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婕 黃守杰 蔣會玲
摘 要:奧爾夫教學法是不同于傳統音樂教學法的創新方法,該教學法追溯音樂的本源和本質理念——“訴諸感性,回歸人本”。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調動學生腦,手,腳,用全身心協調感受和表達音樂的能力。以沉浸式教學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節奏,聽辨,協調等能力,完成節奏,旋律,肢體基本動作等教學內容。該教學法注重學生感受,綜合性,實踐性,趣味性較強,有助于改善幼兒中國舞教學中由于教學形式單一造成的學生學習興趣較低和由于教學方法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的問題。本文三位作者分別由幼兒中國舞蹈教學者,奧爾夫音樂教學者和幼兒教育工作者組成,以金堂縣第四幼兒園幼兒為教學對象,共同探討實踐如何針對就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中國舞教學中的應用,以幫助更進一步改善傳統幼兒中國舞教學方法。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幼兒中國舞;金堂縣第四幼兒園
幼兒舞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兒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不僅能加強身體素質,還能提升審美底蘊,豐富精神修養。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是其他文化教育學科所不能替代的。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高雅藝術的需求量也隨之提升,對幼兒藝術教育所適應的年齡層次也隨之降低。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傾向于將學齡前兒童送往藝術培訓機構進行藝術學習。舞蹈作為其中的重要選項之一,在各項藝術培訓中普及率最為廣泛,也最受廣大家長青睞。通過對金堂縣部分舞蹈培訓機構的調研和訪問我們發現這些舞蹈培訓機構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過程中技術技巧等技能教學占比較高;2.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兒童模仿舞蹈教師動作為主要教學形式;3.對音樂學習重在以數節奏的方式進行教學;4.課堂趣味性游戲教學方式占比極低。高頻出現的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幼兒舞蹈教育出現“成人化”“重模仿”“技能化”“同質化”“填鴨式”等現象,也是抹殺幼兒在初期學習舞蹈中的積極性的重要原因,更嚴重影響幼兒及其家長對于幼兒舞蹈的喜愛和認知。
作為融合聽辨,視覺,情感表達,肢體協調等需要多種身體技能和心理感知能力相配合的藝術形式,如何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師教學技能改善這一狀況,讓幼兒能快樂學習舞蹈是本文要探索解決的。
本文作者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分別從幼兒舞蹈教育,幼兒藝術教育,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人類腦科學等多個相關領域進行研究探索,綜合查閱呂藝生《素質教育舞蹈》,保羅《兒童101個舞蹈游戲》,王工斌《幼兒創造力與藝術教育》,讓?雅克?盧梭《愛彌爾》,阿德勒《兒童教育心理學》,尹文剛《神奇的大腦》等多位專家和各領域研究者著作。以教育學和教育原理為研究指導方法。注重實踐和理論相結合,通過觀察,分析,跨界融合,全面剖析,繼而提出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幼兒舞蹈教學相融合這一創新和實踐性兼具的教育創新想法。
以“原本性音樂”作為教育體系重要標志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將培養幼兒語言能力,聽辨能力,肢體協調能力,動腦能力和人際互動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學特點主要有:1.以語言語速節奏,身體動作節奏訓練幼兒節奏感;2.充分運用教學道具激發幼兒好奇心;3.以即興演奏培養幼兒創新創造力;4.以游戲式音樂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如何將奧爾夫這一科學,系統,創新的教學法運用于幼兒舞蹈教學中,作者們共同探討實踐,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一.對幼兒舞蹈教學中節奏教學的改進
傳統幼兒舞蹈教學中,老師習慣先將音樂進行口令式節奏化處理,再將舞蹈動作融入口令,最后才將舞蹈動作融入音樂節奏。此種教學方法下幼兒容易忽略音樂旋律和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情緒。改進式教學法建議先帶領兒童一同學習兒歌,用簡單的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和旋律,最后再將舞蹈動作融入音樂節奏之中。此時,幼兒更能根據前期教學鋪墊完成節奏處理,避免枯燥的口令式節奏教學。
二.對幼兒舞蹈教學中增強創造力的改進
“即興演奏”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此種教學法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反觀傳統幼兒舞蹈教學,舞蹈教師教學內容多以舞蹈教材中標準化一的動作為主,要求幼兒模仿舞蹈教師的動作,以達到動作規范的目的。然而,此種教學法下幼兒專注于模仿逐漸失去自身的創造活力和想象力。改進式教學法建議教師在教授固定標準化動作之前,可選取主題性較強的音樂作為載體啟發兒童自由表達,根據音樂歌詞用自己的肢體語言進行表達,并鼓勵全班幼兒盡可能多樣的進行表演,啟發孩子的想象力。
三.對幼兒舞蹈教學中情感表達的改進
任何音樂都需要情感作為其基石,沒有情感作為基石的音樂無法走進聽眾打動人心。舞蹈也是一樣,沒有情感作為基石的舞蹈是沒有生命力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幼兒情感激發的教學方式可作為舞蹈教學的參考。教師可先將音樂做故事化處理,用創編性故事傳達給幼兒音樂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引導兒童想象音樂所表達的故事情節,激發兒童對音樂情感的反應力,在想象中兒童情感隨音樂情感而動,最終達到音樂-動作-情感統一的效果與目的。
四.對幼兒舞蹈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的改進
奧爾夫教學法中“課堂游戲化”是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游戲化課堂將教學內容通過設定具有音樂性的游戲,將音樂知識和游戲有機結合,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潛移默化,學習音樂知識。幼兒舞蹈教學中可采用這一方法,將每節課的訓練目標動作以游戲的形式進行設計,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完成肢體動作的訓練,減少單純肢體訓練的枯燥感,保護幼兒對舞蹈的熱情與喜愛。
五.對幼兒舞蹈教學中策略方法的改進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教學策略使用廣泛且綜合性極強,道具,故事,表演,游戲等,凡能與音樂知識相結合和的形式都可為之使用。多種策略的選擇還可根據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學群體進行調整,這是傳統幼兒舞蹈教學法值得借鑒的。通過作者在金堂縣第四幼兒園的中班,大班兩個學生群體中的實踐研究發現:中班幼兒自控力,注意力,紀律性,理解力,合作力,均低于大班幼兒,但中班幼兒想象力,創造力課堂活躍性卻明顯高于大班幼兒。故根據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啟示,綜合各種教學策略,可根據兩個群體幼兒的不同特性采取不同教學策略方法。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可采用多媒體圖像化教學,鼓勵幼兒進行觀察,引導幼兒相互之間進行合作,完成動作,促進幼兒的觀察力發展和社會性能力的提升。對于中班的幼兒教師可采用規則化游戲作為舞蹈教學內容,既能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潛移默化學習如何遵守游戲規則進而遵守課堂紀律,又能讓幼兒在游戲中完成舞蹈動作,同時還能使幼兒的自我效能感增強。
通過在金堂縣第四幼兒園為期一年的實踐與探索,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幼兒舞蹈教學不僅能夠較為良好的融合,對于改善傳統幼兒舞蹈教學方式方法單一,教學課堂氛圍枯燥等問題也有良好的改進。同時這一創新教學法的運用,對于尊重幼兒,保護幼兒學習舞蹈的熱情;滿足幼兒,滿足幼兒玩耍天性和滿足幼兒好奇心;培養幼兒,培養幼兒音樂能力,舞蹈能力,創造力等多方面能力都有極為良好的效果。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學過程中因充分考察學生具體學情,制定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課程教學方法,才能保證美育教育所培養的學生能正確認識美,愛好美,創造美。
參考文獻:
[1]杜靈艷.當代幼兒舞蹈教育方法探究與應用.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
[2]潘明星.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應用.學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