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利
(大慶油田鐵人醫院 黑龍江 大慶 163413)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臨床上,冠心病心肌缺血危險性較大、死亡率較高,極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死亡等現象[1]。為了進一步研究卡維地洛與尼可地爾共同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臨床效果,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先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均經臨床診斷,證實為冠心病心肌缺血;②對研究知情,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①急性心肌梗死者;②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③合并嚴重心律失常者;④對研究藥物過敏者;
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將68例患者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為55~68歲,平均年齡為(61.5±6.5)歲,病程為1.5~5年,平均病程為(3.25±1.75)年;觀察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齡為53~67歲,平均年齡為(60.0±7.0)歲,病程為1.0~5.0年,平均病程為(3.0±2.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病程)經統計軟件統計分析,均衡性顯著(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阿司匹林,口服,100mg/次,1次/d;辛伐他汀,口服,20mg/次,1次/d;消心痛,口服,5mg/次,3次/d。
觀察組給予卡維地洛聯合尼可地爾治療:卡維地洛,口服,1粒/次,1次/d,連續服用一周,如果患者心功能達到預期治療目的,增加服藥次數,使其劑量為1粒/次,2次/d;尼可地爾,口服,5mg/次,3次/d。
評定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心功能改善1級;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者。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缺血總負荷、ST段壓低次數、ST段壓低持續時間進行對比。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17例,無效6例,其總有效率為82.35%(28/34);觀察組:顯效16例,有效17例,無效1例,其總有效率為97.06%(33/34);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χ2=11.971,P=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肌缺血各項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肌缺血各項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心肌缺血變化情況對比(±s)

表 心肌缺血變化情況對比(±s)
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5
ST段壓低持續時間(min)觀察組治療前82.05±15.95#6.89±2.09#51.86±10.42#治療后22.53±10.09*2.37±0.95*16.41±4.58*對照組治療前81.23±16.036.95±1.9852.34±10.09治療后40.21±15.323.92±2.1126.12±10.03組別時間心肌缺血總負荷(mm·min)ST段壓低次數(次/d)
冠心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以老年人為主要病發群體。在研究中發現,冠心病發病機制為:人體中的脂質代謝出現異常現象,以至于脂質在人體動脈血管的內膜上產生沉著的現象,進而形成斑塊。伴隨著斑塊的逐漸增加,就會導致血脈血管出現狹窄,甚至發生堵塞等現象,并誘發患者出現心肌缺血現象[2]。
目前,在臨床上對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治療中,均是采用β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該類藥物進入患者的機體之后,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缺血心肌細胞的狀態,以達到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的目的。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會對患者的血管產生一定的損傷,進而降低治療效果,并影響患者預后。在此基礎上聯合尼可地爾進行治療,可進一步改善這一現狀。尼可地爾屬于硝酸酯類化合物,該藥物進入患者機體之后,可進一步提升人體細胞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同時,尼可地爾也具有一定的擴張冠狀血管、增加血流量等功效,并且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會對患者的心率、血壓等產生影響[3]。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給予維地洛聯合尼可地爾治療,治療有效率高達97.06%,且治療后患者的心肌缺血總負荷、ST段壓低次數、ST段壓低持續時間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給予維地洛聯合尼可地爾治療,治療效果顯著,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