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志 程小輝 周越菡
【摘 要】本文討論了在國家創新驅動背景下,高校圍繞“雙一流”建設的目標,將信息類專利技術向教學環節轉化的思想和方法。
【關鍵詞】創新驅動;“雙一流”建設;教學資源成果;科研成果;成果轉化
中圖分類號: G649.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4-0131-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4.061
Transformation of Information Patent to University Teaching Under Innovation-Driven “Double First Class” Construction
DENG Jian-zhi1 CHENG Xiao-hui1 ZHOU Yue-han2
(1.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China;
2.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method of transforming information patent to university teaching under the innovation-driven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goal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Key words】Innovation drives;Double first class;Patent;Transformation
我國已經進入“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為同步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國務院制定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了未來5年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推動國家成為人力資源、人才強國的總目標。對于高校而言,擔負著開展“雙一流”建設,大量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
高等學校是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大本營,也是誕生各類工程師、研究員、專家學者的重要源地,擁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教學成果,這些成果的相互轉化,尤其的前沿科研成果向教學資源和教學成果的轉化,對于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1 設計思想
高等學校集合了教學、研究、實驗、工程等不同系列的大量高學歷、高職稱人才,他們首先是各自領域所屬系列的專家,同時也是掌握了其他系列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例如,一位教學名師也可能是某項國家重大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一位專注一線實驗工作的實驗人員也可能是某個超級工程的總工程師。
這些高層次人才貫穿了教學、科研、工程實踐等多個環節,不但掌握了豐富的教育技能,也掌握了相關前沿科學和工程實踐方法技術等。由他們承擔教學,把這兩方面的有機融合,把科研工作和工程實踐中的經驗和成果巧妙的融入到學生的課堂講授,專業知識靈活的應用在給學生講授過程,對培養高素質人才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 專利成果的教學轉化
專利成果體現了創新、領先的技術,若用于教學環節,能把這些先進技術的傳授給學生。其中,實驗裝置是我們將專利成果轉換成教學成果的一個最直接的方式。專利成果的科研裝置或者工程裝置往往是個復雜的功能結構體。這樣的專利不但擁有領先的技術,也包含了基本技術和專業知識,完全可以提煉、簡化成學生學習掌握專業技能的實驗裝置,并形成實驗裝置的專利成果。
實例分析
例如:發明專利申請“一種可見光通信色分復用方法”(申請號:2014101708915),該方法發明的申請文件中,發明人首先提出了在可見光通信方式下,采用不同顏色、不同頻段的可見光實現通信信號的一種多路復用方法;其次,根據這個多路復用方法,設計了一個可見光通信色分復用的通信裝置;再次,結合多路復用的方法和裝置,設計了信號的調制、解調方法。
專利申請“積木式可見光通信色分復用實驗裝置”(申請號:2014101731979)的提出,就源自以上的方法發明。發明人在研究可見光通信技術,尤其是上述的可見光通信色分復用方法的基礎上,設計制作了一個可以用于可見光通信基本技術及可見光通信色分復用技術認知和學習的綜合型實驗裝置,實驗裝置由上述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通信裝置的基本結構加以提煉得到。首先是一個可見光通信基本原理的實現裝置,裝置給出了通信收發雙方的電路功能模塊組成;其次,采用搭積木的方法,把多路可見光信號匯集和分解。實驗裝置可以用于可見光通信技術下的信號調理、多路復用等原理性的實驗認知,以及常規的通信基本原理。
3 結論
本文討論了在高等學校教學環節中,將專利成果轉化成教學資源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實例加以說明論證。
【參考文獻】
[1]杜占元.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N].中國教育報.2018.10.23.
[2]鄧健志,程小輝,林同智,周越菡.“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成果提煉與專利申請[J].科技視界.2018.16:198-199.
[3]鄧健志.積木式可見光通信色分復用實驗裝置[P].中國專利公開文件.2014101731979.2014.
[4]鄧健志.一種可見光通信色分復用方法[P].中國專利公開文件.201410170891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