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貴
摘 要: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發展,農村的污染問題逐漸得到社會關注。本文首先闡述了農村生活污染的危害,然后分析了農村生活污染存在的問題以及來源,最后給出了農村生活污染可以借鑒的治理模式以及一些對農村垃圾的處理建議。
關鍵詞:農村;污染治理;路線
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的制約,以及人們環保觀念的淡薄,對垃圾處理多數采取填埋或者自然堆放的方式,不僅占用了土地,影響農業生產及村容村貌,而且一些不可降解成分進入土壤,破壞土壤結構以及一些有毒有害成分隨雨水流失污染地下水。垃圾的堆放還影響了自然景觀,長期堆放易滋生細菌和病蟲害,導致傳染疾病。如何協調好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是目前各界關注的重點。因此,進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治理迫在眉睫。
一、農村生活污染的現狀
1.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在農村的環境環保方面,不僅是農民缺乏環保意識,社會眾多環保工作者對農村的環境管理也不太重視,缺乏專門的針對農村的環境保護體系,法律建設進程需要加快。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觀念嚴重影響農村的環境質量,人們對農村的環保認識缺乏全面性。
2.環境保護基礎設施不健全。長期以來,農村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沒有完整的配套系統,不能及時對農村的生活污染做出應對。在污染物的回收方面,沒有科學合理的進行設施布置,導致生活垃圾隨意亂扔,不能分類處理。在處理措施上,集中收集和處理的頻率較低,很多生活垃圾長期堆放不進行定時處理,影響環境質量。缺乏對生活污水的過濾、沉降等設備,導致污水污染水源,影響日常生活和生產。
3.環境監管力度不足。由于農村環境污染的防治需要基層環保部門的支撐,但很多基層部門的人力和經費都不足,無法顧及到農村的環境監管。各級黨政機關對農村環境污染的防治重視程度不夠,加之沒有健全的制度作為保障,導致農村的環境監管存在缺失。另外,沒有樹立全民參與的意識,缺乏群眾監管,不利于環境污染的防治和管理。
4.缺乏技術支撐。農村的經濟條件和綜合發展較為落后,缺乏科學的環境污染治理系統,沒有環境污染的科學技術及輔助檢測設備為支撐,難免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力不從心。另外,在進行農村污染治理的過程中,照搬城市的有關措施,忽視了城鄉之間的差距及農村的實際狀況,只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5.環境保護的宣傳不到位。農民的整體知識文化水平偏低,加上受傳統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很多人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政府及有關部門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宣傳不到位,沒有將環保意識和措施貫徹到農民的實際生活生產中,導致生活污染日益加劇。
二、農村生活污染來源
綜合相關研究,農村生活污染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四個:一是農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農民為提高土地的產出率,減少環境對作物的影響,經常在生產上使用農藥化肥,如果不了解作物的生長習性,過量施用農藥化肥,加大了農村環境污染。在生產過程中,地膜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量不斷提升,固體污染物數量不斷攀升。農作物收獲后秸稈焚燒也會對空氣造成污染。二是生活污水造成的。農村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用于農田灌溉,對土壤和作物以及地下水都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并且還會經由作物間接進入人體,危及身體健康。三是禽畜養殖造成的。為提高經濟效益,很多農民會進行中小規模的養殖,由此產生的禽畜糞便也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四是大氣沉降造成的環境污染。一些大氣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可以降落到地面,經由水循環污染植被和土壤,造成嚴重的污染危害。
三、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模式
1.清潔工程治理。依托新農村建設工程、農村沼氣能源工程等項目對農村的生活垃圾進行綜合治理。例如可以利用沼氣技術集中處理農村的禽畜糞便,促進資源的再利用,而且部分清潔工程可以享受政策補貼,減少村民的經濟投入。
2.義務清掃治理。政府等部門加強環境環保的宣傳,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促進農民進行義務清掃型的環境治理?;蛘哂纱甯刹繋ьI村民進行保潔隊伍建設,各戶負責自家前后的衛生狀況,促進環境保護。
3.有償包干治理。即借鑒城市的垃圾管理辦法,村里利用一定的財政經濟力量,采取有償包干和物業管理結合的模式,促進環境質量的提高。其需要大量的經濟投入,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4.依托城市治理。近郊地區的農村可以依托城市的垃圾處理網絡進行垃圾處理,按照城市的垃圾處理方式進行污染防治,有效促進環境的污染防治。但同時其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四、對農村垃圾的處理建議
1.完善制度保障。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需要規章制度進行保障,因此,制定完善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的相關法律勢在必行。要完善環境保護法中對農村環境保護的具體內容,構建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綜合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實履行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另外,還要完善環境保護的檢查制度,促進基層環保部門加強農村環境污染巡查,建立信訪舉報體系,促進環境保護的全民參與。
2.建立垃圾處理網絡。農村垃圾面臨著范圍廣、任務重、清理困難的問題,建立科學高效的垃圾處理網絡是確保垃圾處理徹底的保證。其關鍵是深化戶集和運送網絡,每戶居民將垃圾歸置到定點處理,然后由專人進行回收運送。需要注意的是垃圾的分類歸放,以及在垃圾運送過程的全覆蓋,不斷健全垃圾處理網絡管理,為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加強宣傳,促進垃圾綜合利用。要解決農村垃圾處理的問題,需要提高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引導村民積極主動參與到農村的環境污染防治進程中去。適當開展多樣的宣傳,借助電視、網絡、鄉村公告欄等,進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農村環境污染的危害宣傳,提高村民的責任感和危及意識,不斷營造環境保護的良好氣氛,將環境保護的工作落實到實處,促進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正確處理生活生產垃圾,發揮村民在農村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體地位。
4.引進先進治理技術。政府要加大對農村的環境保護的財政投入,積極拓展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相關行動,促進農業生產和環保建設并行,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加強污染治理技術與農村環境的整合,引進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例如微生物厭氧堆肥技術、生態修復技術等,并且促進先進科學技術的全面應用。還要組建農村環境質量的科研隊伍,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發,不斷促進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有效改善農村環境問題。
五、結語
本文首先闡述了農村生活污染的危害,然后分析了農村生活污染存在的問題以及農村生活污染的具體來源,最后給出了農村生活污染可以借鑒的治理模式以及一些對農村垃圾的處理建議: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垃圾處理網絡;加強宣傳,促進垃圾綜合利用;引進先進治理技術等。通過科學的處理農村垃圾,通過農民環保意識,積極探索處理策略,有效提高農村的現代化建設,促進國家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官聰敏.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治理模式與技術路線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12):80.
[2]金秀華.基于加強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的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8(07):218.
[3]顧霖,吳德禮,樊金紅.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治理模式與技術路線探討[J].環境工程;2016,34(10):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