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芹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歸還學生的學習主導權、強調學生個性化發展、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成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有利于實現我國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緊跟改革的潮流,通過引進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來為學生打造高效、有趣的課堂,使其在學習中樹立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其語文核心素養。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入手,重點探究了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科是學生了解外部世界、積累文學知識、發展人文素養的重要媒介,與學生自身的成長、發展息息相關。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初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學生,給予他們自主思考與探究的時間,同時弱化“標準答案”的影響力,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從不同的視角來分析同一個問題,由此挖掘他們在學習中進行創新和創造的潛力,使語文教學活動卓有成效。在教學中培養初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時,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是培養其創新能力的前提
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人,他們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實際上反映的是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時,應當以學生的個體需求為核心,圍繞他們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來設定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并靈活使用多種教法來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主觀意識的指引下探究和吸收知識,從而獲得更多創新的機會。如語文老師可以將學生喜歡的元素融入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去,通過增添教學的趣味性來吸引學生踴躍發言,使其掌握創新的主動權;老師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分層教學,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收獲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勵他們樹立更高的學習目標,在創新中實現自我超越和進步;語文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閱讀方法和學習技巧,使其在舉一反三中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不斷培養他們創新的能力。
二、優化教學手段和模式是促使學生創新和創造的關鍵
(一)引進思維導圖模式,幫助學生進行創新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引進思維導圖的模式,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結構、分析文章要點,讓他們把握文本的寫作順序與主題內涵,然后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或是深入思考獲得更加豐富的信息,為他們的思維創新和學習創新提供助力。如教師可以以課文的題目為中心詞匯,然后通過箭頭指示將與文章有關的要點羅列出來,按照學生的思維認知順序來啟發和引導他們,深入培養其創新精神。
(二)開展合作學習,為學生打造創新的平臺
在課堂教學中,初中語文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安排來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他們提供交流思想、討論問題的平臺,推動他們進行不斷的創新。如老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劃分好小組,并為他們布置好需要其合作完成的任務,然后讓學生在組內圍繞共同的學習目標展開探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難免會發生碰撞,從而產生更多的學習靈感,有助于開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堅持民主開放的原則,營造創新的氛圍
在初中語文課上,教師要堅持民主、開放的原則,鼓勵學生踴躍發言、積極探討,為其營造一個創新的學習環境。如當學生圍繞某一問題闡述自己的看法時,語文教師不要急于去判斷學生觀點的正誤,而是要善于發現其中的可取之處,表揚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再施以合理的引導,從而確保他們能夠從學習中收獲更多有效的信息、形成敢于創新的精神。
三、必要的方法指導是發展初中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
(一)指導學生在聯系拓展中開發自身的創新思維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初中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指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和聯系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每學完一篇文章,語文老師就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思考生活中遇到過的與此相似的人和事,或是讓他們回憶個人的經歷,升華他們對于文章思想主題的認識,為發展其創新思維提供契機。
(二)鼓勵學生以逆向思考的方式進行創新和創造
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語文老師應當及時認識到逆向思維的重要性,并通過指導學生進行逆向思考來激發他們的創造精神。如在作文教學中,老師可以先給學生設定一個具體的場景,并告訴他們一個故事的結尾,讓學生根據場景的設置以及結尾去推理故事的情節與發展,通過想象來補充完善故事,最終形成一篇情節完整、前后照應的文章,看哪些學生的作文中能夠體現出新意。
(三)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獲得更多創新性認識
語文學習活動不應局限于課堂之上,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整合多種學習資源,在比較和分析中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更加深層的認識,獲得全新的體驗。在初中語文課上,老師可以使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其在分析眾多文章的主題、結構和思想的同時獲得更多的創新性認識。
四、以導代教,培養學生質疑精神能夠激發其創新欲望
在課堂教學中,初中語文老師應當根據教學進度為學生安排提問和答疑的環節,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出個人對于所學內容的看法和疑問,然后由其他同學或老師進行答疑,由此培養學生的質疑和探究精神,激起他們的創新欲望。在學生進行提問時,無論他們所提問題的難度如何,教師都要予以尊重,減輕學生提問題時的緊張感和焦慮感,讓他們擁有提問的勇氣和動力,與此同時,語文老師也不要急于公布最終的答案,而是要給其他學生思考和分析的時間,通過科學的引導來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其創新精神。
五、結論
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需要教師及時對其進行點撥和引導,促進他們的全面、綜合發展。身為一名現代的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在為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必須要意識到創新思維在學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通過改良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以科學的引導來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提升與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芳.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C].北京: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2.
[2]李芳.略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教育時代,2015(3).
[3]孔令升.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6(9).
[4]周立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優化語文課堂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1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