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敏燕
(平湖市林埭鎮衛生院護理部 浙江 平湖 314202)
研究顯示,高血壓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為慢性心血管病,以動脈壓顯著增高作為主要表現,同時易導致人體發生血脂代謝紊亂情況,使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不斷上升,而實施一項有效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1]。因此,本次研究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預防保健與康復護理研究進行分析,見下文。
本文研究對象為老年高血壓患者55例,采取抽簽分組方式分為兩組,收治時間2015年1月-2017年1月,分為觀察組、對照組。
觀察組2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年齡60歲~85歲內,平均年齡(72.15±1.37)歲,其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男性有18例、女性患者10例。
對照組27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年齡61歲~85歲內,平均年齡(72.11±1.45)歲,其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男性有17例、女性患者10例。
兩組平均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相比,P>0.05,無顯著差異。
對照組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操作,其主要包括指導用藥、基礎護理等操作。
觀察組預防保健和康復護理。
(1)不良生活習慣易導致高血壓疾病發生,高血壓發病和人們的行為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相關,若患者長期攝取鈉鹽、脂肪等食物,易導致疾病發生,對于高血壓疾病應早期進行治療,預防患者病情加重,調整患者生活方式,改善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在飲食方面應保障低鹽低脂、營養均衡[2]。
(2)指導患者進行運動
運動應根據每位老年患者個體情況制定,指導患者進行打太極拳、散步、慢跑等運動,從而增強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告知老年患者應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避免減量服用或者自行停藥,若患者高血壓病情較重,應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操作,告知患者堅持服藥,能預防病情復發[3]。
(3)指導老年患者采用血壓儀對血壓進行監測,從而能隨時掌握自身血壓變化情況,記錄每位患者降壓藥服用情況,預防患者發生低血壓。
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SBP、DBP水平、服藥依從性。
統計學數據處理采取SPSS25.0軟件,本次研究SBP、DBP水平、服藥依從性指標對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異。
觀察組SBP、DBP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SBP、DBP水平比較(±s,mmHg)

表1 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SBP、DBP水平比較(±s,mmHg)
組別例數SBPDBP觀察組28124.15±10.1279.01±1.01對照組27135.11±10.1586.45±4.11
觀察組服藥依從性96.43%(依從患者27例、不依從患者1例)高于對照組的74.07%,差異顯著(P<0.05),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比較
據相關研究顯示,高血壓發病率不斷增加,大部分均為老年人,不僅易對老年患者健康造成影響,同時也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預防保健與康復護理近年來在臨床廣泛應用,其與常規護理相比,具有多種優勢,能彌補常規護理中的不足,注重對疾病的早期控制和預防,能防范于未然,再通過實施多種護理操作,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顯著改善患者血壓,有效控制患者血壓,改善老年患者病情,保障其健康,具有顯著的降壓效果[4]。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SBP、DBP水平、服藥依從性96.43%(依從患者27例、不依從患者1例)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預防保健與康復護理后,取得顯著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