張鵬飛 王震文 王宏棟 周保成(通訊作者)
(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手足口病主要是因為腸道感染病毒后造成的病毒性疾病,該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集中發生于兒童,臨床特點有傳播迅速快,傳播途徑復雜多樣等特征。部分患兒患病后手部、足部及口部均會發生突發性濕疹,部分患兒會發生心肌炎及肺水腫等相關并發癥,病情嚴重會直接使得患兒死亡,因此,早期對手足口病進行診治可及時為患兒提供安全的保障。有關臨床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可對手足口病患兒的早期治療提供具有價值的診斷信息?;诖?,本次研究就50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進行分析,闡述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實驗組,同期選取5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實驗組,男:女,22:23,年齡范圍1~3歲,平均(2.15±0.03)歲。對照組,男:女,23:22,年齡范圍0~3歲,平均(1.46±0.02)歲。本次研究均通過本院的倫理會批準,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比較,P>0.05,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入院第二天抽取患兒的2mL空腹靜脈血,采用EDTA~K2抗凝。全自動分化儀是由日本日立公司提供,使用透射比濁法檢測患兒的免疫球蛋白和及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
免疫球蛋白包括(IgM,IgA及IgG),IgM正常范圍:0.4~2.3g/L;IgA正常范圍:0.7~4.0g/L;IgG正常范圍:9.5~12.5mg/ml;hs~CRP(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正常范圍:<10 mg/L[1]。
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包含連續性變量資料(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用(±s)表示,t檢驗;若結果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患兒的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IgM)顯著升高,免疫球蛋白(IgA、IgG)顯著降低,P<0.05,見表。
表 評定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s)

表 評定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s)
組別IgG(g/L)IgA(g/L)IgM(g/L)hs-CRP(μg)實驗組7.86±2.110.62±0.453.46±0.4810.66±3.42對照組10.12±3.162.51±0.361.31±0.391.46±0.53 t 4.205723.190624.581418.7972 P 0.00010.00000.00000.0000
小兒因為機體器官、組織功能發育不完全,極為容易發生各類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病情十分兇猛,潛伏期相對較長,該項疾病為急性起病,患兒會出現厭食、低熱及口痛等現象,同時手、口部發生潰瘍及皰疹等,一般情況下患病1周可痊愈,但是少數患兒會發生循環障礙、肺水腫及腦膜炎等,即便存活,也會遺留后遺癥。
本次研究中,相對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患兒的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免疫球蛋白(IgM)顯著升高,免疫球蛋白(IgA、IgG)明顯降低,P<0.05,分析原因:免疫球蛋白作為體液免疫應答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因為人體內的漿細胞產生的活性蛋白質,自身具有良好的抵抗外界病毒侵襲等作用,在機體中具備中和及調理作用,進而介導ADCC,激活補體等[2]。超敏C反應蛋白作為人體血漿中的C反應蛋白,一般情況下血漿中的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不會大于10μg/mL,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不會因為患兒的自身因素受到一定的影響,且與組織受損傷呈現呈現正比,若人體的組織損傷越重,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會明顯升高,臨床上主要將該物質作為判斷組織受損、急性炎癥的相關指標[3]。
綜上,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用于手足口病患兒的診斷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