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均 章洋 謝奔
摘 要: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的《電商法》明確了利用微信朋友圈、網絡直播等方式從事商品及服務經營活動的自然人也是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海外代購和微商也需要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并取得相關行政許可,依法納稅。代購及微商類C2C經濟行為將得到規范化整治。本文從消費者及海外代購者兩個方面調查代購行業現狀,總結C2C海外代購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照《電商法》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電子商務法》;C2C模式;海外代購
海外代購行業由于監管的部分缺位,長期以來野蠻發展,消費者對該行業毀譽參半。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借此契機海外代購行業將向規模化與集約發展化。
一、C2C模式海外代購情況簡介
C2C海外代購指消費者基于對代購者的信任,通過國內外的個人買手直接購買海外商品的模式。主要分為C2C模式職業代購,官方代購及熟人代購三類型。交易通常借助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完成,貿易物以個人消費品為主,物流方式多為海外直郵或通過代購隨身帶回。缺點是物流耗時長,通關速度慢,且代購一般都不報關,若被抽查還需繳納行郵稅。
據權威報告,中國的海外代購市場規模在最初的五年發展階段(2009年-2013年)呈持續增長趨勢。規模由最初的50億元躥升至2013年的767億元,環比增長15.34倍(圖1)。代購行業滿足了人們對改善物質生活品質的需求,市場規模逐年壯大,市場份額不容小覷。
女性是中國海外代購的主要消費者群體。以美妝產品為例,2014年中國化妝品線上交易規模為1335.8億元。消費者網絡購物主要通過綜合電商、垂直電商、品牌自營官網、海淘及海外代購五個渠道(圖2)。其中69.70%的人首選以淘寶、京東等為代表的綜合電商,其次是垂直電商和品牌自營官網。而消費者自己從國外官網訂購、通過海外代購進行采買的比例比較接近,分別為29.4%和27%。
二、C2C模式海外代購情況現狀調查研究
為深入了解中國C2C模式海外代購情況,本研究分別調查了消費者群體以及海外代購群體。對消費者群體的調查主要以網絡問卷和紙質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共發放問卷250份,收回203份,其中有效問卷198份,有效率為79.2%。對海外代購群體的調查主要采取網絡問卷形式,共發放問卷70份,收回問卷61份,其中有效問卷55份,有效率為90.16%。
1.消費者代購情況調查
海外代購消費者中女性為主力(86.86%);年齡跨度20-49歲中青年人群為主,20-29歲占51.01%,30-39歲占21.25%。
可見在C2C代購交易中消費者處于不利地位,相關權益未受到應有保護。這是《電商法》出臺前的實際狀況。
2.對代購從業者的調查
受訪者主要分布在美、英、法、意、澳、俄、日和韓等八個國家(圖10)。身份為職業代購、業余代購和留學生代購(圖11)。
三、C2C海外代購模式反映的問題及成因
1.稅務監管問題
新《電商法》實施前海外代購長期處于法律空白地帶。無需在任何平臺實名認證,無需在工商稅務部門登記,交易主體身份虛擬化嚴重,稅務系統由此失靈。交易過程無紙化,第三方平臺的保密政策也使稅務稽查難度陡增。交易行為無界化導致稅收管轄矛盾加劇。有別于傳統稅收管轄權按地域劃分,監管部門獲取代購交易雙方真實身份等信息的困難較大[3]。
3.假貨問題
假貨源頭滋生、不良代購者失信、問題物流網點操縱都是假貨橫行重要推手。代購市場上假貨出國“鍍金”變“直郵正品”、假托“廠家拿貨”以低于市場價的售假、和無良物流網點同謀偽造物流信息、通過“異地物流上線”偽裝“國際直郵”、偽造IP地址及購物小票等亂像層出不窮。
4.售前售后問題
信息不對稱,非熟人消費者與代購者相互不信任,消費者購買意志和代購者的業務熟練度等使交易雙方在嘗試完成交易階段摩擦不斷,交易進程由此受阻。代購的服務質量的參差不齊由諸多不可控因素決定,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差問題也是代購行業飽受爭議的原因之一。關于代購商品的售后問題,如退換貨,現行法律法規下的實踐性較強的方案較少,且難度大。
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了和解、調解、投訴、仲裁、訴訟五種爭議解決途徑。然而,由于代購者在信息上具有相對優勢,協商往往無果而終;消費者協會只是社會組織,其調解不具有強制力;申請仲裁必須事前達成仲裁協議,程序繁瑣且對于此模式下的雙方來說難以實現;訴訟途徑耗時長、成本高、效率低[3]。
四、應對策略
針對代購無法律門檻問題,《電商法》要求:(1)相關方必須辦理營業執照。無論代購類型,都需持有源采購國和中國雙方頒發的營業執照;(2)必須使用中文標識。禁止銷售無中文標簽、非國家認監委認證工廠的產品,如奶粉和保健品。
針對漏繳稅款的問題,《電商法》強調:電子商務經營者需依法納稅,繳納稅務,偷稅漏稅將承擔刑事責任。同時也建議海關方面逐步完善針對代購的合理稅收制度,加強對違法走私活動的查處力度;建議相關代購自覺恪守相關法律法規,在合理范圍內進行采購,主動申報超出限額部分。非法進行代購者將面臨最高200萬元罰款和潛在刑事指控。
關于消費者維權問題,《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爭議可以通過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組織、行業協會或者其他依法成立的調解組織調解,向有關部門投訴,提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等方式解決。但是,如問題描述中所述,消費者在具體維權實踐中尋找哪一個仲裁機構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回答。建議相關機構在將來的立法過程中對相關問題對機構部門的權責問題進行明確規定。
但是由于在發貨環節混入假貨這一現象幾乎無法得到監控,可以預見,假貨問題仍將是監管海外代購的難點。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制假窩點的打擊及對快遞行業的監管;建議從業者恪守道德準則,遵守法律法規;建議消費者提高辨別能力及維權意識,遭遇假貨問題時主動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結語
隨著《電商法》的出臺,海外代購亂象將得到有效改善,零星而大規模的海外代購經營活動將得到治理和規范。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將得到提高,維權途徑也將更加透明與有效。但是想要真正全面監控C2C海外代購經濟活動目前還難以實現。希望《電商法》不斷更新完善,制定更為行之有效的法規進一步合理規范海外代購行為。
參考文獻:
[1]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R].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4-04:35.
[2]中國女性數字時尚用戶白皮書 - 美妝篇[R]. 艾瑞咨詢.2016-01-22:02.
[3]臧阿月. C2C模式下網絡交易征稅問題的法律規制探析[J].宿州學院學報. 2018(05):42-43.
[4]張巧麗. C2C海外代購消費者權益保障問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 2017:14.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810212136
作者簡介:陳文均,黑龍江大學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在讀;章洋,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在讀,黑龍江大學商務英語系講師;謝奔,黑龍江大學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