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臘梅
摘 要:財務會計作為企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科技、信息的帶動下,已逐漸向著共享服務的方向發展。在財務轉型期,財務的核算與分析工作都由共享平臺代替,實現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整合。然而轉型后的財務人員,如何安置成為當前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財務人員該如何利用機遇提升自己、如何面對危機并順利轉型。作者就財務共享服務對企業發展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在轉型時期對財務人員如何轉型提出應對策略,提出了財務人員轉型的途徑,從而推動企業財務共享服務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共享服務;財務人員;挑戰;轉型
一、引言
共享服務是通過對人員、技術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實現組織內公共流程的標準化和精簡化的一種創新手段。作為一種戰略性業務架構,共享服務以客戶服務和持續改進的文化為核心,實現價值導向服務,促使組織在更大范圍內,甚至在全球范圍內能夠集中精力于其核心能力,從而使各業務單元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共享服務是指將組織內原來分散在各業務單元進行的事務性工作和專業服務工作(如行政后勤、維修支持、財務收支、應收賬款清收、投訴處理、售后服務、物流配送、人力資源管理、IT管理服務、法律事務等)從原業務單元中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部門來運作,從而實現內部服務市場化,通過為內部客戶提供統一、專業、標準化的高效服務而創造價值的運作模式。共享服務實現了組織整合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對于很多會計人來說,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里的會計人來說,財務共享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福特(Ford)第一個實現了財務共享模式后,財務共享模式——基于互聯網及大數據時代而創造性產生的一種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青睞。企業通常通過建立一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來實現財務共享模式,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來記賬和報告,保證了會計記錄和報告的規范、結構統一、而且還不需要在每個公司和辦事處都設會計。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實現財務共享模式。國內的大型企業如青島海爾、華為、四川長虹等,早已在十年前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不少企業如今也在面臨著財務轉型,一步步實現財務共享。
二、財務共享服務含義及特點
財務共享服務是依托信息技術以財務業務流程處理為基礎,以優化組織結構、規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或創造價值為目的,以市場視角為內外部客戶提供專業化生產服務的分布式管理模式。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簡稱FSSC)作為一種新的財務管理模式正在許多跨國公司和國內大型集團公司中興起與推廣。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企業集中式管理模式在財務管理上的最新應用,其目的在于通過一種有效的運作模式來解決大型集團公司財務職能建設中的重復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財務共享服務"(Financial Shared Service,簡稱FSS)最初源于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將集團內各分公司的某些事務性的功能(如會計賬務處理、員工工資福利處理等)集中處理,以達到規模效應,降低運作成本。
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共享服務的本質是由信息網絡技術推動的運營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在財務領域,它是基于統一的系統平臺、統一的會計核算方法、統一的操作流程等來實現的。建立共享服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任何新生事物都面臨巨大的挑戰,財務共享服務也不例外。財務共享是基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本效益兩方面考慮而實施的,要成功地實施共享服務,如下因素非常關鍵:
一是實施共享服務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有效的管理創新和思維方式的改變,這需要高層管理人員、基層經理和工作人員強有力的支持。
二是共享服務在技術上要有統一的系統支持。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是實現財務共享服務的基礎和保障,因此,系統平臺的統一搭建和整合是實現共享服務的第一步。統一的ERP系統是保證共享服務平臺順利搭建的關鍵因素。建立一個好的平臺很重要,需要有一個統一的IT標準和一個流程標準,這樣整合可以更快。
三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為一個獨立的運營實體,需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型,即使是內部的一個事業部門,也需要一個內部結算體系。因此,共享服務中心需要向服務對象提供一個能為他們所接受的低成本服務,同時又需要在低成本之上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
管理是門藝術。任何先進的管理方法都要和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變成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發揮其最大效用。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種模式,企業也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大限度地利用這種模式獲得增值。
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1.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分離。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分離,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必然趨勢。從職能上看,財務會計工作主要是賬務處理,對它的要求是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并符合各項規章制度的要求;管理會計主要涉及企業理財,即為資金的籌措和運用提供決策依據。在共享服務中心模式下,與決策成功相關性較低、重復度高、工作量大的會計核算工作被集中起來統一處理,使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分離成為可能。
2. 促進會計核算的統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下,在對各軟件之間的數據報賬進行處理時,能夠實現對數據的管理和分析,促使財務管理工作嚴謹性與科學性的實現。因此,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能夠對會計數據進行統一的核算和管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并且該中心的建立有助于實現財務報表的對接。也就是受對
數據的提取雖然在線下完成,但是財務報表上數據的精準性會更高。并且報表能夠自動的生成,對于財務人員來說,其工作負擔大大的降低。
3. 有助于資金利用效率的提升。企業在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后,在對資金的管理方面,能夠實現對風險的控制,并且日升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統籌調配能力。在此背景下,有關人員能夠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出現的風險以及一些違規的操作行為進行及時的防范。并且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還能夠實現對企業的整體管理,也就是統一管理企業的資金,同時促進企業資金支付更具有規劃性,確保企業資金安全。對于企業來說,這種模式下,在完成資金制度的過程中,也能夠實現對金融風險的規避。
4. 加強了企業風險的內控。伴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應用,能夠有效的增強對財務授予和支配進行分級與分配的科學性。比如對發票來說,既是核算的依據也是審核的依據。這對于財務管理工作來說,不僅能夠有效的增強對監管的控制力度,徹底解決了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諸多漏洞的問題,病情對于企業實施財務稽核工作也更加的有利,能夠通過線上的方式來查看賬單,并且還能夠根據影像數據提供的資料來查看原始的數據。這種情況下,在對相關人員的工作進行指導時更為便捷,并且還有助于財務察工作以及審計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四、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財務人員的影響
1. 財務人員的職能角色轉變。“繁雜”,大概是傳統的會計業務的通病,簡單的核算業務卻占據著會計人員大量的時間,加大了企業的財務人員的人力成本。而財務共享則是集中處理這些簡單繁瑣的任務,從而解放會計人員的時間,傳統的會計記錄和核算職能會減弱,而會計的管理職能將會更加突出。
企業的財務機構隨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構建將會發生較大的改變,企業只需要較少的財務人員便可以完成會計記錄和核算的工作,隨之改變的是,企業將需要更多的具有戰略眼光和擁有多方面知識的財務人員。管理會計職能將會在企業中占據重要的位置,通過對財務數據進行綜合的匯總分析,企業需要財務人員可以通過財務數據分析增強企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綜合風險內部控制等,及時發現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增強內部控制。企業財務人員花費更多的精力在財務管理上,有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2.財務管理人員的地位受到影響。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成并實施以后,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與一線工作人員接觸的次數與機會等越來越少,很有可能逐漸的脫離實際的業務,平時所接觸的很有可能就是一些數字而已,對于數字背后反映的信息并不能真實的領會。數字本身的信息量雖然非常豐富,但是對于財務管理人員來說所能夠看到的就是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對于財務指標的意義理解的比較淺顯,無法做到結合企業的主營業情況等進行分析,弱化了企業財務指標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反映的作用。長此以往,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很有可能會淪為輔助的工作崗位。
3.財務人員需要更高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使企業更多需要財務管理方面的人才,傳統的會計記錄和核算工作需要財務人員掌握比較全面的財務知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傳統的繁瑣的會計核算工作分擔了之后,企業更注重財務管理方面,許多財務人員需要面臨財務職能的轉型,而在這個角色轉換中要求財務人員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
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后,財務人員與業務脫離,財務人員多數情況下面臨的只是財務數據,而根據這些財務數據做出分析則對分析人員有更高的綜合專業知識的要求,因為單憑數據難以具體分析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企業的財務管理也要求財務人員具有戰略性的眼光,了解金融、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成本控制、全面預算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根據企業的現實發展狀況制定適合企業總體發展戰略的財務決策,支撐企業的長遠發展。
五、財務共享服務時代財務人員如何轉型
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取代了簡單核算業務后,那些被“傷害”的財務人員也應當對管理知識有著更為深入的了解,為企業做決策,實現從核算記錄到管理決策的轉型,否則,將會變為一個被大數據時代,被互聯網時代,被財務共享時代拋棄的會計人。那么,財務會計人員該如何提升自己才不會被時代拋棄呢?那就是不斷學習,在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轉型。
第一,要明晰的一點是,企業實現財務共享模式并不等于減少會計人員,而是將會計人員從繁瑣的核算業務中解放出來轉向“管理會計”這一職務。對企業的現有的經營管理模式提出更好的建議,包括關注企業的融資計劃、現金流狀況、應收應付資金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等。從一個被動接受企業財務狀況變為一個主動給予企業財務建議的會計人。而對于不少財務人員來說,證書,是實現自我轉型的最佳選擇。
第二,實現財務共享模式的企業大多對于管理會計有著更多的需求。CMA作為專業的管理會計人員證書,能夠客觀的評估了學員在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方面的相關工作經驗、教育背景、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職業道德規范、及持續學習發展的能力。契合了企業對于管理人才的需求,根據高頓財經研究院調查表明,不少實現財務共享之后的企業,其從事管理會計業務的會計人員人數占到了總的財務人員數量的五成以上。CMA考試有中英文可以選擇,雖然考試語言不同,但是通過考試后拿到的證書含金量是相同的,對于英語不好的人來說,CMA考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CMA考試只有兩門,據高頓研究院統計學員的考試情況來看,大多數學員能夠在一年之內通過考試。
第三,財務共享時代,鏡頭下的財務人,會變得越來越好。一個優秀的高級財務人員應該是具有T型的知識結構,不僅要學好、學專財務領域的知識,如財務報告、財務分析、風險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購并與重組、稅收籌劃、內部控制等專業知識,還要廣泛學習商業、管理、法律領域的知識,如價值管理、戰略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技術、營銷管理、投融資、企業法律、國際商務、談判技能、資產管理等知識。 財務人員必須加強業務學習,掌握新財務理念和方法,逐漸完善財務知識體系,以適應市場發展要求。
對于企業而言,財務人員是一項特殊的資產。毫無疑問,復合型財會人才依靠其水平和能力能為企業提供更高價值的服務,更能使企業的價值達到最大化。只有會計人員不斷轉型升級才能抵抗來自財務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的沖擊。
總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出現告訴我們,財務人員不能安于現狀,要有成為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志向,要讓自己持續不斷地輸出高價值的會計服務。與其整日為了會不會失業、能不能漲薪而發愁,倒不如現在開始就重新為自己重新進行職業規劃。擁有發展的戰略眼光,不斷挑戰自我,轉型升級,才能在未知的財務“浪潮”中具備主動權!
參考文獻:
[1]李桂榮,劉卓然,“財務共享、財務職能轉型與財務人員角色轉變”,《會計之友》,2017(10)
[2]李田,“淺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財務人員轉型的影響”,《中國商論》,2017(3)
[3]史艷麗,“淺析集團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后企業財務人員的角色轉型”,《財務學習》,2016
[4] 李冬梅. 中小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報, 2005, ( 04);
[5] 梁繼先. 中小企業如何加強財務管理[ 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報, 2005,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