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琳
得人心者得天下,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以人為本”思想的早期曙光。作為校長,在學校管理中以人為本,樹立“得教師者得發展”的意識,在日常工作中落到實處,教師才會有歸屬感,學校才會健康發展,校園才會真正成為師生生活的樂園和家園。如何在管理中踐行“得教師者得發展”的理念,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個好校長意味著一所好學校。校長必須懂得:要想把學校管理好,首先自己必須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校長。工作中應把握“謙虛謹慎,廉潔勤勉,以德服人”的標準,努力營造團結協作、和諧感恩的文化氛圍。
(一)不斷學習,提升業務素質,懂教學,善規劃
1.熱愛教育事業,做一名榜樣教師。作為校長,首先應是一名榜樣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起到引領作用。自2013年任校長一職以來,筆者一直擔任二至五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的教學任務,并堅持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參與各學科教研活動,指導青年教師成長,努力做到與新課改同發展、共進步。2016年取得小學語文高級教師資格,在教學業務上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2.善謀學校發展,做一名合格校長。作為校長,要有清晰的辦學理念和明確的辦學目標,使學校發展有方向,教師成長有目標。比如我校在建校初期,從學校發展優勢和潛在的危機出發,帶領籌建團隊反復論證,確定了以“明遠教育”為特色的發展主題,踐行著名教育家顧明遠“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的教育理念。并將“踐行明遠教育,促進素質發展”作為辦學理念,即堅持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辦學方向,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奠定健康、扎實、全面的基礎。
為此制定五年的發展任務清單,以及師生發展的“六個一”素質要求。一系列舉措均已落實到位,近幾年師生參賽捷報頻傳,學校也連續獲得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被評為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廣州市少先隊紅旗大隊、省書香校園等。
(二)遵章守紀,模范帶頭,和諧團結
校長在決策之前,要著力進行調查研究,充分發揮教代會等民主管理機構的作用,最大限度實現決策的科學、民主。
在實際工作中,校長要始終牢記“公生廉,廉生威”,牢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制度“不兒戲,不虛空”“有實施,有實效”,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尊重。教職工是普通的勞動者,校長亦然。校長是教職工的主心骨和引路人,更要平視教師,把教師當作有優缺點、有情緒的凡人,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
(二)包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校長應有寬廣的胸懷,諒解教師的一時失誤,既往不咎,并給予更多的關愛和扶持。
(三)擔責。“責人重而責己輕,弗與同謀共事;功歸人而過歸己,盡堪救患扶災。”這里說的就是推功攬過的人生境界。一位善于推功攬過、敢于擔責的領導,一定能以其睿智和善德鼓舞士氣、凝聚人心。
當然,敢于擔責并不是一味遷就照顧。它是在堅持原則、遵章守紀的前提下,本著有利于團結、有利于調動教師積極性創造性的原則,尊重教師的勞動付出,為他們提供優良的育人環境,激發他們更大的工作動力。
(四)鼓勵。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事實證明,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喜歡被鼓勵、被認可。我們學校的教師會經常成為表彰會,也正是因為經常樹典型、樹榜樣,教師團隊中充滿了正能量。
(五)引領。專家引領是一線教師的航標,教師除了需要大量吸取專家論著中的精神營養外,更需要得到專家的耳提面命。讓教師“走出去”,是教師走近名家、名師、名校的機會,也是教師學習、反思、超越自己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喚起和激發教師的情感。因此,筆者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并鼓勵老師走出去聆聽專家的教誨。同時開展師徒結對、校長針對性的微講座等活動。
總之,樹立“得教師者得發展”的意識并付出行動,師生定會凝心聚力,學校定會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