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瑛
教師的導讀設計是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一劑良藥。導讀設計的策略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效果。教師只有在導讀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積極探究科學、高效的導讀策略,并以此指導學生閱讀,才可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樂趣。為此,本人在導讀教學中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實踐。現將本人就經典導讀設計策略的一點淺見略加陳述,以期能得到同仁的指正。
學生由于受年齡和知識的限制,往往不善于選擇合適的書目,導致閱讀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隨意性,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和高中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學生推薦經典書目,使他們有目的、有方向、有成效地開展閱讀。所以,經典導讀設計的第一步應該從推薦經典書目開始。
首先,推薦書目要有分眾化意識。在推薦書目方面,我們應該秉持分眾原則,不同年級的學生層次、學力不同,閱讀的經典書目也應有所區別。其次,推薦書目要有針對性。我們導讀的對象是高中學生。學生閱讀經典除了拓展課內閱讀之外,也是為了全面培養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所以,推薦的經典書目既要是歷經歲月的淘洗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足以啟發后人并為歷代讀者所推崇的,被視為典范之作,也要與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需要相吻合。最后,推薦書目也要關注自主性。我們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閱讀空間,提倡開放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學生可以依據自身閱讀的興趣和需要再去選讀其他的經典。
導讀教學的目標應體現新課標“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精神,突出語文學科自身的教學特點。導讀教學必須是“語文的”“經典的”“整本書的”“探究式的”,要體現導讀的特色,體現整本書閱讀的方法特征,體現積極的價值導向和批判意識的思維能力。因此,我們的導讀目標應側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能力的培養和人文情懷的熏陶。具體而言,預設導讀目標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
首先,讀以致知。“讀以致知”是導讀預設的知識目標。閱讀的基礎就是積累“語文知識”。我們讀一本書,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作者在書中想要傳達的信息。“讀以致知”要求學生在閱讀經典中積累語言素材、文體知識、文化知識和閱讀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需要學生在閱讀中積少成多。
其次,讀以致用。“讀以致用”是導讀預設的能力目標。學生閱讀經典不只是狹義的語文學習,而是把閱讀與人們共同關心的當下問題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一個共同思考的場所和對話平臺。“讀以致用”的目的就是在閱讀經典中著力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語文應用能力,包括概括整合、形象思維、分析鑒賞和辯證思維等方面的能力。
最后,讀以修為。“讀以修為”是導讀預設的人文目標。閱讀經典的根本目的就是讓人的心智得到解放和成長,一部經典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奠定一個人的精神品格的基礎。閱讀經典就是要讓學生從經典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學習做人的道理,幫助學生探究并認識人類世界的豐富性、生存意義和人生價值。
閱讀經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導讀路徑也需要一個完整的教學流程。其內容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引導學生如何完成經典閱讀的基本流程;二是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經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體的導讀路徑為:整體把握——通讀指導——重點突破——內容整合。
1.整體把握。向學生簡明扼要地介紹所讀經典的內容梗概、作者生平經歷、代表作品以及創作風格、作品的文學地位等方面的內容。其目的在于激趣,激發學生在初步了解經典的基礎上產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整體把握的環節在推薦導讀課中完成,也可以由學生在小組交流活動中完成。
2.通讀指導。通讀指導就是分章節對學生進行的閱讀指導。即教師依據經典的內容與閱讀的目標,對學生閱讀的范圍、任務、重點能力指向,以及需要延伸閱讀的資源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具體的指導。閱讀任務大體按照重點人物或重點章節劃分。重點能力指向則以目標或問題的形式呈現。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閱讀任務,然后熟讀精思,把握閱讀的重點,理解經典的主旨。
3.重點突破。教師可選取閱讀作品中的重點章節、重要人物等內容,以教學設計的形式呈現,亦可以學生在閱讀中普遍存在的“不曉得處”作為重點突破的方向進行教學設計,以此解決學生在閱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指導章節閱讀時,重心應該放在章節內部的文本解讀上。
4.內容整合。“內容整合”是學生閱讀經典之后的綜合實踐活動。活動的設計在內容上表現為“閱讀與理解的整合”,即需要學生通讀經典之后方能完成的活動策劃方案或成果展示。其活動過程需要求學生反復閱讀經典,通過回讀文本、重構內容,對經典產生新的思考和認識。這類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體驗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激情與智慧的生成。
導讀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需要合理設計的綜合性閱讀活動。導讀課型的選擇基于學生的閱讀目標、閱讀經驗和閱讀內容等方面的綜合考量。無論是采用哪一種課型,教師對學生閱讀的重點、時間、任務、方法、活動、評價等方面的內容都要提出明確的要求。經典導讀的基本課型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1.推薦導讀課。主要是通過制作推薦閱讀作品的“書冊名片”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準備相關的閱讀書籍和資料,并擬定可行的閱讀計劃,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其內容包括推薦的版本、作品的內容梗概、作者簡介、文學地位等。“書冊名片”的制作可以由教師完成,也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或由學習小組合作完成。
2.過程指導課。以導讀教學設計的形式呈現,主要內容包括閱讀目標和學程設計。其中閱讀目標包括知識積累、能力提升、策略建構和精神成長四個維度的內容。學程設計包括整體架構、通讀指導和重點突破等導讀形式。
3.成果展示課。成果展示課不僅要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還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即借助成果展示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進階發展。成果展示課的主題要凸顯導讀預設的目標。同時我們對展示課的設計意圖、活動內容、活動說明、評分細則等方面的內容也需具體明確,對學生在成果展示課中表現出來的創新意識以及個性化的解讀應予以肯定和鼓勵,以此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要讓學生成為一個優秀的讀者,就必須懂得依照一部經典的特點以及閱讀者的閱讀目的、任務、習慣,運用與之相匹配的閱讀技巧進行閱讀。
1.檢視閱讀。檢視閱讀是一種系統性的略讀方法。檢視閱讀的第一步是看書名的扉頁,如果有序言或者出版說明就應該關注其中的內容介紹或相關評論,然后仔細地研究一下章節的目錄。特別要提醒學生不要忽略書中的最后三頁,因為許多作家都樂意在結尾幾頁揭示自己的觀點或故事的結局。這是閱讀經典最有效的激趣方式之一。
2.分析閱讀。分析閱讀是對經典進行整體理解的精讀方法。選擇分析閱讀時,首先要告訴學生在閱讀之前就應該知道自己要讀的經典是哪一種類型的經典。其次是擬寫大綱提要。這是讓學生真正掌握一部經典層次結構的最有效方法。最后,學生必須懂得如何去評價一部經典。學生在做評價之前,不可先入為主,必須從經典中找到支持自己結論的理論基礎。
3.主題閱讀。主題閱讀是為了研究某一問題而對多冊經典進行的比較閱讀方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需要探究某個特定的問題并得到一個辯證的結論時,就有必要指導學生選用主題閱讀法。
4.輔助閱讀。輔助閱讀是一種借助工具書、文獻資料、百科全書等閱讀媒介來幫助我們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問題的輔助性閱讀。輔助閱讀的來源主要有四種:第一是相關經驗。主要是跟所讀的經典有關的閱讀方法、技巧的經驗,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二是其他的書。當學生陷入難以讀下去的困境時,建議他們讀一本與經典有關聯的書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第三是導讀資料。導讀資料除了教師的導讀設計之外,還包括與經典有關的“閱讀手冊”和“閱讀指南”。第四是工具書。閱讀的工具書主要有辭典和百科全書。
經典導讀教學因其閱讀周期較長,故需要設計一系列立足經典而又生動有趣、科學有效的讀書活動來支撐整個過程。閱讀活動的策劃要因校制宜,因學生而異,要凸顯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活動的形式與內容不僅要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個性化的需求,還要促進學生在深入理解經典的基礎上,對經典進行創造性地開發和挖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閱讀活動的開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口頭表達類:推薦書目,簡介作家生平事跡,復述故事情節,美文朗誦等。2.書面表達類:制定讀書計劃,摘抄精彩文段,制作知識卡片,繪制思維導圖或人物關系圖,給人物立傳,撰寫讀后感、書評、人物評價等。3.綜合表達類:舉行讀書交流會、辯論會,表演課本劇,創作主題曲等。
閱讀活動的開展應該以班級、年級或學校為單位統籌安排,每次活動都應制定詳盡的活動計劃,對活動的主題、內容、形式、服飾、評分標準等內容都應有具體而明確的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對在閱讀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經典導讀較之單篇閱讀教學更多地依賴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但學生的課外閱讀往往是在教師的視線之外,學生每天的閱讀情況就很難得到有效監督。教師需要對學生課外自讀活動的組織形式、每天的閱讀時間、閱讀進度、閱讀任務及作業檢查的要求等內容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同時也需要借助學校、家庭和學習小組的力量,營造一種全員參與、相互監督、共同進步的讀書氛圍,力求保證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質量。
1.組織讀書會。高中學生可以在班級依托學習小組組建讀書會。學生在讀書會中不僅可以接觸到更多新書、好書的信息,還可以與不同層次的讀書者交流,這種互助式的閱讀可以激勵學生不斷地提振自己持續閱讀的激情,并逐漸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形成自己的閱讀力。
2.重視家庭閱讀。教師要積極倡導有條件的家庭建立家庭藏書并鼓勵家長與自己的子女一起閱讀經典,使之成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習慣。當然,教師給學生布置家庭閱讀作業時,別忘了給家長也安排一點力所能及的任務。
3.推廣校園閱讀。推廣校園閱讀是由學校在各個年級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的師生同讀經典的閱讀活動。每個年級都由備課組制定本學期閱讀經典的計劃,對學生閱讀的書目、任務、要求、作業形式及檢查標準做詳盡的要求。同時也積極地開展一些諸如經典誦讀、辯論會、手抄報以及表演劇本等開放性的校園讀書活動。【本論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課題《高中學生經典導讀設計研究》(1201574483)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