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歡 張雨諾
◆摘? 要:少數民族女性音樂家其成長經歷、藝術成就有著其自身的特點,通過研究揭示影響女性音樂家的因素和其對社會的貢獻,間接地呼吁人們關注、關愛新疆少數民族女性。本文對新疆少數民族女性音樂家杰出代表圖木莉斯·穆薩巴依的從藝經歷、職業生涯、以及影響其行為因素進行再認識與再思考。
◆關鍵詞:新疆少數民族;女性音樂家;圖木莉斯
圖木莉斯·穆薩巴依,維吾爾族,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新疆音樂家協會鋼琴學會名譽會長,原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現新疆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她是新疆鋼琴音樂教育的奠基人,為推動新疆鋼琴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一、家庭情況及學藝經歷
1.家庭及鋼琴啟蒙階段
圖木莉斯1940年于出生于新疆伊犁,父親是維吾爾族、母親塔塔爾族,祖父長期以來與沙俄有貿易往來,懂歐洲多國語言,圖木莉斯的祖父在家族生意壯大的同時,在當地開辦西式的學校,她的父親、叔父、兄弟姐妹均收到良好的教育。開明的家庭氛圍給予她良好的學習環境,圖木莉斯和表姐在伊犁一個俄羅斯鋼琴老師那里學琴,俄羅斯鋼琴教育體系當時已相對完善:“與現在琴童一樣,我一周上一次課,彈《車爾尼》《巴赫》等啟蒙教材,后來演奏了許多俄羅斯風格的鋼琴作品,如《格林卡》的小品等”經過一段的時間的學習,圖木莉斯喜歡上了鋼琴,每次練琴的時候,就故意打開家里的窗戶,全街道的小孩都會趴在窗戶上聽她彈琴,那是她最開心的時刻。
2.中央音樂學院系統學習階段
1952年已考上中央音樂學院的表姐寫信鼓勵讓她來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年僅11歲的她一人從伊犁出發去天津,整整20天才到達目的地,一開始她作為一個旁聽師生的身份去學習的,不熟練的漢語、生活習慣的差異并沒有太多影響她,她積極地一邊學習漢語、一邊學習專業知識,聰明好學地她在第二年通過了考試,正式成為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附中)的學生,一學就是六年。在這里圖木莉斯鋼琴得到了頂尖專家的指導,例如周廣仁、李重光等。“我們的老師都很認真負責,那時候同學都多才多藝”圖木莉斯回憶到。六年附中結束后,圖木莉斯以優異的成績又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成為一名大學生。“我的鋼琴演奏技術不是班里第一,但是由于我接觸了俄羅斯老師,我對作品風格把握到位,有次李赫特來學校上大師課,我們班三個學生演奏,我彈完之后,他拍拍我肩膀,說了好!我彈得作品技術不是很難,我想是我的風格比較到位。”圖木莉斯謙虛的說。
二、致力鋼琴教育的職業生涯
1965年,圖木莉斯結束了在中央音樂11年的學習時間,回到了新疆,關于回到新疆似乎是早已注定的道路,“我從未想過畢業后到其他地方工作,國家分配我去哪里我就去那里,我的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會給我說,你回到新疆之后,把鋼琴教學在那邊建立起來”肩負著使命、懷著激動心情的圖木里斯回到了新疆藝術學校(新疆藝術學院)工作,然而她接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去舞蹈科彈鋼琴伴奏,雖然和預想的有差距,但是圖木莉斯認為在哪里工作都要用心,她認為彈好舞蹈伴奏,一定了解舞蹈組合的動作要領,于是,她每天和舞蹈專業的學生堅持練功。
就這樣,一彈就是13年,直到1979年,藝術學校組建了音樂科,圖木里斯老師擔任了音樂科的主任,從招生計劃、專業設置與課程設置,她都親自參與,一直到音樂系成立繼續擔任音樂系主任。“當時做的一件比較突出的事就是,就是音樂系學生所有的進校學一年鋼琴。你學民樂也罷,學聲樂也罷、作曲,都必須學一年鋼琴,這些學生后來都非常的感激我。”就這樣,新疆鋼琴教育事業逐漸發展起來,就這樣圖木麗斯一直擔任系主任到退休前,音樂系、鋼琴教育事業就像自己家,自己的孩子:“我就是把這個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就跟疼愛自己的家一樣。”
三、卓越的社會貢獻
提倡發展民族音樂的新疆,慢慢注入了西洋音樂,并且迅速的發展起來。通過她的不懈努力與探索,使得她在鋼琴演奏與教學藝術上頗有建樹,并且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大部分成為新疆專業院校的骨干教師,也有不少學生去了海外繼續深造,有的拿到了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學位,盡管桃李滿天下,圖木莉斯老師還是謙虛的說道:“我覺得我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我注重對外的交流與合作,90年左右,我從哈薩克斯坦請來一個外教一個假期來新疆上課,我剛好也準備西北五省的比賽,整整陪學生和他上課40天,從早到晚,因為她吃不慣食堂的飯,我每天給他做飯,那次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就這樣,由圖木莉斯開創的先例已經成為新疆藝術學院堅持到現在的傳統。一枚枚閃耀的獎章、一張張獲獎證書、一批批傲人的成績,無不彰顯圖木莉四在鋼琴事業的卓越成就。1999年,西北五省舉行的“珠江鋼琴邀請賽”中,參加比賽的50名新疆選手35人獲得榮譽,其中獲獎選手中不少人是圖木莉斯的學生,著名鋼琴教育家周廣仁女士也來到了新疆藝術學院,當她看到自己的學生——圖木莉斯時候,欣慰的評價她所取得成績,還稱她為新疆鋼琴界“第一顆種子”。
1985年,圖木莉斯聯合三位老師創辦了“新疆課余少兒音樂學校”;2011年,又建立了“圖木莉斯鋼琴藝術中心”,培養了眾多青少年鋼琴愛好者,為專業院校輸送了不少鋼琴人才,積極推進了新疆鋼琴事業的發展。目前,年近7旬的她,仍然致力于鋼琴教學事業,堅持培養學生,到各大學府授課,組織新疆各類鋼琴比賽,擔任全國各級各類比賽的評委;“我們新疆還是閉塞,在新疆學習鋼琴是很辛苦的,一定給多搞比賽,整個氛圍慢慢地擴大,新疆是多元音樂文化聚集的地方,西方音樂也應該在這片土地上發揚起來。”
四、采訪中帶來的啟示
音樂家的成長,原生家庭因素影響力是巨大的,在做調研之前,筆者做了許多預設,本以為少數民族女性受宗教習慣、習俗禁忌比較多,其實恰恰相反,圖木莉斯的家庭開明而又充滿溫馨,父母均受到良好的教育,鼓勵支持她接觸學習外來文化,圖木莉斯的婚姻也非常美滿,愛人是塔塔爾族,會拉小提琴,喜歡音樂,因此互相理解,工作上相互支持。圖木莉斯仍舊是一位傳統的中國女性,一位賢妻良母。工作中她也發揮了女性的特質,閑暇時她喜歡做一些糕點,邀請朋友在家里作客,舉行小型的家庭音樂會;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在舞蹈科曾擔任過輔導員工作,她帶著學生滑雪、掃墓、拔河參與各種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歡和愛戴就正如她所說:“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沒有趣味,沒有情緒,怎么可能搞好藝術,藝術是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想像和靈感的。”
圖木莉斯的樂觀堅毅的品質也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圖木莉斯出身一個幸福、富有的家庭,但成長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也經歷了挫折與困難,例如,年幼時候只經歷短暫的優渥的生活家庭就遭遇變故,但是對她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年少只身一人去北京求學,中途還遭遇了被騙走衣物,但不曾退縮;在學習過程中受了腰傷,中途回新疆休學修養,傷養好了繼續學習;工作之后,彈了整整13年伴奏,也無怨言。“舞蹈伴奏我幾乎每天彈奏30遍,但正是這樣反復的練習,我上臺再也不會緊張了。”無論遇到怎么樣的挫折,她都能看到積極有利的一面。
在學習期間,就身負使命,從未考慮過自己的個人利益,藝術人才在那個時代是非常緊缺的,圖木莉斯應該有更好的去處和發展,但是她從未想過離開新疆,也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奉獻給自己熱愛的這片土地,她心系整個新疆的音樂教育事業,在訪談過程中,她總是反復提起新疆與內地音樂發展的差距,叮囑后輩一定要繼續發展新疆的音樂教育事業,她主張要包容、開放的音樂態度,西方音樂、鋼琴藝術可以新疆播種發芽、開花結果,新疆少數民族音樂也應該傳承發揚出去,她的圖木莉斯音樂中心的童聲合唱團,錄制了多首的維吾爾族童聲合唱。致力于家鄉音樂教育事業發展,是她永遠不停歇的追求,是她的精神依托,“我認為女性的美,就是心靈上的美,心靈上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只有找到精神依托,心胸寬廣起來,才會美。”
圖木莉斯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不放棄的精神,練就了它超強的能力,并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更難得是她無私奉獻的、謙虛豁達的品德更值得我們學習,她是將會載入新疆音樂史冊的卓越音樂教育家,值得后輩的學習和銘記。
作者簡介
趙歡(1983.04—),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音樂系,講師。
張雨諾,石河子大學文學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音樂系,研究生。
本論文為石河子大學校級課題《新疆少數民族女性音樂家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