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頻 殷萍(通訊作者)
(柳州市人民醫院 廣西 柳州 545006)
當前,在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以及醫療服務模式不斷變革的背景下,臨床對護理人員的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我國低年資護理人員隊伍不斷擴大,護理質量普遍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臨床護理工作順利開展,因此提高低年資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極為重要[1-2]。鑒于此,本文納入本科室2017年1月-2019年1月40例低年資護理人員研究,其目的是為低年資護理人員提供一種有效、全面的培訓方法,做出如下匯報:
納入研究對象來自科室2017年1月-2019年1月40例低年資護理人員,年齡在20~28歲,平均年齡為(24.52±2.14)歲;工作時間在0~12個月,平均時間為(6.02±3.25)個月;文化程度:大專、本科例數之比分別是30:10。排除存在嚴重心理障礙者。
規范化培訓方法如下,培訓周期為30d:①第一階段(第1d~10d):由符合帶教資質的高年資護理人員作為帶教老師,細心向護理人員介紹醫院及科室的相關制度,引導低年資護士角色轉換(由護生到護士)。還要進行疾病護理常規及基礎技能、專科技能的培訓、考核,為能更好的開展工作奠定基礎。②第二階段(第11d~20d):以網絡學習、觀看視頻以及培訓講座等形式,向護理人員進行理論知識培訓,包括糾紛防范措施、搶救注意事項及流程、健康教育、感染防護、工作禮儀、病歷書寫、病史采集、病情觀察等。培訓期間,帶教老師應進行全程輔導,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觀察、護理操作、日常查房、病歷書寫等,必要時可進行示范性指導,而后讓護理人員進行獨立臨床工作。③第三階段(第21d~30d):檢查低年資護士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在工作中的應用情況,檢查護士的工作情況,與護士交談,了解護士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及時給予以幫助解決,不定時進行應急預案演練,規范急救技能,結合臨床進行病例討論,引導護士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以提高護士獨立發現、分析、判斷、處理問題的能力。。
40例研究對象規范化培訓30d之后,以OSCE(客觀結構式臨床考試)評估培訓結果,包括規避糾紛、感染防護、健康教育、應急處理、護理觀察、操作技術、理論知識七方面,每項總分為100分,分值高低與執業能力高低成正比。
規范化培訓后規避糾紛、感染防護、健康教育、應急處理、護理觀察、操作技術、理論知識七方面執業能力顯著比培訓前高,P<0.05,見表。
表 規范化培訓前后執業能力比較(±s)

表 規范化培訓前后執業能力比較(±s)
理論知識(分)培訓后4095.25±3.1494.25±4.6194.88±4.2595.31±3.3496.25±2.6295.14±3.5894.25±3.15培訓前4080.15±1.6281.52±2.1482.01±2.0181.26±2.1480.13±1.5582.55±1.3481.25±1.12 t 27.029015.841017.313622.401133.491020.830624.5931 P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組別n規避糾紛(分)感染防護(分)健康教育(分)應急處理(分)護理觀察(分)操作技術(分)
護理人才隊伍建設是當前臨床護理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保障,低年資護理人員作為護理隊伍的一股新生力量,存在主要問題,例如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練、風險防范意識缺乏、應急處理能力不強以及工作經驗不足等,增加護理了難度,因此對低年資護理人員進行全面的規范化培訓對于提高其執業能力極為重要[3-4]。
本研究示:培訓后執業能力七維度評分顯著比培訓前高,P<0.05。說明規范化培訓在低年資護理人員培訓中的有效性較高。分析如下:①規范化培訓滿足了護理人員對專業技能的需求,顯著提高了護理人員規避風險意識、感染防護、溝通技巧、健康教育、應急處理能力、病情觀察判斷以及病歷書寫等,有助于護理人員更好的適應臨床工作。②規范化培訓網絡學習、觀看視頻以及培訓講座等形式,培訓護理人員對疾病分析、處理、解決能力,加強健康教育與安全防護,顯著提高了患者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避免發生各種職業危害。
綜上所述,低年資護理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與工作能力,促使其更好的適應臨床,該培訓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