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娜
當今的作文教學,令不少人望而卻步,直呼“作文難,難于上青天”。于師,教是漫漫長路,任重道遠;于生,學又是缺乏興趣,布滿荊棘。在教與學的雙重困難下,如何沖破重圍,“烹飪”好作文這道“大餐”呢?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早就在幾百年前就告訴我們下筆前的準備是讀書,而現如今,快速的生活節奏,學生的閱讀量參差不齊。在這樣的閱讀量下實在難以妙筆生花,思量良久,班級讀書會正式開幕了。
第一步,分析佳作,搜尋美文。每次作文前,給學生一個星期時間去搜尋本單元同類的一篇佳作,搜集方法多樣,可上網搜羅,也可回歸作文書細挑。第二步,小組交流,推選作品。作文找好后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組內先交流選出四個人中最好的一篇作文作為本組參賽作文。第三步,登臺展示,評選最佳。每個小組依次上講臺朗讀本組的作文,其他同學是評委,全班選出最佳題材作文、最佳創意作文、最佳文筆作文。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會發現原來相同主題的作文,在寫法上可以有這么多的花樣,不同寫法展現的效果也有不同。怎樣的題材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原來作文的選材很重要。當學生對作文的題材寫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進行第四步了,用三天時間收集本次作文的相關好詞好句,摘抄在采蜜本上,作文佐料準備完畢,作文大餐即將開始。
作文佐料準備完畢,萬事俱備,只欠下筆。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作文課前準備的諸多“佐料”是不是都要用上呢?烹飪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但什么“佐料”都放一點,味道反而會雜亂,寫作亦是如此,唯有“取其精華”“抓其特點”才能讓人回味無窮。
在教學《寫寫我自己》一課時,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外貌描寫都是“大大的眼睛、彎彎的柳月眉、紅紅的櫻桃小嘴”等,這樣千人一面,讓人看了無趣極了。因此,課前我先跟學生玩一個小游戲:根據提示語猜出是哪個動畫人物。學生興趣盎然,一下子就全猜出來了,為什么能一下子就能猜出來呢?學生說因為他們的外貌都有很明顯的特點,所以我引出在寫人物外貌的時候要學會抓特點。于是學生開始仔細尋找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缺了一顆門牙,臉上的美人痣,小小的單眼皮……學生在寫外貌片段不僅能抓住自己的外貌特點,還能從收集的好詞好句中“取其精華”用在作文上,外貌片段寫得格外精彩。
在接下來檢驗學生有沒有抓住特點寫外貌環節時,老師隨意抽取一個外貌片段讀出來,讓同學們猜猜是誰寫的?同學們一下子就能猜出來了,證明同學們都能抓住外貌特點寫了。這樣“取其精華”“抓住特點”寫外貌后,同樣的方法也同樣適用于“性格”“愛好”部分,學生圍繞自己性格、愛好特點寫一個中心句,再圍繞中心句舉例子,舉一反三,就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誕生了。
作文不能一作而佳,須頻頻改之方為妙。好的作文都是修改出來的,文章不厭百回改。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剛剛作文起步,對作文的結構、語言等都不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作文修改環節,我給學生設計了簡單的量化表。
在作文教學《寫寫我自己》這一課作文點評課時,我設計了以下量化表:①語言是否通順。②能否抓住特點寫出自己的外貌特點。③能不能用上四字詞語,或者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學生拿著同桌的作文對著量化表進行簡單的星級評分,再根據量化表的要求,提提自己的修改建議,或者干脆直接幫忙修改作文。一人智短,兩人見長,學生互相修改作文,不僅能發現別人作文的長處,積累了別人的好詞好句好段,在寫法上也有所發現,還能發現別人作文的不足之處,以此能提醒自己下次作文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生生互改之后,學生再進行自改,作文就有了整體的框架了。接下來全班同學進入佳作共賞環節,把班級寫得好的作文大屏幕展示,全班同學發現并點贊動人之處,說說你覺得這一處寫得好的理由,當學生學會發現美的時候下次他就會學會運用美。在師生共同點評的過程知道怎樣才能把作文寫得更好?哪些方法能讓我們的作文錦上添花?老師在學生的點評環節,加以引導,讓學生學會了更多的寫作方法后,學生再給自己的作文潤潤筆,千錘萬鑿之后的作文自然有了大步的飛躍。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