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益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住宅小區停車服務相對滯后,停車問題日益突出。在對泰州市住宅小區停車的實際調研及理論研究基礎上,分析城市住宅小區停車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內外典型地區城市住宅小區停車的做法,提出合理控制居民民用汽車保有率、科學規劃、拓展停車方式、加強物業管理等措施,以助泰州市住宅小區提升停車管理水平、解決停車問題。
關鍵詞:泰州;住宅小區;停車問題
隨著我國城市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用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機動車總保有量達3.10 億輛,其中民用汽車保有量達21743 萬輛;江蘇省民用汽車已達1619.5萬輛;根據《2017年泰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泰州市居民汽車保有量穩步增長,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69.79萬輛,本年新增7.87萬輛,增幅12.71%;私人轎車擁有量43.92萬輛,本年新增4.47萬輛,增幅11.33%。國家經濟不斷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擁有自己的私家車,停車問題成為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民用汽車迅猛增長的同時,泰州市住宅小區停車硬軟件建設卻相對滯后,導致“停車難,停車亂”,嚴重影響居民交通和生活質量。
為使調查研究更具針對性,初步將我市住宅小區按建設時間劃為三個階段,分別為:20 世紀 90年代建設的,00年代建設的,10年代新建的,分別稱之為“老”小區、“舊”小區以及“新”小區[1]。本文對泰州市以上三類小區的停車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泰州市住宅小區停車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探詢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促進全市住宅小區停車健康可持續發展有積極意義。
1.泰州市住宅小區停車現狀調研
1.1泰州市“老”小區停車現狀
經過對數個此類“老”小區的調查,發現該類小區的共同特征:居住群體60歲以上人口占 60%,并具有以下特點:房屋老舊、樓層較低、綠化較少、容積率較高;幾乎沒有規劃停車位,對停車場地數量的要求不是很高;住戶多為老人,子女在節假日或雙休日來小區探望父母,小區的停車數量在周末和節假日期間會出現一個高峰。
1.2泰州市“舊”小區停車現狀
對泰州市“舊”小區進行調研,“舊”小區人口年齡構成為 60 歲以上人口占 16%,22-60 歲占70%,22 歲以下占 14%。“舊”小區的停車現狀:該類小區中的居民以 22 歲至 60 歲的為主,尤其是中年人,占到相當大的比重;小區內居民汽車擁有量大;小區中停車位一般設置于小區地表空余位置,停車位不多,對私家車停放等事項一般由物業管理和收取費用,停放費用一般為租用型,較為平價,有的小區甚至不收費[2]。
1.3泰州市“新”小區停車現狀
該類小區人口年齡構成為 60 歲以上人口占5%,40-60 歲占 22%,22-39 歲占 58%,22 歲以下占 15%。從人口構成來看,小區中以 22 歲至 39 歲的年輕人居多,汽車擁有量較多,因此對于停車位的需求量也更大;小區停車位的設置比例大大提高,基本能滿足私家車的停放要求;住宅房屋較新、樓層較高,配套車位硬件設施好,設有專人管理且配備軟件數控刷卡、藍牙感應門禁,較多配備地下停車場,管理規范,但年租費用較高,或者實行買賣車位制。
2.泰州市住宅小區停車問題研究
2.1“老”小區存在的問題
由于雙休日及節假日停車高峰而帶來的停車時空不均導致停車設施空置或供不應求;年代久遠的住宅小區一般不設置物業部門,而老年人又往往不注意停車秩序問題,將車輛隨意停放,造成小區內部的混亂,影響小區的交通。
2.2“舊”小區存在的問題
由于此類住宅小區本身對停車位的大量需求,加之在建設時停車位規劃不到位,導致“舊”小區比“老”小區和“新”小區具有更多的停車問題:小區內已有停車位逐漸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私家車;隨意停放的車輛,嚴重地破壞了小區的景觀,侵占了大量公共空間;由于小區規劃早、道路窄、可用車位有限,增建停車位難度很大。
2.3 “新”小區存在的問題
此類小區為了創造更多的停車位,一般都是設置地下停車庫,而一些司機以停車麻煩為由,不愿停車入庫;開發商對出租的停車位附以高額的停車費用,這意味著一些小區居民更加不會將車停在停車位上了,甚至導致一些司機將車輛停在路邊或其他地方,給停車管理帶來不便。
3.現有停車方式的分類、特點及評價
3.1 露天停車
露天停車最常用的有小區干道路邊停放、住宅前后院空地停放和室外停車場等形式。如果一個居住小區的所有車輛皆安排停在露天停車場,這在本來已經比較緊張的城市用地中,無疑是對土地的一種浪費。況且,露天停車也存在不安全因素。露天停車按位置可分為路旁停車和獨立式停車場地停車。
3.1.1道路停車
道路停車具有利用道路空間停車,節省土地面積,具有較好的經濟性;同時,停車取車方便,受到使用者的普遍歡迎,道路停車這種靜態交通方式將會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存在,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但是道路停車也容易造成亂占道路,使道路交通擁堵,干擾正常的交通秩序,成為小區內矛盾的多發地之一,因而應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3.1.2獨立式停車場
獨立式停車場地停車常設在小區的出入口處或中心綠地的周圍,占用的場地較大。路邊停車和路外停車場都是目前住宅小區一種常見的地面停車方式,該停車方式往往是與人車混行或者人車共存的交通方式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住區內常見的地面停車方式可以分為外圍環路式,島式以及綜合式幾種方式。由于地面停車具有停車方便,停車成本較低等特點,因此受到了停車者的普遍歡迎,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單純的地面停車不但不能解決停車問題,甚至還會引發一系列的矛盾,因此地面停車方式一般只能作為住區內一種次要的停車方式。
3.2底層架空停車
3.2.1優勢
住宅底層架空停車是近年來逐漸開始采用的一種靜態交通方式,相對于其它靜態交通設施而言,住宅底層架空停車主要是利用住宅底層架空層來停放車輛,在不額外增加場地面積的情況下,可以為住區增加一定數量的停車位,對于現階段住區內車位的緊張情況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對于使用者而言基本上可以達到“停車在家”的效果,因而受到住區居民的歡迎。
3.2.2劣勢
由于架空停車需要住宅采用全框架的結構,在經濟成本上要遠遠高于地面停車,因此在使用范圍上不及地面停車廣泛。同時架空停車需要將機動車道路延伸至住宅門口,對住區內內部生活環境會帶來較大的影響。
3.3(半)地下停車
建設地下車庫費用較高。無論何種形式的地下車庫,由于集中停放大量汽車,消防、送風、排風都十分重要。較露天停車而言,住宅底層停車能夠節約出路面停車所占用的開放空間,增加公共綠地面積,消除視覺環境污染,對居住環境的改善起著重要作用。對于多層住宅區來說,住宅底層停車和半地下停車有很好的優勢,業主可以從車庫很便捷的到達家里。這種形式不受建筑結構的影響,柱網可充分根據車輛停放尺寸要求設計,同時節約大量土地。但也應注意一些問題,如:①地下采光、通風、防水、排水問題;②地下引導、標識清晰,指向無誤;③地下噪音問題。
3.4立體車庫
顧名思義,立體車庫就是以多層的方式停放車輛,有利于節約用地,能極大的改善居住區的環境質量,但造價高、管理運行費用高,適用于汽車停放量較大時[3]。在城市的中心商業區以及已建住區當中應用,能很好地解決用地緊張的矛盾,也適合在城市的一些高檔住宅區建造,非常適合汽車時代的停車要求。
4.國內外解決住宅小區停車問題的做法和經驗
住宅小區停車難是世界各大城市在機動車交通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盡管具體情況各不相同,解決問題的做法和收效也不盡相同,但都為追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案積累了可資參考和借鑒的經驗。
香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限制民用汽車、及時調整停車政策。實施停車換乘計劃,大力興建停車換乘設施,增加對市民的吸引而同時減少了私家車的使用,減少停車需求量;保持低水平的停車設施供需平衡,通過停車位數量的限制來控制汽車的增長。政府每隔3年便對停車需求重新研究調整。
日本:預先提供車位證明,增設臨時停車位。根據日本法律規定,個人或單位在買車時都必須出具擁有固定車位的證明,這種固定車位既可以是自有的也可以是長期租借的,車位必須在離單位或住所 500m 至 2000m的范圍之內,否則交管部門將拒絕給新車上牌照[4]。為了將路邊的潛在停車位利用好,日本各城市均在道路較寬、車流量較小的路段設置了臨時性的收費停車位,白天車位停車最長不能超過1個小時,晚7時至翌日早晨7時停車位則全部免費向車主開放。
美國:充分利用商場和道路停車資源。美國大多數商場都自帶停車位,在商場打烊后,這些場地都會被出租給附近需要停車的居民,一般價格不太高,條件是早上商場營業前車主一定要將車開走。美國的大多數城市還很注意科學利用道路資源停車,分時段的允許支線道路路邊停車,并進行限時管理,避開通行高峰期,使居民停車、通行兩不誤。
新加坡:修建充足的車庫。新加坡政府規定,每個共管公寓、組屋區、社區及每幢大型建筑物必須修建一定數量的停車位,且要保證住宅數量與車位數量的比例在1:1以上。因此,建設了相當數量的高樓式多層立體停車場,有效地彌補了住宅小區地下、地面停車場的不足,且有效地避免了停車占道的情況。
澳大利亞:加強監管、嚴厲處罰。作為澳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著名金融、商業和娛樂中心,墨爾本住宅小區長期受亂停車問題困擾,墨爾本以警察局、交通局牽頭,在盡量保證小區停車位供給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監視系統、標志利用等現代及傳統的方法手段對亂停車等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罰。
歐洲:限制民用汽車,鼓勵拼車出行。限制民用汽車發展可以緩解交通壓力,德國政府通過購車必須提供車位證明,確保所購車輛有合法的停車場所,限制新車上牌。法國 2001年起大幅度提高小區停車收費的標準,加大養車費用。歐洲各國政府積極引導公民拼車出行,法國德國規定交通高峰期,民用汽車空車上路會被罰款。盧森堡從 1998 年實施的車輛通行證制度規定,如果民用汽車中乘坐少于 3人的話,即需辦理通行證,否則不能上路行駛。
5.泰州市住宅小區停車問題解決的對策思路
5.1“老”小區停車難問題解決方案及對策
一是設置臨時停車位。針對在雙休日或是節假日的時候才會有大量汽車需要停泊,只需要增加足夠多的臨時停車位就夠了,這樣既簡單,又節省資金。可以利用小區內部的公共用地進行改造[5]。比如,將部分草坪鋪上鏤空的草地磚以形成車位;運動場地平時供孩子玩耍,成人運動,雙休日和節假日作為停車場使用。也可利用距離小區近的公共服務場所停車。將車停在小區外面的其他停車場,然后步行進入小區。二是加強物業管理水平。充分做好停車指示引導工作,讓外來停泊的車輛盡快找到車位,對不按規章亂停亂放車輛的要加強管理、積極引導。
5.2“舊”小區停車難問題解決方案及對策
在硬件設施上,(1)充分利用小區中的死角和較小的地塊,并加以應用,使其成為露天停車位;(2)若有經濟條件,但地上空間不足,可以建設地下停車場;(3)在資金充足且能騰出足夠地面空間(建筑拆除,用地性質轉變等)的情況下,建議建造立體車庫。在軟件管理上,(1)加大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素質,使其能夠按小區規章要求停泊車輛;(2)政府大力完善公共交通系統,減少城市居民不必要的購車行為;(3)提高物業的管理水平,協調好小區內的人車關系和用地分配。
5.3“新”小區停車難問題解決方案及對策
此類住宅小區都配置了大量的停車位,按理說不應該再有“停車難”的說法了,但停車難的現象是確實存在的,主要是人為原因。其一,開發商抬高了車位的價格或是租金使得業主們有位停不起、不敢停,導致地下車位空置率高,地上不該停車卻停滿了車。對此,建議開發商要適當降低車位的價格,建立車位租用、交叉共用、限時使用、時價車位、人防車位臨時借用的有效機制。再者,人的懶惰心理造成一些人明明買了地下車位,但嫌停在下面麻煩就把車停在了地面上。對于這種情況,物業公司加大管理力度,并注重對業主的宣傳教育,還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給其他業主。
6.結束語
隨著私車保有量的不斷迅速增加,停車問題已經幾乎成為各大城市住宅區物業和居民所共同煩惱的問題,隨之而來還會產生很多衍生的問題。針對當前泰州住宅小區停車難的問題,一是要著眼長遠,正確認識汽車時代的到來是經濟發展的產物,用疏而不是用堵的方法妥善解決停車難的問題[6];二是要充分運用好市場經濟規律,政府應借鑒發達國家采取經濟手段治理停車難經驗;三要運用規劃手段,將停車位規劃納入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戰略,并將相關停車位開發要求作為地方開發建設政策;四要在充分利用好存量停車位資源的基礎上,科學選擇停車措施,鼓勵建設立體停車設備、推進綠化地改造停車位、做好小區道路劃線停車工作、引進多方資源進行停車位建設;五是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公眾選擇綠色環保出行方式,重新構建適應汽車社會的城市道路發展戰略,并加強交通、停車場等管理工作,用組合方法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洪營.城市居住停車理論與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9.
[2]劉澍.廣州市住宅小區停車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 [1] 張春普,程莉娜.對城市住宅小區停車位相關法律問題的研究 [J]. 學術論壇 ,2009,(2):171-175.
[3]何霞榮等.城市住宅小區停車方式及車位成本分析[J].經濟師,2008(5).
[4]周靈芝.城市住宅小區停車難問題的解決對策[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9(6).
[5]楊傳明等.城市住宅小區停車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以蘇州市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2(8).
[6]徐多等.城市住宅小區停車問題調研及對策研究——以淮安市為例[J].價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