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容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學質量”絕不能靠蠻干、靠多花時間,靠加大練習量來實現,而是要通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來真真正正地提高。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呢?接下來我就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做題目變做數學
以我的觀察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在做題目,比如一道計算題拿出來,連想都不想就開始動筆計算;看到一道應用題,題目讀下去,覺得以前差不多有做過,就套用以前的解題模式開始解答。
怎樣才是做數學呢?我認為孩子拿到題目,要會從數學的角度、用數學的思維去分析問題,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比較、歸納、類比和演繹等一系列數學活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才算做數學。
如何引導學生做數學?下面我以“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教學為例來談談。
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很多老師都會教給學生固定的解題模式:一找二定三列式。這樣教學的結果只是教會學生做題目。為了讓學生學會做數學,我是這樣做的。出示例題:人心臟跳動的次數隨年齡而變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鐘約75次,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嬰兒每分鐘心跳多少次?學生閱讀與理解題目的意思后,我讓學生根據數形結合的思想,把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接著我這樣引導學生:如果用一二年級的知識,要求嬰兒每分鐘心跳多少次?你們會怎么做?學生很容易就想到:青少年每分鐘心跳次數+嬰兒每分鐘比青少年多的次數=嬰兒每分鐘心跳次數。學生根據這個數量關系列出算式:75+75×■后,我又引導學生:用三四年級的知識,利用乘法分配律我們可以把算式變為:75×(1+■)。而列式:75×(1+■),其實就是六年級的知識:求青少年每分鐘心跳次數的(1+■)倍是多少。這樣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一方面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另一方面讓學生依托原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二、教知識變教思考
我們知道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況且知識的有效性是短暫的,而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卻是長效的,能夠使人終身受益。不管以后社會怎么發展,只要我們的孩子會思考就會立于不敗之地,因此思維是數學素養之“魂”。
該如何教思考呢?
(一)問題情境的創設應更開放——引發思考
開放的問題情境,才會激起學生主動探究、深入思考的愿望,也才會讓學生有展現個性思維、發揮創造能力的機會。因此,在備課時,問題情境的創設應更開放一些,要想辦法讓學生面臨一個情境,能主動調用已有經驗,自覺展現豐富想法。
(二)教學過程的推進可更曲折——激活思考
曲折坎坷的學習過程,會讓學生面臨更多的挑戰。想要前行,學生就需要開展更多更深的思考,就需要理解、碰撞別人的思維。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學生認知的困惑點、疑難處,敢于放大,有意曲折,促使學生通過深刻的思考,實現對知識和技能的真正理解,實現對方法和思維的突破與悟得。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當更有效——加深思考
教與學的方法是多樣的,并無定法,更無優劣高低之分。不能說“啟發式”“探究法”就是好方法,不能說“講授法”“聽講法”已經落伍過時。要說某種教學方法是否有效,最重要的就是要看這種方法在設計與運用時,是否指向于促進學生思考的目的,是否能實現加深學生思考的目的。
三、教課堂變學課堂
記得在教學“圓柱的體積”一課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道拓展題:“廣場的一側設有圓柱形擋車柱,擋車柱的側面積是25.12平方分米,底面半徑是1分米,這個擋車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多數學生解答時先求出圓柱的高,再利用圓柱體積公式求出圓柱的體積:25.12÷(2×3.14×1)=4(分米);3.14×12×4=12.56(立方分米)?!斑€有其他的做法嗎?”我習慣性地問道?!袄蠋?,我還有一種方法?!边@時一位思維活躍的學生站了起來,“我列的式子是25.12÷2×1?!?/p>
這位學生走到講桌前,拿起桌上推導公式時用的教具,一邊操作,一邊說:“推導圓柱體積公式時,是將拼成的長方體‘立在桌子上?,F在我讓它‘躺下,這時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就是圓柱側面積的一半,高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所以,圓柱的體積還可以用‘側面積的一半×半徑來計算?!逼婷畹南敕?,精辟的講述,不等我開口,教室里已是掌聲一片。
課后,這個精彩片段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我慢慢地回味著。這部分知識我教了那么多次,每次都是把拼成的長方體“立”在桌面上,怎么就沒想到讓它“躺”下呢?
學課堂,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形式主動獲取新知,出現的新奇想法,有些甚至是老師也沒有想到的。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因素。我們教師應當在數學教學中不斷總結方法,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有序、邏輯性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