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燕
幼兒園一日活動是指幼兒從入園到離園的一天時間里,在幼兒園室內外所進行的全部活動,具有整合性、生活性、趣味性、動態性的特點,對幼兒的早期教育,團結合作能力的提高、基本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通過重視環創、合理組織實施、滲透常規教育、觀摩研討等策略能有效優化幼兒園一日活動。
首先,加強“內培外送”。一是通過園本培訓組織教師對《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的理論學習,對一日活動的界定、內容、要求等進行分層詳細的解讀、學習引領和指導操作,有效促進教師對《指引》的理解,明確一日活動工作的重點和方向。二是組織教師外出到優秀園所參觀交流,在觀看別人經驗及教育行為的過程中,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在學習中成長。
其次,鞏固內化。組織保教人員進行《指引》的理論考試和知識競賽。通過考試和競賽,檢驗教師是否牢記《指引》,達到鞏固內化的目的,營造積極學習的良好氛圍。
首先,要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幼兒園應該注重為幼兒提供獲取新知識、新經驗以及鍛煉雙手技能的機會,注重教師和全體幼兒的共同參與,提倡教師、幼兒與環境間的互動,使幼兒對親自動手、動腦布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尤其是活動區更應設計、提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課程、主題要求相適應的操作材料,而且材料和工具的擺放要方便幼兒取放。如我園創設全園開放式區域活動場館,有美食坊、加油站、警察局、郵局、快樂寶貝、扮靚屋、小超市、刺繡坊、扎染坊等,各個場館的大部分材料是通過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創設而成的。每周五是開放日,對家長和全園幼兒開放,大班幼兒帶著小班幼兒,通過自主和協商選擇進入各個場館進行活動,幼兒們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分工合作,玩得不亦樂乎、流連忘返。
其次,要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教師為幼兒創設寬松、民主、自由的精神環境,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在老師的關愛下生活。教師在一日活動中,尊重幼兒,以幼兒為主體,巧妙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從根源上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建立穩定而靈活的一日生活流程,是優化一日活動的前提。合理安排不同類型的活動,注意動靜交替,是優化一日活動的保證。每天保證幼兒戶外活動不少于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保證幼兒每天連續不少于1小時的自主游戲;要采用集體、小組、個別等形式開展學習活動,減少整齊劃一的集體形式的學習活動,大班每天最多不超過1小時,中班和小班適量減少。
注意轉換環節的安排與過渡,是優化一日活動的手段。如何安排一日活動中的轉換環節?老師既要事先考慮和計劃幼兒一日生活之間有多少個環節,又要考慮好如何去轉換。在考慮轉換環節過程中,要讓幼兒參與進來,讓幼兒知道從一個活動轉向另一個活動的時間。
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滲透常規教育,應靈活地抓住一日活動的教育契機,與幼兒共同構建一日活動常規,保證一日活動有序進行,并讓幼兒在自主維護常規過程中感受到規則帶來的益處。如午睡起床后要疊被子,床較小、疊起來很困難,有的學生在地上疊被子,很不衛生。教師抓住這個契機,組織幼兒討論:應該在哪里疊?怎樣疊?由于是幼兒熟悉的事情,他們紛紛出主意想辦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可見,幼兒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師提的意見更有影響,更容易遵守。如此,各種規則的制定可以是在幼兒互相討論的基礎上,師生達成共識后產生的。
首先,組織觀摩交流。組織教師進行各班一日活動觀摩交流。觀摩后,讓教師進行交流討論,大家肯定好的做法,指出不足,提出建議,寫好反思。并通過一日活動中存在的共性弊端,立足問題,開展研討活動,解決教師組織一日活動中的難點和疑點,提高一日活動的質量。
其次,以評促優。通過開展“求質一小時”“戶外自主游戲活動觀察與評價”等評比活動,提高教師一日活動的組織、觀察與評價水平,促進專業化成長。
綜上所述,教師需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有效優化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的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