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雪
摘 要: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的各種媒介信息,會導致大學生審美簡單低俗化,難以理性客觀地辨別媒介信息真偽,容易在虛擬化的媒介中迷失自我。因此,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媒介素養已經刻不容緩,而加強美學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有效辦法。具體來說,通過系統的美學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媒介審美感知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媒介思辨能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媒介駕馭能力。本論文從不同方面闡述美學教育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提高研究,希望為研究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美學教育;大學生媒介素養;研究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以手機和互聯網的廣泛普及與應用為標志,媒介傳統的傳播模式發生巨變,人類邁入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伴隨著中國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作為新媒體使用的主力軍,一方面利用新媒體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開拓視野,豐富知識; 另一方面,面對新媒體帶來的信息良莠不齊,由于缺乏科學的媒介素養的指導,大學生們面對這些海量的信息有時無所適從,難以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不可避免的受到不良信息和行為的影響,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高校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和意識形態工作,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引導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教育與培養,提升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的思辨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機遇與挑戰。
1媒介素養教育和美學教育
媒介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在新時代,媒介環境經過不斷解構與重組,成為引導并決定著人們生活與思想觀念的重要因素。媒介雖然功能強大,但媒介中的信息如同自然界中的菌類一樣,種類繁多,千姿百態,必須要加以鑒別才能使用。大學生該抱著何種心態采取何種方式與角度去應對媒介中的信息并理性給予區別,已經成為信息時代公民素質教育要求的一個新的目標,即媒介素養教育。現代媒介素養是指具備對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和功能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包括個人需要和社會發展)。大學生作為當代媒介最具活力的力量和主體,其獲取知識和信息、溝通和交流的媒介渠道多種多樣,必須具備較高的媒介素養。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和媒介信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教育”,并“通過這種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評能力,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已成為當代教育不可忽視的責任。
2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現實意義
2.1加強改進媒介素養,是適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立德樹人培養的內在要求
堅持以培育創新意識、培養創造能力、造就創新人才為目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科學規劃,系統推進,發揚優良傳統,著力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和媒介道德的教育,充分發掘學生的價值,準確把握媒介素養的精髓要義和深刻內涵,把握大學生對未來新媒體的科學認識,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大學生對信息真偽的思辨能力,提高大學生對新媒體的正確認識,立德樹人,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性和實效性。
2.2加強改進媒介素養,是加強網絡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教育形式與途徑創新的迫切需要
網絡文化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有效載體,它具有導向和激勵功能,因此要深人挖掘網絡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媒介素養宣傳和普及社團活動,通過開展媒介素養講座及知識競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活動將媒介素養基本內容真正做到“人耳、人腦、人心”。充分提高大學生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視度,正確引導大學生系統而清晰地通過新媒介篩選、甄別、整合有效信息,引導學生將道德和法律相結合,從而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同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和鼓勵大學生的道德倫理觀念,堅持不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水平。
2.3加強改進媒介素養,是創新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極為重要,大學生精神家園的構建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大學生形成和確立正確的價值觀,營造有利于形成大學生富饒的精神家園的大學教育氛圍。通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豐富校園文化,充分構建學生精神家園的育人功能。大學校園應與時俱進地加強新媒體建設,充分利用網絡的開放性和便捷性來引導校園輿論,尤其對90后大學生要多觀察、勤溝通、細分析,善于挖掘社會及校園中的積極向上的典型人和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3以美學教育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的路徑
觀和媒介審美感知能力。閱讀是人們認識世界、進行審美發現的一種重要渠道審美對象總是以深沉意蘊來打動審美主體的,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能夠讓廣大讀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鳴,產生心靈的震撼,體驗美的感受。通過廣泛的閱讀,大學生的知識和體驗就會更豐富,對美的感知力、鑒賞力、創造力也會隨著閱讀量的增多而增強。閱讀尤其是閱讀文學經典著作是美學教育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文學經典以獨到的視角、精辟的言辭、精美的構思呈現了大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信息,其聚焦著民族性格,傾訴著民族心理,蘊藏著民族智慧,為大學生認識社會和他人、找到自我打開了一扇窗戶。讀者閱讀經典作品的時候,不僅要在情感上獲得滿足,更要對作品的深層意蘊具備理解能力,而讀者要想獲得理解能力“就得有知性和理性的參與”。因此,美學教學要適當引導大學生閱讀文化結晶,這其實就是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創造“最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平臺,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標準,不斷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
參考文獻:
[1]00后大學生新媒介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南京曉莊學院為例[J]. 陳華鋒,秦羽. 傳媒論壇. 2019(02)
[2]淺析大學生新媒介素養的提升[J]. 沈春娥. 牡丹. 2019(06)
[3]“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現狀與培育路徑[J]. 張曉,鞠煜. 傳媒觀察. 2018(12)
[4]新媒體環境下提升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的對策研究[J]. 徐堅. 教育觀察. 2018(23)
[5]大學生手機媒介素養發展現狀與引導策略——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角[J]. 段浩偉.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 2018(04)
[6]從傳播學角度探析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缺失與提升[J]. 楊帆. 視聽. 2019(02)
[7]大學生新媒介素養現狀及提升策略——以徐州高校大學生為例[J]. 張旋,孫雪雨,孫燦. 傳播力研究. 2018(34)
[8]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及提升策略初探[J]. 華亮.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17(12)
[9]山西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研究[J]. 李靜芳. 山西能源學院學報. 2017(04)
[10]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研究[J]. 賀立凱. 新媒體研究.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