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提出和推廣,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受到了更多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的普遍重視。閱讀作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主要構成部分,有效的閱讀除了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識字能力之外,還能夠為其今后寫作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想能夠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就要能夠激發小學生一定的閱讀興趣,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能夠不斷提升,從而為素質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興趣;培養措施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所在,閱讀教學又是語文學科的基礎,因此,在個人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因為當前閱讀教學水平較低,從而導致小學生整體閱讀能力達不到標準要求。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小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閱讀的文章較為枯燥,做好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是當今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要求,也是保證小學生整體素質得以提升的一項主要措施。
一、小學語文閱讀現狀以及誘因分析
(一)課外閱讀“貌合神離”
雖然部分小學教師已經意識到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因為學校難以在短時間內對所有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進行較為整齊的規劃,也難以保證不同學段的小學生都按照相應的課外閱讀方案來執行。語文教師大都是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或者閱讀習慣來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進行指導,從而導致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課外閱讀雜亂無章,只能夠任憑小學生自主閱讀。
小學低年級學生每天都要上6節課左右,其充足的閱讀時間大都集中在午休期間,但是,有的學生中午需要回家吃飯,或者利用中午時間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從而導致學生的閱讀量只能夠結合自身閱讀興趣來決定。小學生大都天生好動,缺乏自主學習的習慣,若沒有集體閱讀的氛圍、教師的鼓勵或者激勵,則難從根本上落實相關閱讀計劃,從而導致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難以順利進行。
(二)缺乏高質量的課外閱讀書籍
要想保證小學生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就要能夠為其提供充足的閱讀書籍。在對周邊幾所小學進行調查分析之后不難發現,大多數小學生就是因為課外閱讀書籍數量較少,從而缺乏選擇性。部分低年級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能夠選擇的空間相對較小,家庭中書籍較為缺乏,在寥寥幾本的書籍中還包括多本輔導書籍。即使當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課外閱讀量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并且要能夠盡可能選擇滿足小學生課外閱讀需求的報刊和圖書,但是,對于不同學年段的小學生并沒有明確提出相應的推薦篇目,從而導致學生家長在為小學生購買課外讀物時缺乏指導性,例如很多家長跟風為孩子購買《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雖然這些童話故事中蘊含較多的道理,但是,低年級的學生大都難以理解,因此,要能夠挑選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的課外讀物。
(三)影視文化產物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不良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在小學生生活在一個高科技發展較為迅速的時代,電子產品所提供的有趣生動的故事情節、高清的圖像畫面都讓小學生充滿了興奮感和好奇心。課外閱讀則需要小學生通過理解、思考來對文字背后的故事情節以及畫面進行構造。在與家長進行訪談中不難發現很多低年級的小學生都報了各種興趣班,在周末空余時間大都想在家里休息,但是,面對充滿誘惑的電腦、手機以及其他電子產品,很多小學生都無法抵擋這種誘惑,在沒有學業壓力、家長和老師束縛的影響下,大都把時間消磨在游戲或者動畫片之上,因此,對閱讀興趣的培養產生負面影響。
二、小學生語文教學閱讀興趣培養相關措施
(一)師生溝通與合作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
在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進行培養時,教師要能夠和學生互相溝通與合作,形成默契的配合,從根本上營造相對融洽的閱讀氛圍。語文教師要能夠跟隨時代發展步伐,以較為民主、公平的作風來引導小學生自主閱讀,從根本上激發小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師還要發展和尊重小學生的個性以及特長,從而得到他們的尊重。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引導小學生對其所講授的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建立較為和諧的閱讀氛圍。首先,小學語文教師除了需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學習需求之外,還要能夠從不同層次面與小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尊重并調動小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小學生大膽進行嘗試。針對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來選擇不同的引導方案,在較為和諧的閱讀氛圍中調動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其次,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遵守公正、公平的原則,對于小學生進行耐心幫助和指導,觀察他們的心理感受以及活動,給予其一定的人文關懷,及時與小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加深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和信任。
(二)通過主題教學法來創設更多的主題情境
首先,要能夠明確需要體現的閱讀主題,通過語文教材作為依托來對閱讀教學主題進行構建和整合。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首先要對作者的可能具有的寫作主題進行研究,并正確提煉課文主題,還要在實踐生活中引導學生進一步發掘各種閱讀素材的來源。例如,面對秋風蕭瑟的場景,語文教師就可以通過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體現出關于“秋天”的主題,教師在明確主題之后就可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在進行主題教學過程中要能夠盡可能為低年級的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在進入閱讀主題之后,要對學生進行主題式閱讀引導。例如,在引導和解說應用單元語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教學情境創設來引導學生將生活場景與其充分結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品味文章,小學生則需要對生活點進行感知,教師通過自我調動作用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小學生的生活經歷,在不斷豐富小學生課外知識的基礎之上,強化其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
(三)教會小學生掌握更多的自主閱讀方法
所謂的閱讀教學就是要教會小學生掌握閱讀教學方法,并培養其自主閱讀能力。閱讀活動的基礎就是“讀”,所以,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并且學會朗讀和默讀。在對學生朗讀方法進行訓練時,可以先引導小學生進行正確閱讀,除了在進行具體指導之外,還要按照嚴格的要求來進行,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朗讀訓練貫穿在整個活動中,創設更多恰當的朗讀機會,朗讀引導方法包括分角色朗讀、領讀、個人讀、范讀以及齊讀等。為了進一步營造較為優良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分角色朗讀,指定一位學生,然后讓他選擇其他學生扮演相關角色,通過這種閱讀方法能夠強化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并且在朗讀過程中滲透自我情感。范讀人員需要選擇朗讀能力相對較高的小學生,語文教師也可以使用磁帶或者音頻等資料,小學生的模仿性相對較強,范讀能夠引導小學生進行模仿,從根本上糾正其朗讀情感以及發音。語文教師通過教授小學生掌握恰當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就能從根本上激發小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內外閱讀活動中。
(四)鼓勵小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獲得知識的一個主要途徑,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提升其語文素養,還能讓小學生更好地感知世界的繽紛多彩。課外閱讀打破了傳統語文課堂的限制,能豐富學生的眼界,提升其智慧,還能引導小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并且提升其寫作能力。課外閱讀還通過不斷拓展語文閱讀教學空間來對語文教學體系加以開放,不斷強化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讀書除了能夠增長小學生才智之外,還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實現修身養性、情操陶冶。一般而言,喜愛課外閱讀的小學生大都有著活躍的思維和開拓的視野,并且其心態大都較為健康。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首先要能發揮出自身示范作用,因為學生有著較為強烈的向師性,教師自身若喜歡閱讀,則必然能夠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影響到小學生。學校還可以通過圖書角創建、開挖圖書館、網絡等渠道來幫助小學生進行各種探究性的閱讀活動。還可以組織小學生互換書籍、捐書,從而拓展其閱讀空間。寫作作為檢測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途徑,教師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寫作,從而保證其寫作和口語能力也得到提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培養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途徑,教師要能夠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并把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重點。首先要激發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從而保證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其次,還要能夠指導小學生掌握更多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而且,在對小學生閱讀興趣培養過程中要打破課堂閱讀的界限,不斷拓展閱讀范圍,讓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實現逐漸提升,為素質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00.
[2]譚慧.讓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1):84,86.
[3]陸小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S1):35-37.
[4]韓例芬.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實效性[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74-77.
[5]黃育民.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5):199.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