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蘭,木 仁
(1.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內蒙古民族大學呼倫貝爾臨床醫學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021008;2.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021008)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由患病的牲畜或其他傳染源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等傳染給人類的一種傳染性疾病[1]。布病按病程分急性期(6個月內)和慢性期(超過6個月),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乏力、多汗、關節疼痛、肝脾淋巴結腫大、月經失調、睪丸腫大等。布病可侵犯身體各個系統引起并發癥,可引起血液系統的改變,特別是造成血小板數量降低,嚴重者可導致死亡[2]。布病性血小板減少癥一般出現在布病急性期。
蒙醫學認為,布病(新赫如乎病)是由粘蟲、琪素、希日或巴達干、赫依、希日烏蘇相互依存侵害機體導致發熱、乏力、關節疼痛等癥狀。新赫如乎病在蒙醫學中屬于“溫病”范疇,臨床可分為黑赫如乎病和白赫如乎病。黑赫如乎病以琪素、希日為主,起病急驟,出現高熱、惡寒、游走性關節疼痛等癥狀,治療的蒙藥主要以殺粘蟲、清血熱、燥黃水為原則。黑赫如乎病如不能及時救治或未系統診治,久之會發展為白赫如乎病。布病性血小板減少癥屬于黑赫如乎病,本病在牧區為常見病、多發病,故蒙醫藥治療新赫如乎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理論體系,具有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使用范圍廣等特點。本研究探討了蒙西醫結合治療布病性血小板減少癥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住院的80 例患者,均符合布病的診斷診斷,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28~49歲。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治療組男17例,年齡30~46歲,平均(38.3±5.0)歲;女23例,年齡28~49歲,平均(37.1±6.3)歲。對照組男19例,年齡30~49歲,平均(38.3±5.8)歲;女21例,年齡30~49歲,平均(38.1±5.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發布的《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WS269-2007)和《布魯氏菌病診療指南》(衛辦醫政發〔2012〕117 號)中標準進行診斷。
1.3 納入標準 ①具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及流行病接觸史。②布病血清學檢查中,虎紅試驗陽性,試管凝集試驗(SAT)滴度為1∶100++及以上。③病程均為15d內急性期患者,均伴有發熱,血小板(42~100)×109/L。
1.4 排除標準 ①因血液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癥。②消化系統肝病引起的脾亢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癥。③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癥。
2.1 治療藥物 西藥:鹽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291,100mL∶0.2g),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鈉注射液(福州海王福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705,50mL∶50mg)。蒙藥:那仁-滿都拉-11 味丸、德都古日古木-7味丸、沙日-湯散、巴特日-7 味丸、忠倫-5 味湯散,以上蒙藥均由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蒙醫醫院制劑室生產。
2.2 對照組 依替米星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靜脈輸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靜脈輸注。14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2.3 治療組 依替米星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靜脈輸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靜脈輸注。同時給予蒙藥口服:早餐前口服那仁-滿都拉-11味丸15粒(共3g);午餐后口服德都古日古木-7味丸15粒(共3g),沙日-湯散(共3g);晚餐后口服巴特日-7 味丸9 粒(共2g),壯 倫-5 味 湯散(共3g)。14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經過2個療程治療后,統計血小板(PLT)上升情況,觀察兩組治療效果。治愈:PLT>100×109/L,好轉:PLT90~100×109/L,無效:PLT<90×109/L。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治療2個療程后,治療組治愈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41,P=0.019<0.05)。見表1。

表1 兩組布病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布病是由粘蟲引起的一種熱性傳染病,原為牛、羊、豬等獸類之間傳染的疾病,人類通過接觸病獸或食用染粘之食物而得病。粘蟲侵犯血液系統后可出現血小板降低、鼻出血、皮膚紫癜等癥狀,屬傳統蒙醫“痹病”范疇,又稱“新痹病”,治療以殺粘蟲、調黃水、補腎、通脈為原則[3]。那仁-滿都拉-11 味丸具有溫腎、利水、消食、燥希日烏蘇等功效;忠倫-5 味湯具有祛熱、舒筋散結、通絡止痛、祛燥黃水等功效;德都古日古木-7 味丸具有清血熱的功效,用于治療肝瘀血熱、目膚發黃、尿黃等病證;沙日-湯散具有清瘟、解毒、涼血等功效;巴特日-7味丸具有清瘟、解毒、消粘、止痛、散瘀等功效。蒙藥治療布病,能夠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減輕西藥帶來的肝腎損害和消化道不良反應。蒙西醫結合治療布病合并血小板減少癥效果優于西醫單獨治療效果。布病治療原則為早期、規范、足量、聯合用藥。對布病而言,預防是關鍵,接觸病畜時需戴手套、口罩、護目鏡、防護服,肉類及乳類食品建議熟后食用。布病的并發癥較多,可累及骨關節、消化道、呼吸道、血液、神經等多個系統,并發癥破壞力強,致殘率高,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一定要做好布病的預防工作,加強對布病的科普宣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