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曉靜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入批判性思維培養十分必要。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課堂提問的思維含量,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子技能,針對不同語篇類型融合批判性閱讀技能,且結合泛讀教學以促進學生形成批判性閱讀的品質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經常采取提問的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外化,在這一過程中觀察和評價學生的語言掌握程度,同時判斷學生思維的準確性、精確性、邏輯性、深度、廣度等。提高問題的思維含量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基礎。
(1)問題設計的類型、層次與比例
Thorpe(1992)把問題分為四類:總結和定義型問題、分析型問題、假設型問題、評價型問題。要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應該問學生分析型、假設型和評價型問題,而不是總結和定義型問題。
總結和定義型問題著重捕捉特定信息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適合放在第一階段理解文章時使用。評價型問題著重讓學生從已理解的信息中建構新的觀點,適合放在閱讀的最后階段使用。四種類型的問題遵循認知和思維的規律,層層遞進,不可隨意顛倒順序。另外,在設計閱讀課的問題時,盡可能兼顧多種類型的問題,也要合理分配各種類型問題的比例。
(2)問題的預設與教學目標的生成
閱讀問題的設計只是一種預設,但課堂終究是動態的、生成的。特別是對假設型問題和評價型問題,學生的回答會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教師應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指引,判斷學生的回答是否達成教學目標,如問題的預設未能促進教學目標的生成,教師應通過追問,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或引導學生糾正思維過程中的缺點,真正體現問題的思維特性。
(3)思考問題的時間
思維的過程需要時間,越高層次的思維過程需時越長。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和思考,讓學生切實參與實踐、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發展思維能力。
此外,教師一些不經意的壞習慣也會剝奪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比如有的教師在學生閱讀時會不斷地給予學生提示,或者不斷在教室里走動,這都會打斷學生思維的連貫性,甚至使學生無法安心閱讀。教師應當改變舊觀念,改掉壞習慣,把閱讀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達到閱讀與思考的目標。
再有,閱讀課堂上常會有結對子或小組活動,如何提高結對子和小組活動的質量呢?國外常用的一種教學形式“Think-Pair-Share”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首先每位學生思考問題,整理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結對子或組成小組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完善自己的答案;最后在全班上進行分享。
不同學者對批判性閱讀技能有不同的分類,筆者根據初中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和初中學段的思維培養要求,歸納出初中階段較常用的七種批判性閱讀子技能:預覽、質疑、概括、分析、貫連、想象、評價。
(1)預覽
預覽指的是在仔細閱讀文章前,對文章的內容大意和結構有大體的了解。預覽能激活學生的背景圖式,將過去的知識與現實閱讀情景建立認知聯系,也讓學生能快速了解文章大意,通曉文章行文結構,從而為發展更高層次的批判性思維打下基礎。
(2)質疑
批判性閱讀是一種深層次的閱讀,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與作者、閱讀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就閱讀的文本提出自己的疑問,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這也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起點。教師可以根據文本的教學特點,讓學生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進行提問:閱讀前提出問題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來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做到主動式閱讀;閱讀過程中也可提出新的問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印證自己的猜測和假設;閱讀后學生對文本主題、寫作目的、作者寫作風格等提出問題,做到對文本高層次的理解與賞析。
(3)概括
概括要求學生辨別文本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文本的結構和脈絡,用簡潔的語言正確地表述原文的重要內容。
廣州版初中英語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閱讀課文The World Is in Danger是一篇結構嚴謹的說明文,文中首段提出了全文主旨,然后列出三個人類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溫室效應、砍伐森林、生活中的壞習慣,最后給出建議,號召人們保護環境。在設計閱讀教學時,筆者考慮到溫室效應的形成、作用、危害應是本節課的難點,且該部分采用了cause-effect的語篇組織形式。因此,筆者把其中一個閱讀環節設計成以下兩個步驟:第一步讓學生閱讀課文The Greenhouse Effect部分后,概括出溫室效應的主要信息,學生以大學教授身份通過做圖輔助,以課文中獲得的主要信息來簡介溫室效應;第二步讓學生思考作者在介紹溫室效應時使用的語篇組織形式,使學生對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4)分析
分析指的是從陳述、問題、概念、描述以及其他旨在表明信念、判斷、經驗、理由、信息或觀點的各種表達形式之間中,識別出所意向的或實際的推理關系。分析還包括三個子技能:檢驗觀點、識別論證、識別理由和主張。分析的核心過程是學生要識別文本相關信息,并建立起正確的邏輯關系,不可憑自身經驗或主觀推斷脫離文本進行分析。教師必須在平時教學中給予有效的指導。
(5)貫連
在批判性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文本與自己的經歷聯系,把文本與另一文本聯系,把文本與媒體聯系,把文本與世界聯系起來,通過比較和分析,找出異同及其本質特性,保持文本推理判斷的客觀與公正。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多地提供機會,讓學生把所學文本與外部世界聯系起來,實現文本與真實世界的交流,真正做到深度閱讀。
(6)想象
想象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形象。在閱讀中,讀者不斷地根據文字進行解碼,根據語篇內容在腦海里形成相應的畫面。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該過程可以具體描述為“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我看到……我想象到……我聞到……我嘗到……我聽到……我感覺到……”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根據語篇內容進行合理的想象并在腦海里形成思維圖像,在此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后續質疑探究、分析評價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7)評價
評價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評價作者觀點、文章內容、寫作方法、語言使用、篇章結構等。評價并不等同于批評,也可以是欣賞、拓展延伸、對比等。
針對不同類型的語篇特征,教師應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出發去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在實施課堂教學中滲透恰當的批評性閱讀技能,融合批評性閱讀技能的教學,達到學生深度、高層次、個性化閱讀的目的。廣州版初中英語教材的閱讀課文主要以記敘文和說明文為主,下面筆者闡述如何針對語篇類型融合批判性閱讀技能教學。
(1)記敘文語篇閱讀教學
記敘文可以從事件主要要素、人物性格特征、主題、文本語言特點、修辭手段、作者寫作方法、寫作風格等方面進行深挖。在讀后促寫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批判性閱讀策略與寫作技巧進行整合,遷移到寫作內容、段落組織、遣詞用語、寫作手法等方面。
(2)說明文語篇閱讀教學
說明文可以從文本組織結構、文本語言風格、作者寫作目的、寫作技巧、銜接與連貫手段、論證質量、論證可信度等方面設計問題與活動。教師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一個技巧是提供話題相同但觀點或闡述不同的兩個文本,讓學生對兩個文本的內容、組織形式、論述方法等進行討論,甚至辯論,得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批判性閱讀品質應包括批判性閱讀的興趣、習慣、價值、體驗。教師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品質的目標是學生在自我閱讀時,能獨立自主、充滿自信,不迷信權威但尊重他人,不滿足現成答案,有獨立見解,樂于思考,頭腦開放。筆者結合校本課程開展泛讀教學,以《典范英語7》和《21st Century Teens》等課外資源為載體進行教學實踐。
在激發學生批判性閱讀的興趣方面,筆者從內容、形式、策略上引領學生成為主動的求知者?!兜浞队⒄Z7》的故事生動有趣、可讀性強,《21st Century Teens》的文章緊貼生活、話題多樣,都提供了豐富的閱讀庫。另外,筆者還根據課本的話題和內容,提供更多的閱讀素材供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在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習慣方面,筆者布置學生每周閱讀一期《21st Century Teens》,選取自己喜歡的文章或有感悟的文章進行點評。點評可以針對文章觀點、內容、寫作手法、組織結構等進行評價,也可以聯系生活和自身經歷寫感受。
在導向學生批判性閱讀價值方面,筆者引導學生挖掘《典范英語7》故事里的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增強學生批判性閱讀體驗方面,筆者鼓勵學生對文本中自己喜愛的內容做出個性化反應,對文本留白的內容進行富有想象力的理解,對文本的內容和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質疑,形成自己的評價、閱讀心得,能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能為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作設計等。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