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倩
摘 要: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國的綜合國力在快速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我國經濟法的規制作為行事、行為規范的關鍵因素,對于社會經濟與市場的發展發揮著巨大意義,特別是經濟法中關于權力主體的經濟法其責任規制在近年來得到了很多學者的深入探討。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經濟法中權力主體的經濟法律責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法;權力主體;經濟法律責任
0引言
經濟法律責任便是當國家機關做出了違反經濟法律法規的活動,從而對社會環境的安定和諧造成嚴重損害而做出的一種懲罰。經濟法律責任的落實效率,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運行與發展的效率。本文將針對經濟法中權力主體的經濟法律責任進行詳細的分析。
1權力機關的經濟法律責任價值界定
科技在快速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從經濟法的角度上進行分析,權力主體所承擔的經濟法律責任,在經濟法當中表現的相對比較少,特別是在法律責任的分層,相關的空間以及研究的范圍也比較狹窄。當前,對于一些綜合責任的認定,對于權力機關本身主體所承擔的經濟法律責任界定不清晰,導致在進行失責追責的時候,缺乏法律的具體依據。從本質上看,主要是經濟法的相對研究者對于法律責任的四個基本類型的劃分,尤其是民事或者刑事等構成要件的觀察,對責任的中心定位以及義務的界定,缺乏一種更為彈性的考慮模式。實際上,從本質的綜合責任認定,經濟法律責任框架里面,權力機關的界定上,有些時候常常會否定經濟法或者脫離經濟法的規定,所以在權力與責任之間的進行進一步監督的過程里面,變成權力與義務以及責任的進一步對等,這是不利于經濟法的具體司法實踐,也不可能讓權力有著更為均衡的運用,對于當前法治化的發展來說,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經濟法中權力主體的經濟法律責任
2.1損害事實
當前的許多經濟法權威研究人士認為,損害事實并不一定是進行經濟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之一。如果一個方案不符合相關法律程序,沒經過審核就實行在社會中,那么雖然它有可能促進了短期經濟的良性發展,但從長遠來看,這其實是一種對制度的破壞,更是一種違法的行為,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從長遠來看,危害性要遠遠大于積極作用,因此,不需要造成損害事實,就可以因為其程序違法,就要求其承擔相應的責任。當需要損害事實作為經濟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時,一般是國家或者社會上要求相應的財務賠償時才會發生。
2.2主觀過錯
法律責任追究需要具體涉及到主觀過錯、損害后果以及違法行為等方面的要素,而在經濟法方面對于法律責任的構成仍然有著許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認為,在分析經濟法法律責任構成的過程中,需要首先分析違法行為,同時也要對照觀察看禁止性的法律規范是經濟主體的行為是否違背了倡導性規范與現行的法律原則。
2.3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背景下,各項法律義務就要根據人具有的集體和更改的有限性設計,人本身的特點體現為抽象性、不確定性以及整體性,所以導致法律責任的落實存在較大的困難。宏觀調控下,國家經濟賠償以及復議制度的應用則可以適當的反應出調控的不可訴性。但是利益救濟更多是因為要建立“保障國家”與“福利國家”,所以在對宏觀調控權力進行執行時,就要利用國家經濟賠償等途徑,實現對于現存法律責任結構的補充。
2.4因果聯系
前面已經提到了損害事實并不一定是權利主體的經濟法律責任的構成條件,因此,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也就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聯系。只有當損害事是切實發生并作為一項構成條件的時候,才需要對二者之間的因果聯系進行分析。
3經濟法中權力主體的經濟法律責任強化策略
3.1落實國家經濟賠償責任
在我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我國是法治社會國家,應該強化的市場規則權力主體責任義務,切實的以維護經濟社會穩定和諧作為經濟法律責任落實的宗旨。尤其是針對行政法學來說,必須要將行政不作為進行詳細的劃分。其一,職權的形成不作為;其二是申請的行政不作為。此外,針對正在申請的行政活動,不應該視作市場規制法中特別準入、普通準確以及產品準入的準入制度。此外,還應該從違反經濟法程序的角度,且還是的針對違反經濟法的行政作為,嚴格的按照我國經濟法經濟法律責任的相關內容追責。此外,還應該強化國家經濟賠償效率、建立健全國家經濟賠償責任機制,切實的針對權力主體的不作為情況進行約束和懲治。積極落實國家經濟賠償責任、確保國家經濟賠償責任機制的高效運行,能夠切實的避免和預防在行使執法權過程中對經濟的損害,切實的保障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的穩定、健全發展,不急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國家機關盡心盡力履行責權,還能能夠切實的保障受害權益。
3.2強化滲透國家的意志
經濟法里權力主體的經濟法律責任存在的不足為經濟法律的規制產生極大的影響。要想有效縮小不良影響,要深入理解我國現行經濟法里的權力主體其實質意義,方可推動經濟法律責任其規制的實行。從宏觀方面看,市場的規制權代表著國家的意志,權力的主體在市場活動過程中就是國家的意志對于經濟活動不斷滲透的過程,在規制權進行法律的擬制時,才會提升社會的公信力,而公信力就是社會效應的具體回應。所以,在現行的經濟法權力主體的規制實行過程中應當強化國家意志的滲透作用。此外,為確保市場經濟的長久發展,還要把國家的經濟賠償責任納入市場規制中,依據市場規制的主體發展狀況,對于市場的規制主體有關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加以定型,把秉承的觀念有效融進其中,既充分展現了經濟法的謙恭與內存特征,又把經濟法的決定作用通過市場機制良好地發揮。
3.3優化權力主體責任
為了提高法律制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體現出法律責任體系的對稱性,同時也要處理好法律體系內部優化問題。宏觀調控法律責任很大程度上與“刑事責任”、“違憲責任”以及“政治責任有關”,無論是由經濟危機所造成的損害還是良性違法、良性違憲行為,均會使宏觀調控權力在行使過程中對國家救濟造成一定的損害。在對各方面利益進行宏觀調控與再平衡的過程中,很可能由于理性不足、決策公共性不足而引發客觀損害。為了避免出現嚴重的制度溢流問題,需要加強對于國家經濟賠償方面的重視,從正責任與負責任兩個方面對國家經賠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無論權力主體所承擔的責任是正責任還是負責任,均要要讓求職權本位讓位于義務本位,矯正正義理論與公共負擔理論均能夠給予國家經賠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轉移支付、優惠政策、社會求助等能夠通過國家經賠的手段得以落實。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法當中,權力主體經濟法律責任規制的運行效果非常客觀,可是市場的情況在不斷變化,所以法律責任規制也應當隨之進行適當的調整。此外,當前還嚴重缺乏對經濟法當中權力主體法律責任規制的關注,這從某種程度上嚴重降低了經濟法律規制運行的公信力,政府的有關部門必須對此給予密切關注。
參考文獻:
[1]紀德坤.淺析經濟法中權力主體的經濟法律責任[J].法制博覽,2017(35):200.
[2]張璐.經濟法視野下社會中間層的法律責任探析[J].商,2016(21):243.
[3]趙金英.經濟法視野下社會中間層的法律責任探析[J].理論界,2012(09):55-57.
[4]張家宇.經濟法語境下黑名單制度濫用的法律規制--基于案例的整理與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2(4):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