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強 孫之鵬 林春云

【摘要】目的:分析中醫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效果。方法:選擇91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分為常規組、中醫組,實施西醫治療、中醫治療。結果:中醫組總有效率、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中醫組治療后疼痛評分、復發率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中醫療法用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效果顯著,且不易復發。
【關鍵詞】中醫療法;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疼痛程度
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疼痛性并發癥,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形成容易導致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受到影響[1]。由于這種并發癥較為特殊,因此,其對治療方法的要求較高。西醫主張通過神經阻滯治療方法減輕患者的痛苦體驗[2],而中醫學則依據患者病機選擇治療方法。為了分析中醫療法的價值,本研究主要針對91例患者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91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患者治療方法的異同分成常規組(38例)和中醫組(53例)。常規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56.2±3.6)歲。中醫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55.9±3.5)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組接受西醫治療:1)藥物治療。給予患者口服鹽酸伐昔洛韋片(昆明源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103021)治療,用法:每日2次,每次0.3g。給予患者口服吲哚美辛膠囊(海南三葉制藥廠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46020321)治療,用法:初始劑量25mg/d,自第2天起,按每日3次,每次25mg的頻率用藥。2)物理治療。將微波綜合治療儀輻射探頭置于距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疼痛患者疼痛部位皮膚上方3~5cm處,設置功率參數為40mA。按每日1次,每次0.5h頻率,持續治療2周。
1.2.2中醫組以中醫療法治療:1)中醫熱敏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疼痛患者取舒適體位,取穴:壓痛點、夾脊穴等。于預先選好的熱敏灸點處皮膚外側3~5cm處,以點燃艾條行溫和灸,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疼痛患者主訴有透熱感或傳熱感時,可確認該點為熱敏腧穴,直至探查出患者體表兩處強度最高(熱敏度)的腧穴為止。按照每日1次的頻率,于2處腧穴行溫和懸灸。各穴位拔針標志:熱敏灸感消失。2)益氣化瘀通絡方治療。取益氣化瘀通絡方劑,按每日1劑頻率用藥。療程與常規組一致。
1.3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的療效;分析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質量變化;統計患者對治療方法的滿意度及3個月后復發率。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16.0軟件統計處理數據。用%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結果
2.1療效
常規組總有效率81.58%偏低。見表1。
2.2疼痛程度及生活質量變化
兩組疼痛程度、生活質量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中醫組治療后疼痛(1.89±0.48)分、生活質量(74.17±4.09)分,均優于常規組。見表2。
2.3滿意度及復發率
治療3個月后,統計患者的復發狀況。常規組滿意度81.58%,復發率15.79%均偏低。見表3。
3討論
作為一類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帶狀皰疹主要與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有關[3]。這種皮膚病誘發神經痛的病理生理機制為:患者發生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病毒可經皮膚感
覺神經末梢侵入患者的脊髓后根神經節,處于激活狀態的帶狀皰疹病毒可引發炎性反應,炎性反應的加劇則容易造成神經節壞死,最終形成神經痛[4]。
西醫對于這種疾病尚未確立統一的方案,其治療原理以神經阻滯鎮痛為主。本研究采用鹽酸伐昔洛韋(口服后形成阿昔洛韋發揮抗病毒作用)、吲哚美辛(抑制環氧酶形成、抑制炎癥組織痛覺神經沖動及炎性反應)、微波綜合治療儀(微波刺激局部皮膚鎮痛),減輕患者的痛苦體驗。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屬蜘蛛瘡范疇。而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病機則為:(帶狀皰疹病毒)邪入血絡,造成血脈阻滯、通絡不暢,經脈失養,隨著病程的遷延,逐漸轉為神經痛[5]。因此,中醫理論主張按照活血化瘀、行氣通絡原則給予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適宜治療[6]。
熱敏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作用原理為:經艾條的溫灸作用及熱敏腧穴的刺激作用,驅邪清脈,恢復經脈儒養,進而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而益氣化瘀通絡方則通過黃芪、云茯苓、延胡索及忍冬藤等藥材合用而形成的益氣通絡、養血斂陰功效,改善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的癥狀。熱敏灸與益氣化瘀通絡方聯用,可形成協同作用,共同通絡逐淤、養氣解毒。
與西醫治療相比,中醫療法的應用優勢體現為:1)療效顯著。相對于西醫治療而言,中醫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效果更加顯著。本研究中:中醫組總有效率96.23%,高于常規組的81.58%(P<0.05)。2)可減少復發。中醫療法可減少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復發的原因在于:中藥內服、熱敏灸治療均充分針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的病機治療,隨著患者體內邪毒的清除,神經痛再次復發的風險可得到良好的控制。本研究成果充分證實了這一觀點:中醫組復發率1.89%,低于常規組的15.79%(P<0.05)。
綜上所述,中醫療法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治療中的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盧珊珊,都群.中醫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9,34(02):196-199.
[2]盧海松,王祥麒,劉學偉.柴胡疏肝散聯合佛手金貼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J].中醫學報,2019,34(01):209-213.
[3]曹東波.益氣化瘀通絡方聯合熱敏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8,24(24):123-126.
[4]劉凡聰.中醫針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6(34):159-161.
[5]田偉,游偉,張玉輝.針藥結合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臨床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21):2604-2605.
[6]張鋼花,王玉明,陳姍姍,等.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老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8,33(17):2481-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