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濤,胡宇才,劉 磊
1.河南省鞏義市中醫院心病肺病科(鞏義451200);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鄭州 450000);3.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科(鄭州 450008)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血管病變,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對患者的健康水平與生命安全均構成嚴重威脅[1-3]。近年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逐漸成為了本病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3]。PCI具有迅速實現冠脈阻塞再通、恢復血供且創傷微小的優勢[4]。但PCI術后約有4%~28%的患者在血運重建作用下發生程度不一的心肌損傷,從而誘發心絞痛、心力衰竭等并發癥[5-6]。西醫在PCI術后心絞痛的臨床上主要采取雙聯抗血小板、調節血脂等方法進行治療,雖然能夠發揮一定的預防血栓再形成功效,但在改善冠脈微循環障礙、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等方面療效欠佳,因此其對于PCI術后心絞痛的療效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中醫治療本病具有豐富經驗,本院吸取中醫理論精華,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自擬活血通絡散治療本病,能夠起到活血逐瘀、行氣通絡、止痛養心等功效。為觀察其對冠心病PCI術后心絞痛的具體療效,本院特進行以下研究。
1 一般資料 選取PCI治療后發生心絞痛的96例冠心病患者納入研究,病例資料來源于河南省鞏義市中醫院,選取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將上述入選病例資料使用隨機法均分,對照組及觀察組各分配4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4例,女14例;年齡為52~76歲,平均(64.83±5.98)歲;病變范圍:單支17例,多支31例;合并癥高血壓16例,高脂血癥15例,2型糖尿病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3例,女15例;年齡為51~79,歲,平均(65.04±6.12)歲;病變范圍:單支15例,多支33例;合并癥高血壓17例,高脂血癥13例,2型糖尿病14例。兩組患者的上述資料可滿足統計學對比要求(P>0.05)。
診斷標準:①《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心絞痛相關標準為西醫標準[7-8]。②中醫診斷標準:《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9]。主癥:胸部疼痛、胸悶;次癥:心悸、面色紫暗、氣促、疲乏;主要可見其一,次癥可見其二,且舌淡紫、紫暗,脈細澀。納入標準:①同時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在本院接受過PCI治療的冠心病患者;②PCI治療后生命體征平穩者;③PCI術后未接受過其他中醫中藥治療者;④自愿參與且簽署相關文件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功能不全者;②有嚴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者;③合并出血性疾病者;④合并免疫功能障礙、惡性腫瘤者;⑤意識功能障礙和(或)精神系統病患;⑥對研究相關藥物過敏者。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J20080078)100 mg/次,1次/d。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國藥準字J20130083),75 mg/次,2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國藥準字H20093819)20 mg/次,1次/d。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國藥準字H20030417),30 mg/次,1次/d。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國藥準字:J20150044),47.5 mg/次,1次/d。均口服, 1個療程為3個月。
2.2 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同時予以自擬“活血通絡散”進行治療。藥物組成:牛膝30 g,白芍、生地、車前草各15 g,赤芍、桃仁各12 g,地龍、柴胡、川芎、當歸、枳殼、炙甘草各10 g,紅花8 g。隨證加減:胸痛嚴重伴胸悶憋氣加丹參30 g,砂仁10 g;心煩、失眠加酸棗仁30 g,梔子、豆豉各10 g;面浮多汗、尿少乏力加生黃芪30 g,防己10 g;便秘加火麻仁12 g、熟大黃10 g;食少納呆加雞內金24 g,陳皮10 g;畏寒肢冷、脈緩尿頻、舌淡苔白加附子、肉桂各10 g。諸藥由本院中藥房研為細末,10 g細末/次,2次/d,于每日早晚以開水沖后沉淀口服上清液,每10 g至少沖2瀝。
3 觀察指標 治療1療程后,對比兩組患者心絞痛與心電圖臨床療效,統計兩組心絞痛發生時間、每次持續時間,治療前后心功能、血清標志物表達水平、心肌肌鈣蛋白I(cTnI)水平的變化情況。
4 療效標準 ①心絞痛臨床療效評估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相關標準制定[9]。以心絞痛的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評估為顯效;以心絞痛的發作次數與硝酸甘油用量均降低50%~80%評估為有效;以未實現顯效、有效或病情進展為評估無效。②心電圖臨床療效依據《中國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診治指南》相關標準評估[10]。以心電圖完全或基本正常為顯效;以降低的S-T段升高0.05 mV以上但仍未達正常,主要導聯的倒置T波變淺25%以上,或T波變為直立,房室、室內傳導阻滯好轉為有效;以未達上述標準或S-T段有所降低、主要導聯的倒置T波有所加深、T波變平坦,平坦T波變倒置,發生異位心律、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為無效;兩項臨床療效均以顯效、有效相加為總有效。③血清標志物檢測,治療前、后為血樣采集時間,血樣采集空腹時的肘靜脈處5 ml,分離血清,以免疫酶聯吸附法檢測血清標志物:一氧化氮(NO)、內皮素(ET)、高敏C反應蛋白(hs-CRP),以化學發光法檢測N端B型鈉尿肽前體(NT-proBNP)NT-proBNp、cTnI,試劑盒均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公司。④使用血管超聲檢測心功能指標:每搏輸出量(SV)、左心室收縮壓(LVSP)、左室射血分數(LVEF)。

1 心絞痛臨床療效 觀察組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總有效率60.42%,兩組比較觀察組療效更高(P<0.05),見表1。

表1 心絞痛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組間對比,*P<0.05
2 心電圖臨床療效 觀察組心電圖總有效率87.50%,對照組為56.25%,兩組比較觀察組效果更好(P<0.05),見表2。

表2 心電圖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組間對比,*P<0.05
3 心絞痛發作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均較本組治療前減少(P<0.05),觀察組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
注:組間對比,*P<0.05;組內對比,△P<0.05
4 血清標志物 治療前各標志物水平處于同一基線水平(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NT-proBNP、cTnI、NO、ET、hs-CRP均較治療前好轉(P<0.05),且兩組對比觀察組更理想(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標志物水平比較
注:組間對比,*P<0.05;組內對比,△P<0.05
5 心功能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心功能指標均處于同一基線水平(P>0.05);治療后,兩組LVEF、SV、LVSP均有好轉(P<0.05),且兩組對比觀察組更理想(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對比
注:組間對比,*P<0.05;組內對比,△P<0.05
冠心病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病變,近年來我國的發病率出現逐漸升高趨勢。介入技術在我國臨床上逐漸普及,現PCI已成為本病的一項主要療法,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多數冠心病患者通過PCI治療能夠獲得理想療效,但隨著PCI的普及,臨床逐步認識到PCI術后6個月內易發生支架內再狹窄,從而對患者預后形成不良影響[11-12]。術后心絞痛的發生主要與PCI術后支架內再狹窄及其所誘發的炎性反應密切相關[13]。目前西醫治療PCI術后心絞痛主要是通過應用抑制血小板異常聚集、調節血脂、控制血壓、舒弛血管平滑肌、增強血管內皮功能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雖具有一定療效但其對改善患者冠脈微循環方面效果有限。
NT-proBNP是一種反映心肌損傷的新型血清標志物,最近在冠心病的診斷、臨床治療、療效與預后評估等方面廣泛應用。cTnI為心肌酶學的重要指標,是心肌損傷的傳統常用指標,能夠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肌損傷的程度。NO與ET是反映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的常用血清標志物。NO是經血管EC釋放,可有效舒張血管平滑肌。ET是目前臨床上發現的最強效的血管收縮物質,為調節心血管系統功能的一項重要物質。hs-CRP為臨床上廣泛應用的炎性標志物,可于機體發生炎性反應后的6 h內出現升高表達,具有較高敏感性,但其特異性較低。
中醫理論認為冠心病PCI術后心絞痛屬于“胸痹、心痛”等范疇[14]。為本虛標實之證,心、脾、肝、腎虛虧為虛證,以血瘀、氣滯、濁濕為實證。認為本病的形成與進展皆因氣滯血瘀、濕濁內蘊而阻脈絡,脈絡不暢則使心脈失養、胸痹疼痛。因此本病的治療應以活血化瘀、開阻通絡、祛濕降濁為主。本院據此自擬活血通絡散,方中當歸、赤白芍、川芎、生地為“四物湯”,四物湯為中醫補血兼養血的經典方劑,其中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活血、補血、止痛、調經、潤腸通便;赤芍、白芍味酸、苦,藥性微寒,歸肝經,白芍養血斂陰、平抑肝陽、柔肝止痛;赤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赤芍、白芍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抗病原微生物、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鎮靜、改善心功能功效,白芍可緩解平滑肌痙攣,因此止痛效果明顯。川芎為血中之氣藥,味辛、性溫,歸心包、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濕止痛功效,主治氣血不調、胸痹、脅痛,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冠脈血流功效,還可改善肺腎功能。生地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腎經,其主要功效為養陰生津、清熱涼血,多用于熱病心煩、熱病傷陰等癥。“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為“桃紅四物湯”側重于發揮補血、養血、活血化瘀功效。柴胡味苦、藥性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里、清肝膽熱、升舉陽氣、疏肝解郁作用。枳殼味辛、苦、酸,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消滯除脹、理氣寬中、化飲除痰功效、可消除胸腑痰濕、理胸腑之氣滯作用。牛膝味酸、苦,性平,入肝腎經,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引血下行功效;現代藥理研究牛膝可治療高血壓引起的頭暈目眩癥。地龍咸寒,有疏通經絡,止咳平喘,利尿消腫功效;現代藥理研究地龍具有很好的改善微循環作用,在本方中取其所含有的蚓激酶溶解小血栓的藥理作用,以改善患者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及側枝微循環。車前草利水通淋,使邪有出路。炙甘草補氣和中、調和諸藥。
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心絞痛、心電圖的總有效率依次為91.67%、87.50%,對照組依次為60.42%、56.25%,觀察組的臨床療效更為理想;提示活血通絡散應用于本病的治療中,可有效地提高心絞痛療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與心臟節律正常性的功用。這一研究結果與丁志欣研究結果相符[15]。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情況、心功能與血清標志物表達水平均處于同一基線水平。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均有所下降,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活血通絡散的應用能夠進一步緩解患者的心絞痛癥狀。通過治療,兩組患者NT-proBNP、cTnI、NO、ET、hs-CRP均較治療前改善,且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提示雖然西藥治療對于改善患者心肌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及心肌心血管損傷誘發的炎性反應具有明確作用,但聯合應用活血通絡散后可進一步加強上述作用。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SV、LVSP、LVEF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提示活血通絡散的聯合應用能夠更為理想的改善患者心功能。
綜上所述,活血通絡散應用于冠心病PCI術后心絞痛的治療中,具有提高臨床療效,充分緩解心絞痛,減少炎性反應程度、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輕心肌損傷及進一步提高患者心功能的明確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