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魯川
(內江市中醫醫院 四川 內江 641000)
為了分析針對腦卒中病癥,針灸推拿與康復運動聯合療法對于病患運動功能改善效果,本次臨床觀察實驗研究選取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本院所收治患有腦卒中疾病的病患96例為研究對象,針對一些病患采取針灸推拿與康復運動聯合療法,以下為本次臨床觀察研究的結果。
選取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本院所收治患有腦卒中疾病的病患96例為研究對象,所有病患均患有糖尿病:干預組男性病患為27例,女性病患為21例,年齡區間:47~77歲,平均的年齡即為:(45.2±6.6)歲;常規組中,男性病患29例,女性病患19例。年齡區間:48~75歲,平均年齡:(46.10±6.2)歲;病患與家屬已知情并同意本次試驗,均簽署知情的同意書。兩組病患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基本意義,具有著一定可比性(P>0.05)。
表 兩組病患在接受康復治療前后各項運動功能的改善效果指標評分(±s)

表 兩組病患在接受康復治療前后各項運動功能的改善效果指標評分(±s)
注:相比常規組,#P>0.05;相比常規組,*P<0.05.
組別nWHOQOL一100BlFNIA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常規組4862.57±5.64 67.32±6.2529.12±8.75 36.54±9.4724.94±14.97 35.63±15.53干預組4862.44±5.62 78.94±5.7629.04±8.77 43.85±11.325.19±15.03# 48.12±19.33*t 2.711 4.2671.786 3.7322.209 4.827 P>0.05 <0.05>0.05 <0.05>0.05 <0.05
常規組,采取單純性的康復運動療法,以下為具有操作:指導病患正確擺放坐位與臥位的良肢體位;病患一側肢體各個關節開始被動式的運動,運動范圍需從小至大,以病患出現疼痛感為宜;指導病患進行半橋、雙橋的運動功能康復訓練;指導病患自由活動肩部關節及肩腫帶,開展床上翻身及翻身坐起、從坐位上起立、下床平衡站立等各項運動功能康復訓練;指導病患作上肢、下肢、步態等各項運動功能訓練;干預組,則采取針灸推拿與康復運動聯合療法,即為在康復運動療法基礎上配合采取針灸推拿療法,以下為具有操作:(1)針灸療法:上肢取病患合谷穴、外關穴、手五里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肩骼穴;下肢取病患太溪穴、太沖穴、昆侖穴、解溪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環跳穴;針對伴有面癱癥狀的病患,需加針于病患的顴骼穴、迎香穴、頰車穴、地倉穴;針灸治療需每周進行3次,即為每周單數行針灸治療,每次針灸時間為30min,為電針留針,需取連續波;(2)推拿療法:通過搖動、拍打、捏拿、搓揉、點空等手法,于病患一側下肢部位開展推拿治療。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的數據做出對比,可以得出干預組病患在接受康復治療后WHOQOL一100、Bl、FNIA等各項運動功能的改善效果指標評分,略占據一定臨床優勢,組間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
腦卒中,又稱之為腦血管意外、中風[1-2]。在神經科臨床中,腦卒中病癥常見的病因有腦部供血血管的內部出現小栓子,在小栓子脫落后就會逐漸出現動脈的栓塞,也可能是血栓或者腦血管出血引發,也會其它方面因素所影響出現該類病癥,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發病期間,病患會伴有頭痛、意識障礙、嘔吐、嗆咳、昏迷、偏癱等癥狀。一旦引發了腦卒中,若不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輕者會導致病患出現吞咽困難性障礙,重者甚至會誘發死亡。康復運動療法,是腦卒中最為慣用的一種康復治療方法。通過大量臨床實驗研究明確指出,在康復運動療法基礎上,配合采取針灸推拿療法后,往往對于病患運動功能的恢復起到極佳的改善效果。通過本次臨床觀察研究發現,與單純性的康復運動療法相比,采取針灸推拿與康復運動聯合療法后,病患在接受康復治療后WHOQOL一100、Bl、FNIA等各項運動功能的改善效果指標評分,略占據一定臨床優勢。這就足以表明對于患有腦卒中疾病的病患來說,針灸推拿與康復運動聯合療法,為改善其運動功能最佳的路徑,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