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戶 朱世東 謝敏

摘要? ? 本文針對園藝植物組織培養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現狀,分析目前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運用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法在園藝植物組織培養教學中進行實踐研究。結果表明,該教學方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關鍵詞? ? 園藝植物組織培養;PBL教學模式;實踐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 G64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259-01
Abstract? ?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status of horticultural plant tissue culture,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is cours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PBL teaching method could fully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increase students′ knowledge improved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strengthened procedure of teaching.
Key words? ? horticultural plant tissue culture;PBL teaching mode;practical application;effect
植物組織培養作為一門現代生物技術,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廣泛應用于農業、林業、工業、醫藥業等行業,成為各項研究的重要技術手段,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
為了更好地進行園藝植物組織培養的教學,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結合自身特點,對園藝植物組織培養課程結構進行科學調整,并根據園藝專業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合理調整,取得了良好效果[2]。但教學模式仍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臺上講授,學生被動接受,師生互動較少。這種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不以學生為中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中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教師課前提出開放性的任務或問題,學生課外自學,課堂討論,最后教師引導歸納總結。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自我學習和討論為主,將學習置于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采用小組協作方式,共同交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為學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提供充足的時間和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團隊精神、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能力[3]。本教學團隊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園藝植物組織培養教學中,以期建立適應本課程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學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從而使現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保持一致。
1? ? 調查內容與方法
1.1? ? 對象與方法
將2015級園藝專升本(58人)設為對照班,采用課堂講授教學法(LBL教學模式),并結合多媒體教學。將2016級園藝專升本(58人)作為實驗班,采用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法(PBL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
1.2? ? 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
采用課程成績及問卷調查2種方法評價PBL的教學效果。實驗班與對照班考試卷、評分標準均相同,采用T檢驗對課程成績進行方差分析;采用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調查實驗班學生對PBL教學模式的評價。
2? ? 結果與分析
2.1? ? PBL教學對學生期末成績的影響
將2個班級的期末成績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實驗班成績在90分以上分數段的人數較對照班顯著增加,平均成績也顯著高于對照班的成績。
2.2? ? 問卷調查分析
采用無記名的問卷方式,實驗班共發出并回收問卷58份,回收率100%,結果見表2。實驗班對PBL教學給予了高度評價,所有學生均認為PBL教學模式可以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80%以上學生認為可以提高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自學能力與學習效率、閱讀文獻能力、溝通與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僅有6.9%學生不希望繼續采用PBL教學。
3? ? 討論
PBL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教學方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已廣泛用于高等教學領域,其顯著特點是改變學習主體,以教師提出的問題為核心,教師“授之以魚”轉變為“授之以漁”,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教師減少說教式教學,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多方尋求信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使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指導者[4]。
本教學實踐表明,PBL教學模式的主要過程為:課前教師提出問題,課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閱文獻并討論學習,課堂教師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共同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通過上述教學互動,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并有助于學生集體觀念的形成[5]。此外,PBL教學模式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還要求教師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和師職培養,并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精心備課。
4? ? 參考文獻
[1] 馬文生,栗孟飛,孫萍,等.PBL結合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在植物組織培養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雜志,2015,32(5):104-108.
[2] 宋江華,孫俊,方從兵,等.《園藝植物組織培養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1):5278 -5279.
[3] 洪森榮,柯維忠,尹明華.PBL教學法在植物組織培養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9,29(3):77-80.
[4] 洪森榮,尹明華,徐衛,等.植物組織培養教學中多媒體和PBL教學模式的應用[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5):299-300.
[5] 洪森榮,尹明華.CBL+PBL多媒體教學模式在植物組織培養教學中的應用[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