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昕冉
摘 要:濱509塊位于山東省濱州市里則鎮西北約2公里,構造上位于尚店油田西南角、屬尚三區。館陶組東營組上報含油面積3.8km2,儲量635×104t。本文分析了該區塊的油層特征、構造特征和開發歷程,提出了改善開發效果的技術對策,取得了顯著效果。
關鍵詞:濱509塊;構造特征;開發歷程;技術對策;效果分析
一、區塊基本概況
(一) 地質概況
1、區域位置
濱509塊位于山東省濱州市里則鎮西北約2公里,構造上位于尚店油田西南角、屬尚三區。館陶組東營組上報含油面積3.8km2,儲量635×104t。
2、地層特征
縱向層系多,分為Ng、Ed、Es1,Ng-Ed、Ed-Es1不整合接觸,目前該塊主要開發層系Ng、Ed,埋深910-1330m,厚度150-330m,Ng連通性差,Ed連通性好。
3.油層特征
館陶組和東營組共分為12個砂組、50個小層,其中含油小層35個,平均單層有效厚度1.6-3.0m。儲量集中分布在Ng6和Ed3段。主力層(4個)和次力層(9個),占總儲量的81.6%。
4、構造特征
濱509塊整體為一單斜構造,西北高東南低。中部井控程度高區斷層不發育,西南部發育5條低級斷層,①斷層控制油藏北部邊界,②斷層控制館陶組油水關系。
5、巖石學特征
館六段砂巖以含粉砂細砂巖和不等粒細砂巖為主,膠結疏松;東三段砂巖以粉砂質細砂巖和含粉砂細砂巖為主,泥質、灰質較重,膠結較致密。
6、物性特征
Ng、Ed存在差異,館6段孔隙度34.9%,滲透率2554;東3段孔隙度37.9%,滲透率1283。
(二)開發歷程
濱509區塊從1998年開始開發,先后經歷自然能量開發、注水開發、熱采實驗、熱采綜合調整、多輪次吞吐幾個階段。2012年10月實施轉熱采綜合調整,實現產能突破,2013年至今投產新井100余口,新建產能達11.2萬噸,峰值年產油達10.6萬噸;隨著近年來吞吐輪次增加,套損、管外竄等長停井大量出現,開井率下降,導致產能下滑。
從近幾年產量情況來看,濱509區塊產能受注汽轉周井次的影響較大。
2018.3月綜合含水70.2%,由含水曲線可以看出,隨著注汽熱采開發的持續進行,區塊整體的綜合含水緩慢提高,目前區塊內大部分油井的含水集中在40-80%。
二、主要工作及效果分析
(一)著眼長遠,科學規劃,落實產能接替陣地
濱509塊2016年在Ng6段東部部署評價井SDB546-X70井,鉆遇Ng組Ng67-68小層油層厚度5.7m/2層,生產130天,日油水平達6.4t,結合主體區西部油井鉆遇及投產情況,平均鉆遇館陶組6.1m/3層,認為館陶組仍有擴邊潛力。因此決定在濱509塊館陶組東部繼續實施滾動開發,部署濱509塊館陶東擴方案6口井,平均單井注汽量1500余噸,初期平均單井峰值日油12噸,新建產能約0.75萬噸。濱509塊館陶零散方案,平均單井注汽量1700余噸,初期平均單井峰值日油8.9噸,新建產能約0.7萬噸。
(二)創新思路,強化攻關,做實增量提效益
目前濱509區塊內熱采井的吞吐輪次普遍處于4-5周期。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影響區塊開發效果的矛盾逐漸顯現,我們針對不同的問題,采用相應的工藝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針對油層動用不均衡,使用氮氣泡沫調剖技術,根據溫壓剖面監測結果,調整筆尖位置,改善水平段動用程度,并輔助采用氮氣泡沫調剖增能,注汽后溫壓剖面顯示水平段吸汽剖面明顯改善。
雙爐注汽可以大幅提高注汽速度,提高注汽壓力,擴大蒸汽波及范圍,節省注汽時間,提高熱能利用率,并減少氮氣泡沫用量,單井節約13-25萬元,并能夠有效改善周期效果,提高轉周增油量。綜合考慮上輪地層虧空大、注汽壓力偏低,周期遞減大、地面井場允許且轉周成本低等因素,共摸排出5口井滿足雙鍋爐注汽條件。
濱509-平7井2014.8月注汽投產,注汽量1804方,累計生產543天,周期累油4755噸,油汽比2.6,采注比高達4.3,周期虧空5991方。采用雙鍋爐注汽后本周期較上周期排水期減少5天,排水量較上周期減少148方,峰值日產油12.4t,生產392天,累油2467.5t,日油水平6.3t/d。
509塊東三段灰質含量高、注汽壓力高,層間非均質性強,層間動用不均衡,多輪次轉周后注汽壓力居高不下。對于此類井采用酸化解堵調剖一體化工藝,總結發現油藏條件好,儲層較厚,灰質含量高的井酸化效果好。
針對水平井泥漿污染較強采用連續油管噴射酸洗解堵工藝,此工藝針對鉆井泥漿浸泡時間長、生產過程中的微粒運移等原因造成水平井近井堵塞有較好效果。
針對井間氣竄,井建立汽竄臺賬,根據汽竄關聯、井間就近、產量相近的原則,通過提前轉周、延遲轉周,合理劃分井組,進行聯動注汽,或實施熱固性堵劑治理汽竄,措施效果較好。
濱509區塊目前總井數139口,其中各類長停井達48口。長停井導致井網受損,失控儲量達197萬噸,大量資產閑置和浪費,對區塊整體開發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對此采用自主扶停,合作扶停,風險承包扶停等方式治理長停井。
使用稠油冷采擠注降粘劑工藝,實現低成本高效開發。為應對注汽成本高,天然氣氣源緊張等情況,對部分注汽效益較差的油井實驗實施了注降粘劑冷采措施。2017年11-12月,共實施擠注冷采降粘劑措施4井次,均取得較好效果。4口井施工后平均生產天數143d,日油由0.5升高至2.3t/d,累產油982t,累增油705t。目前4口井均已盈利。
三、存在問題與下步工作方向
1、在近兩年我們加大了長停井的治理力度,但是長停井問題依然嚴重。因套損、高含水導致的長停井逐年增加,對區塊整體開發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下步應繼續加大長停井的治理力度,大力推進長效扶停工作。2、繼續推廣使用連續油管噴射酸洗解堵技術。3、針對虧空大油井,實驗使用多元熱流體工藝。4、對前期效果較好的工藝、技術、做法進行整理總結,下步繼續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畢義泉,王端平等.勝利油田高效開發單元典型實例匯編.石油工業出版社,2013。
[2]張繼國,李安夏等.超稠油油藏HDCS強化采油技術.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