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門通過形體來表達舞者自身情感和精神訴求的藝術。很多藝術院校都開設了舞蹈專業,部分院校也有舞蹈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學習。但是無論是專業的舞蹈教學還是以陶冶情操為主的舞蹈選修課程教學,都需要著重強調呼吸訓練。本文將從呼吸訓練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出發,探討高校舞蹈教學中加強呼吸訓練的實踐方案。
呼吸在舞蹈中的表現包括吸氣、提氣、屏氣、呼氣四種形式。要想學好跳舞,就要先學會呼吸。流暢的呼吸節奏貫穿于整個舞蹈過程,不僅不會對舞蹈動作和技巧的發揮產生影響,呼吸的自然律動還能為舞蹈增加真實的美感。因此,要想為舞蹈注入靈魂,就要學會呼吸,加強呼吸訓練,讓舞蹈神形兼備。
一、呼吸訓練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
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才能做到動作和情感的協調統一。呼吸訓練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舞者必備的一項技能,加強呼吸訓練,是舞蹈技巧發揮到極致的前提。
1. 形美神更美,為舞蹈賦予神韻
正確的呼吸方式能保證身體的平衡和穩定。呼吸是舞者情感的流露媒介。較為舒緩柔和的舞蹈,倘若舞者沒有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導致大口喘氣的情況,不會令觀眾產生心曠神怡的享受,這樣的舞蹈是“死的”,是沒有生命力的。例如,朝鮮舞蹈中“谷格里”節奏就需要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呼吸方法,踏著節奏鼓點呼吸,配合優雅的神態,這樣的教學才算是成功。
2.保護學生自身安全,有效減輕勞累感
沒有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就會加大舞蹈訓練中對學生身體的損傷,尤其是很多動作較為激烈的舞蹈,更需要舞者加強呼吸訓練,避免出現氣息不足導致的岔氣問題。不能將呼吸合理運用,可能造成身體僵硬,導致站立不穩進而摔倒,產生不必要的人身傷害。在把桿壓腿的時候,正確的呼吸方式也能有利于自身身體線條的拉長,能有效減輕舞蹈中導致的身體勞累感。
3.調節心理情緒,保證舞蹈的平衡穩定
正確的呼吸方式能讓呼吸和情感完美融合,讓學生自身沉浸在舞蹈中,大幅消除上臺的緊張感。尤其是很多舞臺經驗不足的學生,在上臺的時候通常會出現太過緊張導致舞臺表現力不佳甚至表情扭曲的問題,保持積極的精神面貌,才能保證舞蹈中情感的流暢表達,配合流暢的舞蹈動作,更能提升舞蹈的舞臺效果。
二、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加強呼吸訓練的實踐探索
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氣息訓練應當貫穿學舞的整個進程,下面將從學習開始前的思想認識和肢體訓練、學習過程中舞蹈動作的連貫性、學習后期舞蹈動作中感情的流露三個方面來介紹。
1. 肢體訓練與呼吸技巧傳授相結合
學習舞蹈的初期都是肢體訓練,在高校的教學開展過程中,無論是有基礎的專業教學還是非專業性教學,都應當將肢體訓練與呼吸節奏同時傳授,無形中形成有效的呼吸意識。在根據音樂把握舞蹈節奏的時候,穿插把握呼吸的節奏。讓高校學生在學舞的初期階段就形成正確的呼吸觀念,打牢基礎,避免后續學舞因為氣息把控不到位導致形體狀態不佳。
2.呼吸訓練與動作的連貫性訓練相結合
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呼吸與動作的連貫性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注意把控舞蹈的藝術特點,將舞蹈中的音樂節奏、技術技巧、呼吸頻率和舞蹈動作相結合。不同的舞蹈類型有不同的呼吸訓練方法,例如,藏舞較為舒緩沉穩,這時候就要講求慢吸快呼;而蒙古舞需要用呼吸帶動舞蹈腳步,則要教會學生快吸慢呼。在舞蹈節奏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把握呼吸節奏,并且在動作的起伏中自然而然地呼吸,做到不僵硬、不笨拙、不費力。一切的呼吸都要與舞蹈動作融會貫通,教師應當根據舞種的不同加以分析,教授學生最正確的舞蹈呼吸訓練方法,根據舞蹈的動作特點安排呼吸,讓呼吸這項本能的生理活動不刻意、不經意,與舞蹈動作相輔相成。
3. 呼吸動作訓練中貫穿情感的流露
在學習舞蹈的后期,學生已經將動作基本熟記,在舞蹈動作流暢的同時也注意把控呼吸,以免出現氣息不足導致“氣喘吁吁”的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舞蹈配樂的情感,讓學生通過呼吸自然流露感情,使呼吸成為舞者將情感傳達給觀眾的媒介。教師應當對舞蹈的歷史背景、舞蹈特點加以介紹,對舞蹈發源地的民俗文化也應當有所介紹,讓學生對舞蹈中要傳達的情感有個認知,從而實現對自己氣息的控制。
總而言之,在舞蹈教學中加強呼吸訓練是學好舞蹈的必修課。無論是專業舞者還是業余教學,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在教學中都要重視呼吸的作用。呼吸是人的重要生理特征,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更應教授學生在舞蹈中控制氣息的要領,讓學生對舞蹈中的呼氣、吸氣等能有良好的把控,使得呼吸和動作相結合,給舞蹈賦予生命力。讓舞蹈神形兼備,就要學會呼吸,而這也是評判一個舞者專業技能水平的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白彥偉.高校舞蹈教學中關于呼吸的訓練探討[J].黃河之聲,2015(1):100.
[2]徐凌,桃琳.高校舞蹈教學中呼吸的特點與訓練方法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15):179-180.
作者簡介:鄒萱萱(1974—),女,江西豐城人,景德鎮學院副教授,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作者單位:景德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