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天明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飛速發展,同時在經濟法的作用下,我國經濟體制轉型效率隨之顯著提升。就某一層面上來講,在經濟法的規定下經濟體制便可隨即產生。除此之外,經濟法學也能夠發揮其積極作用,即影響經濟法且確保其能夠促進經濟體制向更合理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經濟體制轉變;經濟法;經濟法學;轉變
0引言
通過事實證明,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經濟法的輔助起到了很大作用。除此之外,在對經濟法進行全面的研究之后從而總結出的經濟法學也對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實效性作用。甚至,經濟法的實施還需要經濟法學。由此可見,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必須積極借助經濟法與經濟法學知識。但是如今經濟體制正在不斷轉變,在這一背景下就需要及時將現有的經濟法學以及經濟法進行相應的轉變。本文現就這一方面的內容進行探究,首先概述了經濟法在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其次,就經濟法與經濟法學的轉變途徑進行分析,旨在為日后的實踐活動提供積極的幫助。
1概念
1.1經濟法的價值范疇
經濟價值是以經濟法與人之間的關系為基礎,其對人類社會的價值,更多的是對人類需要的滿足。了解經濟法的價值范疇,必須明確經濟法價值的社會本位性、經濟價值與經濟法功能之間的區別,以更好地完善經濟法建設,實現市場經濟發展對經濟法的需求。具體而言,經濟法的價值范疇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經濟法的一般價值與基本價值在于促進社會和諧。從本質上來講,經濟法是一種維護市場經濟關系的法律,其在維護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社會經濟關系的同時,能夠促進社會財富分配以及社會再分配的實現。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社會和諧這一發展目標,經濟法更加注重對社會群體利益的協調與分配,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維持市場經濟下的經濟發展秩序是經濟法最基本的應用價值。經濟法通過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序的價值規范,進而促進經濟關系中其他功能的正常發揮。經濟法維護經濟秩序這一應用價值現已成為其他價值實現的前提與基礎。在具體的實現過程中,經濟法用主體制度對經濟關系進行強制性規范,以促進經濟管理主體責任與義務的踐行。經濟法的另一價值是效率價值與公平價值。就經濟法而言,其公平價值大于效率價值。經濟法提供的公平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調整社會經濟關系這一中介性質所決定的,政府作為國家的職能部門,其更多是提供社會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從當前評價社會發展的指標來看,經濟法的公平價值所強調的是社會關系的公正、平等,其通過對社會公共資源、財富進行合理分配,最大程度上促進社會公平實現。
1.2經濟法的重要意義闡述
當前經濟生活中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直接影響了經濟法認識對象的模糊,人們對經濟法的理論更多以描述性內容為主,并試圖在這種描述中探尋經濟法的本質。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催生經濟實踐的背景下,經濟法更需要來回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只有真正的經濟實踐才是經濟法存在和發展的目標和動力。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國家為實現國家計劃、完成國家對經濟的管理和控制,出臺了相關的經濟建設和經濟關系的法律。這個時期的經濟法雖然名義上為法,但是缺少法的確定性、穩定性與相對獨立性,并被異化為國家經濟的管理工具。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確立與發展,國家政府開始在正式場合明確強調經濟立法的重要意義,開始逐漸使用經濟法這一字眼。隨后,經濟法開始作為國家管理經濟活動產生的社會經濟關系的法律,為市場經濟背景下的經濟活動提供保障。
2經濟法與經濟法學的轉變途徑
2.1分析國家管理經濟生活以及法律調整間的特殊關聯
如今經濟法轉變成為了必然趨勢,而且出現了諸多的經濟法結論與研究內容。以往實踐中,往往為把握經濟法學而借助經濟關系的主體以及聯系,典型案例就是借助財產關系以及管理關系掌握到經濟法內涵,與此同時意識到財產關系與經濟管理息息相關。由此可見,必然會使得諸多主體誤解成經濟法的實施需要借助經濟管理以及經濟關系。事實上,該理念是不合理且不成立的。就目前來講,我國正積極減少直接干預的程度與范圍,也就是說經濟法的作用不僅僅是調整經濟關系了,它還可以對有效促使國家干預手段得到合理化的規定與適當的調整。
2.2及時準確地把握經濟法學
在法學發展的進程中,比較普遍性的方式就是借助法律現象得以準確把握法學內容。這一現象在歐洲地區極為常見。比如,在歐洲中世紀產生的商事法,違反了勞動法的內容,但是隨著18世紀勞動法產生,商事法就逐漸凈化,學者也在這個過程中,更加明確了商事法的內涵,更加準確的把握了商事法。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經濟法除了固有的內容,還包括了環境法、勞動法、經濟合同法、工業產權法,在這個十分龐大的法律體系當中,是很難找到經濟法規律探索方向的。然而在該地區勞動法的發展之后使得商事法得到了一定的凈化。有關研究者便認識到了商事法的真正內涵,當然在日后的實踐過程中也就能夠全面、合理的使用商事法了。就我國而言,經濟法中的內容已經有了明顯的豐富,其中富含著合同法以及環境法,除此之外還包含著產權法以及勞動法等。面對豐富的法律體系往往不易探索出經濟法的發展方向。由此可見,及時凈化經濟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即經濟法學研究者就必須認識到凈化的機遇,做好深入研究的積極準備工作。
2.3探究經濟法的本質
經濟法的本質是什么?這個問題在很長時間之內并不被人們所注意。但是,根據經濟法的作用范圍、經濟法的產生背景,能夠明確經濟法中規定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或者經濟法是確認和規范國家干預經濟的法律。在對經濟法的實踐背景以及作用范圍進行全面的研究之后,便可清楚地知曉經濟法中所涉及的國家干預內容,了解到國家的具體干預范圍與手段。除此之外,還能夠認識到經濟法的作用包括對國家干預經濟的規范與確認。之所以能夠確認經濟法本質,關鍵在于經濟背景以及法律背景。就前者而言,市場機制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即無法準確及時地推動經濟發展,可見國家干預的必要性。然而政府干預只是重要舉措之一,還必須及時將市場機制激活,確保其能夠幫助市場發展。由此可見,市場機制以及國家干預均需存在。就后者來講,通過對商事法以及民法的全面探究之后,我們能夠清楚地知曉經營主體是具有自由權利的。然而當其自由權得到肆意使用之后,最終必然會導致社會公平等問題,即能夠限制到市場的公平競爭事宜。為解決這一現象,我國有關部門就需要及時管控其自由權的使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約束來實現有效干預的目標。
3結語
由以上內容可知,日后經濟法學工作會有更加積極的發展,其內容會更加全面詳盡。經濟體制轉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為確保其得以高效發展就需要及時借助經濟法。經濟法學是促使經濟法得以完善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的經濟體制仍然處在轉型期,需要通過有效的經濟法來促進體制改革,而經濟法學則能保證經濟法的發展處在正確的軌道上。通過加強經濟法學內部的統一,能夠有效促進經濟法的發展,保證經濟平穩轉型。
參考文獻:
[1]王保樹.經濟體制轉變中的經濟法與經濟法學的轉變[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18(6):24-29.
[2]王克穩.行政法學視野中的“經濟法”———經濟行政法之論[J].中國法學,2017,(4):65-73.
[3]顧華詳.我國經濟法的若干基礎理論問題探討———兼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法發展的30年[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18,17(2):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