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濤 王世航 薛巖 陳小媛 李夏博
摘 要:人工智能就在我們身邊,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留意到它的存在。許多人只是將它視作尋常科技的一種——這牽涉到一個如何定義人工智能的問題。在有些人眼里、只有長相和人一模一樣,智慧水平不輸于18歲男女青年的機器才叫人工智能;可在另一些人看來,計算機能做許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比如一秒鐘完成數百億次運算,人類再聰明也無法在計算速度上與機器相比,為什么就不能將遠超人類的計算機稱為人工智能呢?這兩種看法幾乎是兩個極端。誰的看法更正確一些呢?
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究竟有沒有一個容易把握和界定的科學定叉義?接下來我們將從以下幾部分進行分析。
關鍵詞:機器翻譯;自動駕駛;新聞推薦和新聞撰稿
一、機器翻譯
打破語言界限,用自動翻譯工具幫助人類進行跨民族、跨語種、跨文化交流、這是人類自古以來就一直追尋的偉大夢想。1799年發現的羅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更是將這種交流推動到了跨時空的層面。借助羅塞塔石碑和語言學家的智慧,我們能夠讀懂數千年前的古埃及文字,了解古埃及人的所為、所思、所述,這真是一件無比奇妙的事。
在所有流行的翻譯工具中,谷歌翻譯是支持語種最多,翻譯效果最好的。2016年11月,谷歌發表論文,宣布已突破了跨語言翻譯的難題,可以在兩種沒有直接對應的語料樣本的語言之間,完成機器翻譯。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沒法在網絡上收集到足夠多的中文和阿拉伯文之間的對應語料,那么,谷歌的機器翻譯技術可以利用英文到阿拉伯文之間的對應語料,以及中文到英文之間的對應語料,訓練出一個支持多語言間相互翻譯的模型,完成中文和阿拉伯文的雙向翻譯。這種技術可以輕易將翻譯系統支持的語言對的數量,擴展到幾乎所有主要地球語言的相互配對組合。事實上,谷歌早年發展機器翻譯技術時,技術團隊就是將“羅塞塔石碑”用作機器翻譯產品的內部代號。數千年前的羅塞塔石碑,和21世紀的人工智能算法一道,正穿越漫長的時空隊道,為人類的順暢溝通而努力。
二、自動駕駛
毫無疑間,自動駕駛是最能激起普通人好奇心的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之。由計算機算法自動駕馭的汽車、飛機、宇宙飛船曾是絕大多數科幻小說中最重要的未來元素。想到未來某一天,我們可以不考駕照,不雇司機,直接向汽車發個命令,就能便捷出行,每個人都會興奮不已。但很多人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自動駕駛汽車本身,或至少是相關的科技成果其實已經在我們身邊發揮作用并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了。
特斯拉在推廣自動駕駛技術時比較激進。早在2014年下半年,特斯拉就開始在銷售電動汽車的同時,向車主提供可選配的名為Autopilot的輔助駕駛軟件。計算機在輔助駕駛的過程中依靠車載傳感器實時獲取的路面信息和預先通過機器學習得到的經驗模型,自動調整車速.控制電機功率、制動系統以及轉向系統,幫助車輛避免來自前方和側方的碰撞防止車輛滑出路面,這些基本技術思路與谷歌的自動駕駛是異曲同工的。當然,嚴格地來說,特斯拉的 Autopilot提供的還只是“半自動”的鋪助駕駛功能,車輛在路面行駛時,仍需要駕駛員對潛在危險保持警覺并隨時準備接管汽車操控。
2016年5月7日,一起發生在佛羅里達州的車禍是人工智能發展史上的第一起自動駕駛致死事故。當時,一輛開啟 Autopilot模式的特斯拉電動汽車沒有對駛近自己的大貨車做出任何反應,徑直撞向了大貨車尾部的拖車并導致駕駛員死事故之后,特斯拉強調,在總計1.3億英里的 Autopilot模式行駛記錄中僅發生了這一起致死事故,據此計算的事故概率遠比普通汽車平均每9400萬英里發生一起致死事故的概率低。同時,特斯拉也指出,事故發生時,由于光線、錯覺等原因,駕駛員和 Autopilot算法都忽視了迎面而來的危險。2017年年初,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出具調查報告,認為特斯拉的 Autopilot系統不應對此次事故負責,因為該系統的設計初衷是需要人類駕駛員來監控路況并應對復雜情況。事故發生時,特斯拉的駕駛員有7秒鐘的時間對駛近的大貨車做出觀察和反應,可惜駕駛員卻什么都沒有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同時還強調說,特斯拉在安裝了 Autopilot輔助駕駛系統后,事故發生率降低了40‰。這表明,自動駕駛系統的總體安全概率要高于人類駕駛員,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和大范闈普及只是時間的問題。在物流行業,自動駕駛的貨運汽車很可能早于通用型的自動駕駛汽車開始上路運營。一些硏發團隊甚至憧憬過自動駕駛貨車在髙速公路上結成編隊,快速、安全行駛的場面。無疑,在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巨頭和傳統汽車廠商、新興創業公司等眾多參與者的努力下,自動駕駛本身的科幻色彩在今天已越來越弱——它正從科幻元素變成真真切切的現實。
三、新聞推薦和新聞撰稿
用手機看熱點新聞是許多人每天都要做的事。像“今日頭條”這樣的新聞類應用之所以火爆,主要就是因為其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程序可以聰明地歸納每個人看新聞時的不同習慣、愛好,給不同用戶推薦不同的新聞內容。帶智能推薦功能的應用如果做得好,用戶就會覺得,越經常使用,機器就越懂得自己的“心思”,一段時間后,這個應用程序就不亞于一個量身定制的新聞管家了。而且,AI的魔力還不止于新聞推薦。你知道嗎,現在,相當數量的新聞內容,根本就是由計算機上的人工智能程序自動撰寫的,2011年,一個名叫羅比?艾倫( Robbie allen)的思科公司工程師將自已創辦的一家小公司改名為 Automated Insights,這個新名字大有深意—羅比?艾倫立志研發人工智能自動寫作程序,而公司新名字的首字母縮寫恰好就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縮寫—AI。借助一套名為“作家”( Wordsmith)的人工智能技術平臺, Automated Insights公司首先與美聯社等新聞機構合作,用機器自動撰寫新聞稿件。2013年,機器自動撰寫的新聞稿件數量已達3億篇,超過了所有主要新聞機構的稿件產出數量:2014年, Automated Insights的人工智能程序已撰寫出超過10億篇的新聞稿。
四、結語
人工智能是全球公認的尖端領域和創新前沿。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對于人工智能的定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溫斯頓教授提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爾遜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是關于知識的學科——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并使用知識的科學。”用人工智能領域的老話來說:“人工智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任何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王威麗,何小強,唐倫等5G網絡人工智能化的基本框架和關鍵技術[J].中興通訊技術
[2]尤肖虎,張川,談曉思等.基于AI的5G技術一一研究方向與范例[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