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其安
摘要? ? 黏壤土類型水田種植黃瓜,產量高、品質優。筆者結合當地瓜農多年的成功種植經驗及自身多年的技術指導經驗,總結了海南省黏壤土水田反季節黃瓜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反季節植期安排、品種選擇、整地施肥、起壟、定植、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瓜農利用黏壤土類型水田種植黃瓜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 黏壤土;水田;黃瓜;栽培技術;海南省
中圖分類號? ? S642.2?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077-02
黏壤土的特點是質地黏重、通透性差、土壤偏酸,但其保水保肥性好、后勁足、養分豐富。黃瓜屬于淺根系作物,根主要分布在20 cm的表土中;黃瓜喜濕不耐旱,土壤濕度85%~95%較適宜其生長[1];黃瓜生長快,對土壤養分需求量大,土壤pH值5.5~7.6均適宜其生長,以pH值6.5最適宜[2],因而在理論上黏壤土較適合黃瓜生長,在生產實踐中也證明了該類土壤非常適合黃瓜生長。海南省臨高縣多文鎮水田是典型的黏壤土類型水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一直利用黏壤土水田種植反季節黃瓜,表現出產量高、瓜型好、品質優的特點,深受客商歡迎,打出了品牌知名度。利用黏壤土水田種植黃瓜是成功的,黃瓜是海南冬季瓜菜主栽品種之一,種植面積大,而黏壤土在海南及全國分布面積廣,因而利用黏壤土水田種植黃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筆者根據當地多年的成功種植經驗,并結合多年的技術指導經驗,總結出了海南黏壤土水田反季節黃瓜高產栽培技術,以供瓜農參考。
1? ? 植期安排
根據市場需求特點與黃瓜的生長習性,海南北區黃瓜反季節種植期一般要求在12月上旬至翌年1月中旬開始播種,2月上旬開始采摘,從播種至開始采摘約60 d,開始采摘至拉秧結束(即采果期)約有60 d,全生育期約120 d,當地產量一般達到75~90 t/hm2,甚至更高。
2? ? 品種選擇
要選擇產量高、耐寒、抗病力強的品種。海南省反季節栽培是在冬春季節,選擇耐寒性強的品種尤其重要,比如津春4號[3]等品種。
3? ? 整地施肥
黃瓜需肥量大,要保證土壤有足夠的持續供肥能力,應選擇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排灌方便的田塊。水田里的黏壤土由于質地黏重、通透性差,要想獲得高產,應先創造疏松的根部土壤環境。因此,須注重整地質量,多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團粒結構,培肥地力。一是掌握土壤墑情,選擇最好時機及時旋耙,整碎土壤,因為黏壤土太濕或太干均無法整出具有良好團粒結構的疏松土壤;二是多施有機肥,創造團粒結構良好及供肥能力強的土壤條件,由于黏壤土保肥性能好,因而可以采用全層施肥法施基肥,即在使用農用機械旋耙田塊時,用腐熟優質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肥) 6 000 kg/hm2+過磷酸鈣750 kg/hm2三元復合肥(15-15-15)750 kg/hm2均勻混合,然后均勻撒施到田面上,再用機械旋耙到土壤中。
4? ? 起壟,科學制定種植規格
采用起壟覆膜和膜下安裝噴滴管的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4]。如果田塊足夠大,能方便人工與機械作業,壟的走向盡量采用東西走向,以確保每一壟黃瓜上、下部葉片都能充分接受陽光。按行寬(即壟寬包溝)160 cm在田間定好行標線,使用農用機械車沿行標線開溝起壟,整成高約17 cm、寬100 cm的壟;起壟時在壟面中間會自然形成一條稍凹陷的槽溝,在凹陷槽溝里按田塊面積施生物有機肥3 000 kg/hm2+三元復合肥150 kg/hm2,并覆土填平;再在壟的正中間(即壟上2個種植行中間)排好噴管(噴孔要朝上),并覆上塑料薄膜,按種植規格在薄膜上打種植孔,孔直徑10 cm。每壟栽種2行,行距50 cm、株距30 cm,種植密度約42 000株/hm2。
5? ? 定植
種植方式有直播與缽體育苗移植2種,一般提倡采用直播方式,因為缽體移植容易傷根,移植后長出的苗不如直播的苗健壯,而且直播相對省工。缽體育苗移植一般是在搶季節種植時采用,另外缽體營養苗可以作為直播田缺苗時的補植苗。
5.1? ? 直播
用種量為1 500~1 800 g/hm2(津春4號1 500 g/hm2,其他品種1 800 g/hm2),先浸種12 h,然后撈出催芽,具體方法是用一塊濕布將種子包好,放在25~30 ℃環境中催芽;當看到大部分種子露白點即種子萌發時,即可開始直播到田里。直播時,在定植孔中放1粒種子,然后用手抓一小把腐熟有機肥覆蓋在種子上,覆蓋厚度約0.5 cm,然后用噴壺澆足水,4~5 d后出苗。
5.2? ? 營養缽育苗移植
營養缽育苗的好處是占地面積小,可以蓋膜保溫。育苗方法:黃瓜育苗盤選用的是辣椒育苗盤,每個盤100穴,1 hm2大田用510個盤,共5.1萬穴;用大田土與有機肥按7∶3的比例均勻混合后過篩,篩出精細的營養土,然后將營養土倒在育苗盤上并劃平,把催芽的種子排于穴上,再覆蓋厚度約0.5 cm的營養土,然后覆蓋遮陽網,并用噴壺澆水;2 d后揭網,4~5 d后出苗,約10 d露出第1片真葉時移植。注意不能過晚移植,因為黃瓜根系再生能力弱,大苗移植會導致傷根、長勢差。
6? ? 田間管理
6.1? ? 肥分管理
根據苗的長勢、長相及各生長期需肥特點施肥,同時遵循少量多次、控促結合等原則。幼苗期(第1片真葉至第4~5片葉):培養莖桿粗、節間短、葉片厚的健壯植株,根據苗的長勢、長相,適當澆施1次水肥,此次采用人工淋施或膜下噴管噴施均可,用量為復合肥(15-15-15)75.0~112.5 kg/hm2。抽蔓期(第4~5片真葉至第一瓜坐住):此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行,對肥的需求量逐漸增多,可施1次復合肥(15-15-15),用量為225 kg/hm2。結瓜期(第一瓜坐住至拉秧):此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均旺盛,并逐漸轉入生殖生長,需肥量大,栽培上要防早衰、延長采收期,一般每10 d左右施肥1次,施高鉀復合肥(15-5-22)375 kg/hm2。由于黏壤土土質偏黏,故建議每次施肥時加適量能改良土壤的黃腐酸鉀或生物菌肥,通過安裝在膜下的噴滴管噴施。
6.2? ? 水分管理
黃瓜喜濕不耐旱,對水分的需求量大,科學管水是奪取高產的關鍵技術之一。廖? 凱等[5]研究表明,黃瓜初花期、初瓜期、盛瓜期分別保持55%~90%、75%~90%、75%~90%的田間持水量,可以獲得最高的產量與較好的品質,同時水分的利用率也達到了最大。因此,栽培上要保持土壤足夠濕潤、不缺水。當然黃瓜也怕澇,要及時排干田間積水;若遇高溫干旱要及時灌“跑馬水”,但不能漫灌,否則容易造成漚根。
6.3? ? 搭架、綁蔓、整形
瓜苗在4~5葉以前(即開始抽蔓前)需插桿搭架,一般以2~3葉時為插桿搭架的理想時間,一般要求桿長270 cm,在每株旁邊插1根桿,然后將相鄰的4根桿作為一個單位在距壟面高約145 cm處用尼龍繩捆綁在一起形成四腳的“人”字架;然后再用1條橫桿把每一個單位的四腳“人”字架連接并捆綁起來,使之更加穩固。綁蔓方法是每3~4節綁1次。同時,要摘除畸形瓜以及重病老葉,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
7? ?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綜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方法。
培養健壯植株是減少病蟲害的前提條件。應加強肥水管理,強調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進行平衡施肥及看苗長勢、長相施肥,特別注意防止氮過量,通過控促結合培養健壯植株,達到減少病蟲害的目的。
選擇適宜當地栽培、抗性強的品種是關鍵。比如津春4號,在當地栽培多年,抗病力強、耐寒性好。
當地主要病害之一是霜霉病,在雨天或霧天空氣濕度大時最容易發生流行,要注意觀察并及時預防。初發病時,噴氫氧化銅2000 1 000~1 500倍液;當病害嚴重時,用58%雷多米爾錳鋅或72%杜邦克露噴霧防治。角斑病是本地近年來危害最嚴重的病害之一,屬細菌性病害,用氫氧化銅2000 1 000~1 500倍液防治或用中生菌素噴霧防治。
青蟲類害蟲采用綠色防控技術,比如采用滅蟲燈殺滅成蟲及生物農藥蘇云金桿菌等噴殺幼蟲。
8? ? 參考文獻
[1] 徐顯亮.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2017(23):17.
[2] 韓景紅.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8(1):241-242.
[3] 童文君.津春4號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4(2):26-27.
[4] 孫振榮,王興田.設施黃瓜水肥一體化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6):65-66.
[5] 廖凱,范興科.黃瓜不同生長期水分效應及水分生產函數研究[J].節水灌溉,201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