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 劉民英
摘 要 推免新政策的實施,對高校科學選拔研究生創新人才以及合理優化配置教育資源起到積極了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數學生具有的名校傾向性,導致了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緊張以及研究生培養質量下降的問題,給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巨大的挑戰。為解決以上困境,本文調研了推免制度改革前后,原985高校、211高校與“雙非”院校的推免研究生招生及畢業生培養質量情況,重點研究了新政策下推免制度優勢發揮與高校保證自身研究生招生和培養質量之間的矛盾,提出改進解決目前招生困境的辦法,對其他地方高校亦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推免新政策 地方高校 招生 培養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05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policy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cientific selection of innovative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tendency of most students to famous universities, it has led to the shortage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decline in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training, which has provided research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he enrollment and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s have posed new and huge challeng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and 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in 985, 211 and "double negative" universi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and focuses 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xert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new policy and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and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olution to the dilemma of enrollment can also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other loc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 policy; local colleges; enrollment; training quality
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簡稱推免)是指具有推免資格的優秀本科畢業生不用參加國家組織的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直接進入面試選拔的一種研究生招生制度,是我國研究生多元化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推動推免制度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維護招生單位和考生的公平競爭,切實保障學生自主報考的權利。另一方面,為了促進學生在不同學校和科研院所間的合理流動,促進招生單位提高招生質量和辦學水平,促進優秀生源之間的交流發展,讓優秀學生能夠充分享有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優質的科研資源,有利于研究生的創新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培養優秀的科研人才,[2]2014年7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辦法的通知》(教學廳[2014]5號),[3-5]《通知》針對當時推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出了兩方面的改革:(1)進一步規范研究生推免工作的遴選制度,完善研究生推免制度的評價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強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選拔;(2)維護和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推免單位的權利,強調“所有研究生推免人員(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專項計劃外)依據招生政策享有同等的自主選擇報考單位和報考專業的權利,推薦單位不能將報考本校作為選拔推免生的條件,更不能以任何其他形式限制推免生自主報考”。從政策出發點和實施效果看,通過引入公平的競爭機制,對高校科學選拔研究生創新人才以及合理優化配置教育資源起到積極了作用,由于大多數學生具有的名校傾向性,給地方高校(特別是中西部高校和雙非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提出新的巨大的挑戰。[6,7]除此之外,改革制度實施5年來,對各招生單位研究生招生的影響也漸漸顯現出來。[1,2,6-8]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近5年來研究生招生狀況與培養質量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了新政策下推免制度優勢發揮與高校保證自身研究生招生和培養質量之間的矛盾,并調查統計了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論文,申報專利與獲獎的情況,并與推免制度改革前的畢業生培養質量進行對比,提出改進解決目前招生困境的辦法,對其他地方高校亦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 近5年來研究生推免現狀分析
推免制度實施前后對研究生招生的影響,據調查研究表明:
(1)近5年來,高校1(原985高校)和高校2(原211高校)接收推免生人數發生明顯變化,與2014年相比,2018年高校1接收的推免生人數增加了20%,高校2接收的推免生人數減少了60%,推免政策的改變,給中西部高校和雙非高校的招生帶來了巨大挑戰。
(2)在推免新政策實行之前(2014年),本校生占推免生的比例均大于20%,推免新政策實施之后,各個學校外推比例呈指數增加,并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高校1作為985高校,與2014年相比,2018年外推比例達到43%,接收的推免生中,外校生源逐漸增多。高校2作為原211高校,與原985高校相比,接收的推免生總人數明顯下降。而雙非高校外推比例更是達到100%,且并未接收其他高校的推免生源。
(3)在推免新政策實施以后,原211高校和雙非高校推免生占當年招生總人數的比例逐漸降低,與2014年相比,2018年,原211高校錄取的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降低75%,雙非高校2推免生占比為零。
地方高校推免生生源銳減主要與以下兩個原因有關,一是大部分地方高校處于沒有優越地理位置的中西部地區或者是二三線城市和一些偏僻的地級市,其在經濟發展水平、信息實時性、交通便利性等方面遠不如沿海城市和一線大城市。而經濟、信息、交通等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又直接關系到學生在校時的生活、學習水平和畢業后的就業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因此,大部分推免生選擇就讀于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一線城市或沿海城市高校,導致地方高校推免生銳減。二是政策的影響。推免新政策實施之前,高校推免名額只需達到“校外推薦名額不少于20%”即可,因此,為了保證優秀生源,大部分高校,尤其是不具備優越地理位置的中西部高校,每年外推名額基本都控制在20%左右。在推免新政策實行之后,取消了校外推薦名額的限制,造成中西部高校的優秀生源流失嚴重,具調查,盡管輔導員、任課老師和學校、學院在推免優惠政策等多個層面做出努力以保留優秀生源,但效果并不明顯。
2 近5年來研究生培養質量現狀分析
在招生的基礎上,對2014-2018年高校1-4推免碩士研究生成果及榮譽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推免制度實施前后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
(1)調查顯示:近5年來,原985高校的研究生培養質量整體較高,研究生發表SCI論文、申請專利和獲得的省級以上競賽榮譽均呈增加趨勢,而核心論文發表量卻呈下降趨勢。原211高校的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等呈現出先下降再緩慢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生源地對學生的培養質量有一定的影響。
(2)雙非高校研究生取得的成果和省級以上榮譽也呈現出緩慢增加的規律,核心論文發表量和申請專利數量均呈增加的趨勢,SCI論文發表量逐年增加,2018年SCI論文發表量與2014年、2015年基本持平。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原985高校的研究生培養質量整體上較高,并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推免政策的改革進一步提高了其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原211高校在推免政策的變革中受到較大的影響,而通過抓培養質量,吸引優質生源等手段,研究生在讀期間獲得的成果有所提升;而雙非高校2-3研究生培養質量整體上有所提升,但所受推免政策影響較小。
多方面原因造成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差異:(1)推免新政策實施后,中西部原211院校的優秀生源大量流失,特別是本校生源的流失,造成培養質量下降嚴重。本校生源經過本科四年的培養,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之中,如果繼續在本校攻讀碩士,可以較快進入課題研究之中,而新招生研究生需要熟悉新的科研環境及課題,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重新培養,短時間內很難做出新的成果,此為培養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不僅與生源有關,與學校的師資力量和培養計劃也息息相關,原985高校的師資力量明顯優于其他普通高校,且其培養計劃對學生的整體要求更高,在推免政策實施后,培養質量保持穩定上升趨勢。其他高校在優秀生源流失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加強對研究生的培養,勉強使培養質量居于平穩。
3 推免新政下地方高校的應對策略分析
3.1 推免新政下地方高校招生策略分析
(1)提高學校的整體實力,吸引和留住優秀生源。名校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使考生更傾向于就讀于名校,所以,為吸引優質生源,學校應該注重提高學校的整體實力,一方面應改善學校的各種硬件條件,比如增加圖書、實驗室、運動場等,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實踐和鍛煉條件。另一方面,學校應該加強軟件建設,例如,逐漸提高師資隊伍水平,不斷引進海內外知名學者、優秀博士生等高層次人才來校任教,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由表1可知,優勢學科對考生的選擇具有重要影響,所以,學校應該結合地域和學校特點,大力發展特色教育、專業化精英化教育,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則,依靠特色學科、特色專業提高社會知名度,吸引和保留優秀的生源。地方高校也應該增加與其他高校的交流,通過交流與宣傳將外校學生“引進來”,提高本校的生源質量。
(2)提高就業質量,吸引優質生源。多數考生讀研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學校可以通過提高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提升學校聲譽,從而吸引更多優質生源。學校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地方高校要明確自身發展的職責和培養學生的目標,一般情況下,地方高校主要服務于當地,其專業設置具有地方特色,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各種人才。因此,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培養應該立足當地經濟發展,急社會之所急,培社會之所需,發展相應特色專業,培養地方經濟發展急需的應用型人才。第二,加強學校的產學研結合,走校企合作發展的道路,一方面通過增加學生校外實習實踐,提高其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吸引優秀的企業到學校進行宣講和校園招聘,提高學生的簽約機會。
3.2 推免新政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策略分析
(1)明確培養目標,發展優勢學科。地方高校應該搞清楚的現實問題是:學校應該怎樣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充分認識自身在研究生培養中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處的位置,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研究生招生和培養應該對國家重點學科、省重點學科、學校傳統優勢學科、交叉學科和特色學科等學校優勢學科給予政策傾斜,探索適合自身重點學科建設的培養模式。就高校3來說,其前身為國內唯一一所糧食干部學校,糧油食品這一學科是學校的特色、優勢學科,無論是科研條件、師資水平等在國內同行業高校中都具有明顯的優勢,雖說是一所雙非高校,但是學校不僅有碩士研究生培養授予權,還具有博士招生,設置有博士后流動站。所以,學校就要重點培養這一特色優勢學科,提升培養質量。
(2)根據學生入學要求,人性化培養。根據學生職業規劃,人性化引導學生的職業選擇。對于有強烈深造愿望的學生,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鼓勵和推薦學生繼續考取博士深造,增加優秀學生碩博連讀的機會,學校應該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學生提供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交流學習的機會,增加學生出國留學機會等提高培養質量,對繼續深造的博士進行跟蹤培養,培養學生的母校情懷,引進學生歸來的學生。對于研究生畢業選擇步入社會的研究生,加強對研究生就業意識和職業規劃的培養;幫助研究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3)轉變培養理念,完善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國內大部分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主要重視對學生的理論灌輸,側重于學術型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忽視對專業型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而地方高校本身科研實力和科研環境與目前的雙一流高校存在巨大差距。所以,應該轉變研究生培養理念,注重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培養適應行業企業及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首先,學校應該重視培養研究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探索并建立適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規律和契合地方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例如,可以適當減少必修課程的設置,在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之間做到平衡發展,可以開設更多與地方產業行業特色方面相關的選修課程,將更多的課程選擇權交給學生;其次,可以邀請一些知名的企業家、高級主管和高級技工為研究生舉辦研討會、開設專題講座,擔任學生的校外導師,積極為學生創設校外科研和實踐條件。此外,學校還可以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聯合行業企業需要,開設一些訂單式課程,使研究生能夠真實的了解行業企業產品的生產工藝和類似產品的發展現狀,了解所從事研究對行業發展的需要,通過實踐和科學研究的比較,了解并突破產品在升級換代中遇到的技術瓶頸,有目的地進行學習研究,在實際生產中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進而提高研究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鐵東,柴毅,甘思源.推免新政策對西部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影響及應對措施探索[J].大學教育,2018:167-170.
[2] 周紅燕.現行推免制度對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的影響及對策思考[J].才智,2016:6-9.
[3]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辦法的通知[G].教學廳[2014]5號.
[4]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關于下達2015年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名額的通知[Z].教學司[2014]11號.
[5]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關于下達2016年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名額的通知[Z].教學司[2015]21號.
[6] 靳慧,劉佳.現行推免制度下吸引優質生源的思考[J].高教學刊,2017:149-153.
[7] 張靜輝,沈金榮.新形勢下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的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31-32.
[8] 逄紅梅,劉寶哲,黃宏軍.現行推免制度下“雙非”院校招生困境與應對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