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摘 要:定位系統在進行汽車內外飾設計時,具有重要影響。為滿足客戶的外觀品質化需求,各車企對于定位系統的應用范圍也愈發廣泛。本文以定位系統設計在汽車內外飾中的作用,在闡述定位系統設計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分析了在汽車內外飾設計中的應用,以促進汽車設計外觀品質化的提升。
關鍵詞:MLP;汽車內外飾;設計與應用
汽車工業作為我國的后起之秀,成為了我國工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據權威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截止2018年9月,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2.35億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樣,面對龐大的市場份額,汽車廠商不得不進行“量”到“質”的轉變,不僅重視汽車的機械參數和性能,還對汽車內外飾造型和精致工藝進行控制,運用定位系統進行設計優化,使汽車的整體質量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形成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開發體系。
1 定位系統的概述
1.1 定位系統的基本概念
在汽車設計中,常用的定位系統包括:歐洲國家應用的RPS系統(德語單詞Referenz Punkt System 定位點系統的縮寫,英語轉譯為Reference Point System)和美國應用的CDLS(Common Datum Locating System)系統,這兩種系統也是汽車生產制造與設計中應用的主流[1],其應用核心就是使汽車結構零件實現精準的定位與限制,并通過定位系統的分析,讓汽車設計與裝配達到更為精準和平衡,從而實現汽車設計結構的完美結合,以便于汽車的整體設計與后期的調試維護。結合RPS和CDLS系統,自主品牌以長安為例的一些車企用MLP(Main Locator System)系統,本文結合實際工作情況著重以MLP系統進行闡述。
1.2 MLP設計原則
從汽車研究中廣泛的物理空間科學運用可以了解到,物體在空間中具有6個運動自由度,其主要表示形式即沿X、Y、Z軸的線性移動以及繞X、Y、Z軸的轉動。而在汽車設計中要全面確定控制物體的空間位置,就需要準確的限制其自由度。對于剛性件常采用3-2-1原則對6個自由度進行控制,其中1個坐標基準面和2個定位由3個定位點來確定,其基本原則可表示為:目標基準面A≥3比較穩定(對于復雜的大件,當目標基準面A≥4時,需要控制A4及其余基準面的面輪廓度在0.5mm內)。如圖1所示,A1-A4四個基準面控制Y方向,基準B控制X、Z向運動;基準C控制Z向的轉動,從而完成零部件六個自由度限制。
在汽車生產制造過程中,對于內外飾的材料選擇上,大多數采用塑料、纖維發泡等材料,由于材料缺乏一定的剛性,極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形變,我們稱之為柔性件。以塑料件為例,為了更有效的定位,一般會采用過定位方式,主次定位孔面一般不按照3-2-1原則,而是采用N-2-1原則。
1.3 內外飾MLP設計要求
(1)功能性。通常選擇定位基準優先選孔,其次選面,最次選邊為定位基準的原則,并且相關零部件的使用特征要能夠與定位基準形成關聯性。如孔、銷、筋、推拉配合形成定位的卡爪等定位結構。對于門飾板和立柱這些裝飾件可以選擇安裝卡扣,B柱上下飾板可采用上下飾板的搭接結構相互定位等。
(2)穩定性。要保持定位基準的穩定性,就要注重在生產和裝配過程中的尺寸控制,了解供應商制造水平,在成本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增加定位基準的尺寸公差控制,MLP點選擇上要進行多方案分析,必要時增加尺寸鏈公差分析,內外飾件的基準布置和鈑金類似,最好布置在尺寸穩定的區域。
(3)一致性。汽車內外飾設計中使用定位系統,必須要考慮到相同的料厚和結構一致性,注塑件的產品從模具出來一次成型,相同尺寸的結構收縮和變形會相似,方便通過調整模具參數等手段,達到設計的尺寸公差要求。只有在保持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內外飾品質的提升。
(4)簡易性。汽車內外飾設計屬于復雜工程,在定位系統的運用中雖能夠實現復雜的設計定位,但在實踐過程中,過于復雜的定位基準,不利于零件的生產與檢具的加工。因此,在設計從簡的要求下,實現設計的品質提升必然要從根本上簡化檢具制作難度,用最簡單的定位結構,讓零件在檢具上定位穩定,方便檢測,降低零部件的生產成本。
2 MLP系統在汽車內外飾設計中的應用
2.1 MLP系統要突出關鍵部位的設計
基于汽車內外飾的材料選擇和制造方式的多元化發展,使得汽車的內外飾設計型面更為復雜,受材料工藝等因素的制約,定位系統的設計方案必須要進行全面的分析。以轉向鎖殼蓋板為例,它的間隙面差配合是內飾定位設計中比較典型的,位于方向盤下面,是駕駛員的關注飾件。從設計的角度看,上部方向盤轉動過程配合的地方間隙、面差越小越美觀,上下蓋板上部及兩側的匹配間隙要求0.3mm±0.3mm,面差要求0mm±0.3mm,在裝配過程中變形度相對較大,容易造成翹曲,在需要控制間隙、面差的地方都布置定位結構,如圖2所示。上下蓋板裝配時,通過間隙卡爪控制間隙,四處平面和卡爪一起形成推拉定位控制面差,變形控制在±0.3mm范圍之內。對于尺寸較大的零件進行設計時,要按實際布置空間的需求,盡可能在靠近間隙、面差的區域設計定位基準。大多數采用定位筋,方便修模,越靠近基準的地方間隙、面差越容易保證。
2.2 MLP系統要實現有效的質量控制
汽車內外飾零件存在著各種型面與尺寸,其結構形態相對復雜,在進行內外飾的裝配中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汽車廠商在設計的選擇上也具有廣泛性,但也同樣會產生各種零件之間的尺寸差異。因此,在定位系統應用的基礎上,要加強汽車內外飾配件定位中的質量控制。根據其復雜多元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執行標準,將其差異性、形變量控制在標準范圍內。對于影響汽車內外飾外觀的設計結構,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改或重新設計,并實行嚴格的統計制度,將內外飾的定位設計更改進行記錄,為后續的檢測與裝配提供原始資料,從而形成系統性的設計應用過程,減少在設計開發周期和成本的浪費。可利用先進的三維尺寸分析軟件或三維專業設計軟件,對定位安裝穩定性進行裝配分析,同時,可進行多方案比較,也可通過軟件建模進行各部件的受力、裝配可行性的驗證性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影響因素進行優化設計。結合DTS(Distance and Tolerance System尺寸公差系統)標準制定三坐標測點設計,讓測量值量化,制定好的檢具方案,其對于定位基準質量的控制起著重要作用。后期對檢具和匹配檢具的有效利用,能夠快速發現問題,加速整改,從而提升效率。
項目開始就要制定的DTS,隨著造型和供應商能力,白車身精度等因數,不斷的修訂這個DTS標準,整車開發過程DTS至少要發布四版。同時在DTS斷面上,要增加相應的測量標準,讓設計和測量一致,保證不同的人用相同的測量方法,使其測量符合重復性。設計和測量標準統一也能提升內外飾零件的質量。
2.3 MLP系統要基于多元素設計要求
MLP系統的應用意味著汽車行業迎來了標準化改革,在運用定位系統進行設計時,需要多角度進行分析,結合汽車內外飾設計的多元素格局,進行有效的實施定位與設計。首先,要考慮到汽車內外飾的材料主要采用的塑料與纖維類的材料,其具有大范圍的形變和缺乏剛性,因此在定位過程中,確保高精度的配合顯得十分必要。主要突出的方面就是在汽車重要的內外飾的結構間隙處,必須要在精準定位的前提下進行輔助的定位,從而增強和保證定位效果。其次,要利用定位系統優化設計結構,充分考慮汽車的后期使用,針對其材質特點,可采用關聯結構等縮短尺寸鏈長度,從而實現已經設定間隙、面差的要求和標準。最后,要充分認清當前的汽車行業設計發展形勢,結合市場特點,掌握汽車內外飾多元化的發展環境,利用現有的設計材料運用范圍,通過定位系統的應用,設計出具有較高市場定位的突出產品,提升內外飾匹配質量,在外觀上贏得顧客的好感。
3 結語
總之,從當前我國的發展態勢來看,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后期的汽車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汽車精致化發展之路也成為必然。對于汽車內外飾的設計也提出更高的標準,通過定位系統的廣泛應用,能夠極大提升汽車內外飾設計外觀質量,使企業走上品質化變革之路,不斷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郭巍.微型汽車內外飾產品設計制造技術基礎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