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麗
(重慶市銅梁區人民醫院 重慶 402560)
慢病通常是指病程漫長且易反復發作的疾病類型,患者多需長期、規范的治療維持療效,但由于社區慢病多為老年人,其對疾病以及醫療方面的基礎認知頗為低下,治療依從性差導致疾病反復、療效差、預后不理想等結局,因此改善社區老年慢病患者疾病與治療認知程度以及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本組研究旨在探討一體化藥學服務策略在社區老年慢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社區內慢病老年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5~88歲,平均年齡(75.9±4.8)歲,病程時間3~25年,平均病程(13.0±4.4)年,慢病病種冠心病12例,高血壓10例,糖尿病7例,腦血管病5例,慢阻肺7例,其他疾病9例;研究組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65~91歲,平均年齡(76.2±5.5)歲,病程時間3~21年,平均病程(13.5±4.1)年,慢病病種冠心病11例,高血壓11例,糖尿病8例,腦血管病6例,慢阻肺8例,其他疾病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常規藥物指導,包括藥品的介紹以及治療方法的講解。研究組則接受社區一體化藥學服務管理策略,具體措施如下:①歸類建檔 結合患者病種、病情以及治療方法建立個人檔,主要記錄患者一般情況與治療過程,便于分類管理;②專業管理 成立以1名副主任藥師與2名主管藥師為主的管理小組,負責對社區醫護以及患者、家屬的專業培訓工作;③制定方案 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設計個體化給藥方案、用藥咨詢與指導、不良反應監測等方案;④落實實施 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進行社區與家庭兩種干預方式,能夠進入社區醫院的患者可在專設的干預室內進行藥學服務,首次需向患者發放干預手冊,其后均需向患者接受治療方案中藥物的藥理作用、療效以及毒副作用、注意事項等,家庭服務則為小組成員、社區醫護人員進行上門訪問,每周2次,每次30分鐘,進行藥物用法、用途、用量以及安全性方面知識的普及。
采用WHO QOL-BREF進行生活質量評估,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采用治療依從性自擬調查問卷調查患者治療依從性,分數越高表示治療依從性越高。分別于干預前、干預1、4、8周后采集患者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數據。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1、4、8周后研究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n干預前干預1周后干預4周后干預8周后研究組5054.82±4.7672.51±4.0879.33±5.1483.47±4.84對照組5055.06±4.8160.34±5.3162.57±4.8865.60±5.63
干預前兩組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1、4、8周后研究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s,分)

表2 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評分比較(±s,分)
組別n干預前干預1周后干預4周后干預8周后研究組509.13±2.5111.25±3.4913.55±4.3014.27±4.35對照組509.06±2.8410.84±2.8911.24±4.9211.34±4.50
藥學服務是要求藥師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藥學應用與管理,其旨在是患者能夠從被動轉變為主動,積極參加到藥物治療過程中,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進而保證藥物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2]。而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實施一體化藥學服務管理策略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與治療依從性。而通過回顧分析可知,一體化藥學服務是指對患者實施完整、全面、一體的臨床藥學服務,其重點在于多方位給予患者專業的藥學指導,通過建立檔案以及個體化服務與管理可對患者進行長期持續性的藥學服務,保證藥學服務的連續性與一體化,能夠切實有效提升患者對疾病、對藥物治療的基礎認知,使患者能夠主觀上認識到藥物治療的重要性,進而達到提升治療依從性與生活質量的目的[3]。
綜上所述,對社區老年慢病患者實施一體化藥學服務管理策略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對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質量以及改善近遠期預后結局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