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艷
摘 要: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愈來愈受到學校、家庭和老師的重視,作為一門課程,為了能使該課程順利地進行,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方式就顯得跟不上時代,創新課堂教學需要有一定的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有效策略;有效性教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嶄新的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也多種多樣,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學生了解和接觸信息技術的基礎性學科,是學生進入信息技術殿堂的第一步,在新的信息技術大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引領學生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成為今天信息技術教學的著力點,而教學的重點又在課堂,所以提升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有效性至關重要。
一、精心研讀教材,創設學習情境,提高學生興趣
對于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來說,由于他們獲得知識的局限性,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還不多,也不全面,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極容易對新事物產生好奇和感興趣,這也成為他們學習新知識的動力。作為老師,就要把他們的好奇和興趣激發出來,引導他們保持對信息技術課程持久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就要精心研讀教材,吃透教材,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備課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規律、接受能力、性格特點等各種因素進行,做到課堂教學活動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同時,教師還需全面研究教學設計,對實現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遷移、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突破、各個章節知識點的銜接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進行《豐富多彩的板報》教學中,需要大量的圖片素材,我就引導學生平時注意搜集或抓拍一些學生日常活動的照片,越豐富多彩越好,有些學生就把同學之間嬉戲的、互相幫助的照片收集起來作為素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將同學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展現出來,有些學生還配上了優美又有趣的音樂,極大地啟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立足課堂實踐教學,激發學生探索創新能力
實踐操作是由信息技術的學科特性決定的,學生用學習得到的知識解決問題使他們擁有了極大的獲得感。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進行實踐操作的充足時間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需要特別注意的,在確保學生能夠理解示范內容的前提下,盡量壓縮學生聽課及觀看示范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盡可能完成相應能力層次的任務,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并熟練地完成相應的操作。如在進行PowerPoint動畫教學中,教師只要演示幾個動畫效果就可以了,其他的留給學生自己去嘗試、去感受,并不需要教師去演示所有動畫效果,學生的實踐與嘗試才是他們探索的興趣所在。為了使學習效果得到鞏固,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樣就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聽課轉變成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倡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信息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是教師“教教材”或“用教材教”,很少考慮學生信息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改變傳統觀念,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為重點,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教師在活動中負責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資源、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估等要素的設計和實施,學生則扮演自主分析問題、自主獲取知識、自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角色。
2.精心設計活動內容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從大量的教學內容中篩選出有意義的操作內容,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設計能夠體現核心內容的教學環節,為學生設計出典型案例指導學生操作。要根據學生能力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和活動,激發出學生自主參與的熱情,以任務驅動為主線,輔之以同伴互助和小組合作。在設計開放式的任務時,設計的任務要可變通、可擴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從而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解決問題,不受固定模式約束,大膽猜想,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四、培養創新能力,發展學生個性,提高信息素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的課程,它本身就有別于其他傳統課程,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愛好和興趣,為學生的創新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至關重要,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不可或缺,特別是信息素養和網絡安全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我們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育學生不隨意傳播不良信息,不傳播和使用來歷不明的軟件,不傳播病毒,不沉溺于網絡游戲或虛擬空間,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讓學生明白,信息技術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走進更廣闊的知識海洋的大門。
總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要多注重實踐操作,讓學生多實踐操作練習,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信心。俗話說,教無定法,教師需要多了解學生,多應用一些適宜的教學方法,才能不斷地滿足學生的需要,使每堂信息技術課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