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實地調研佛山農村污水現狀和處理設施技術工藝,比選出適合在本地推廣應用的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解酸化; 組合式復合生物濾池;人工濕地
一、前言
當前農村生活污水所引起的面源污染日益嚴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在順德、高明、三水已迅速興起。廣東省環保部門印發的《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2013-2020年》指出,廣東將重點開展農村水環境整治項目。現全市214座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涵括市場上各種工藝,基本未納入規范化管理;部分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展緩慢。為探索出一套更適合佛山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我們深入現場實地走訪村居了解農村污水現狀,調研各種工藝的匹配性,因地制宜,根據污水量大小、經濟條件、地形情況比選出更優處理工藝。
二、佛山市農村污水情況摸底
1.佛山市農村污水處理現狀
據統計,佛山市有603個村委會,約 309 萬農村人口,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大,但由于農村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滯后,導致農村生活污水未能有效收集處理而直接排放,造成內河涌污染程度越來越大,農村生活污水所引起的面源污染日益嚴重。
目前佛山市已建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統計有200多座,。
2.佛山農村地區污水呈現的特點
佛山農村地區污水在總體上呈現出如下特點:
(1)污水排入村前塘
大部分自然村生活污水排入村前塘,基本按每一條巷接一條排水支管進村前塘;而部分直接排入河涌,只有少部分自然村的污水有單獨的排放口。
(2)統一收集難度較大
人口多的自然村由于居住分散,其生活污水一般流入幾個村前塘,由于距離較遠,地勢高差較大,排放口眾多且分散,難以統一收集。
3.水質、水量
(1)農村生活污水構成
農村生活污水包括洗滌、洗浴和廚用廢水及人、畜糞尿和家禽養殖廢水等。相對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具有分布散、污染物成分簡單、易處理,水量變化大等特點。
(2)水量狀況
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受生活條件(給水系統、衛生器具完善程度、水資源利用方式等)、生活習慣等因素的直接影響。在調查分析當地居民的用水現狀、經濟條件、用水習慣、發展潛力等狀況的基礎上確定為:居住較為集中、衛生設施與排水管網相對完善的村莊,生活污水排放量一般為總用水量的 75%-90%。
4.水質特征
農村生活污水含有機物質、氮磷營養物質、懸浮物及病菌等污染成分,各污染物排放濃度一般為:COD 為 60~200mg/L,NH3-N 為 10~25mg/L,總氮 TN 為 20~40mg/L,總磷 TP 為 1.0~2.5mg/L。
三、目前在本地廣泛應用的兩種技術比較
1.“水解酸化+人工濕地”工藝
水解酸化:是利用水解細菌作用,將難以降解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使污水在后續的人工濕地中可以較短的停留時間得到處理,從而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并減少了人工濕地的工程投入。
人工濕地:污水經過提升泵加壓后通過穿孔布水管網由濕地底部向上滲透、經過填料的吸附過濾、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和濕地植物的吸收作用。水平潛流人工濕地采用一端布水、一端出水,污水在水里作用下由一端向另一端滲透,在填料、微生物和植物的多重作用下,水質得到進一步改善。
工藝優點:能去除COD、BOD5,投資費用省,運行時無能耗,運行費用很低,維護管理簡便,水生植物可以美化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
工藝缺點:污染負荷低,占地面積大,設計不當容易堵塞,處理效果受季節影響,脫氮除磷效果較差,隨著運行時間延長除磷能力逐漸下降。
工藝適用范圍:尤其適用對于資金短缺、土地面積相對豐富的農村地區以及深度處理。
2.“組合式復合生物濾池+人工濕地”工藝
生活污水經管網收集自流進入集水池,通過提升泵依次進入復合生物濾池、中間池和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凈化的污水就近排入河道。復合濾池濾料為火山巖和陶粒,濾料水力負荷為4.0 m3/m3?d;中間池對濾池出水的懸浮物和脫落的生物膜碎屑進行沉淀,以保證人工濕地的長效運行;人工濕地填料層為高效脫磷型填料;通過濕地系統內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協同作用,達到進一步凈化水質。
濾池不需人工曝氣,用電主要消耗于污水的提升,平均噸水耗電0.1度,而大型污水處理廠和傳統污水處理工藝平均噸水耗電0.2~0.7度,系統不需要加藥和定期清洗,主要設備為潛污泵一臺,操作管理十分簡便,運行維護費用低。運行成本以人工費和污水提升電費為主,噸水運行費用一般不超過0.15元。
優點:效果好,能有效去除COD、BOD5,脫氮除磷效果好,應用范圍廣,運行維護費用。
缺點:占地面積較大,季節適應性與穩定性較差。
四、技術適用性選擇
根據佛山市的地理與氣候特征,考慮到目前該地區水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上應有針對性:
1.以去除有機污染物為主要目的的污水處理設施或污水站
對于土地資源豐富,對出水水質要求不高,或出水用于農用,污水處理以去除COD和懸浮物為主要目,而對污水中氮磷指標要求不高的地區,可以優先選擇以下工藝:“水解酸化+人工濕地”工藝;
這種工藝具有投資少,運營成本低,維護簡單,可以實現無人值守等特點。適用于污水量少,以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或污水站的工藝選擇。
2.以去除氮、磷為主要目的的污水處理設施或污水站
對于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風景或人文旅游區、自然保護區、重點流域等環境敏感區,污水處理不僅需要去除COD和懸浮物,還需要對氮、磷等營養元素進行控制,防止區域內水體富營養化,出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水體或回用。污水處理以去除COD、TN和TP為目的的地區,污水處理工藝可以優先采用以下工藝:“組合生物濾池+人工濕地”工藝;
這種工藝具有投資省,占地面積少,處理效果好,出水水質有保證等優點,高負荷地下滲濾污水處理復合技術及“組合生物濾池+人工濕地”工藝的運行費用比較低,可以實現無人值守,但其污水處理規模一般在500t/d以下,相對較小。
五、結論
佛山大部分農村地區具有經濟較發達、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緊張、水環境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等特點,因此,在選擇農村污水處理工藝時,應根據當地的經濟水平、污水的排放要求,并結合當地的地形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選擇的選擇合適的工藝,而不是一味地選擇高標準的污水處理工藝。選擇出水水質達標,設備運行穩定,維護管理簡單,運行能耗低的工藝會越來越受關注。
參考文獻:
[1] 李煥文,賴樹錦.新型生物濾池濾料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效果分析[J].環球人文地理,2017(8):204-205
[2] 鄧臘.農村生活污水水質特征與處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8(17):243-245
[3] 馬魯銘,王云龍,劉志剛等.南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目標及工藝模式探討[J].中國環境科學,2013,33(1):118-122
[4] 尹軍,崔玉波.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5] 池金萍,安麗.農村生活污水處里實用技術新進展[J].云南環境科學,2004,23(4):8-10
作者簡介:
蟻煥鈿(1984.04) 佛山水務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環境保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