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摘 要:近年來,中考體育中絕大部分的學生都選擇了跳繩項目。每年有很多學生由于各種技術原因導致學生在跳繩過程中出現“卡繩”,降低1分鐘快速跳繩的穩定性和速率,影響學生體育中考的跳繩成績。為此,開展了針對學生跳繩錯誤動作的糾正動作策略研究,發現學生在2017年體育中考中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實踐證明:糾正1分鐘快速跳繩錯誤動作教學法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跳繩成績。
關鍵詞:跳繩;快速;錯誤動作;糾正
在小學階段,學生開始接受跳繩學習,對跳繩技能有初步掌握,但由于小學跳繩學習是慢速跳繩或者是花式跳繩的學習,其技術結構與快速跳繩不同,因此在初中的1分鐘快速跳繩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幾種錯誤動作,這些錯誤動作會直接影響跳繩的成績。針對學生在跳繩練習中容易出現的幾種錯誤動作,比如,手上的搖繩動作問題、身體的重心問題、腳上的動作問題以及上下肢的協調配合問題。我們決定從固定學生手拿繩柄的高度和角度、學習手腕“外翻內旋”的搖繩方式、改變學生搖繩的整個身體重心和固定學生的腿部動作等方面,來提高1分鐘快速跳繩的學習效果和中考體育跳繩成績。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實驗對象
珠海市第九中學2015級兩個班共98名初中一年級學生。(按自然班進行分組,實驗班49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2人;對照班45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3人。)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在本研究過程中,根據需要參閱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并對此進行分類整理及必要的統計與分析,為本研究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理論依據。
(2)實踐研究法:實驗中,課題組成員根據學生1分鐘快速跳繩中出現的四種典型的錯誤動作,設定不同的教學主題和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不同主題的課堂教學和各個重難點的突破作為案例進行解剖分析。實驗后,對各班進行跳繩成績的后測。
(3)體育測量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量,了解在新的教學資源下的學習效果。
(4)數理統計法:對研究的資料進行數據分類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論和建議
1.研究結論
(1)學生接受了小學六年的跳繩訓練,但是學生的跳繩技術基礎差,學生在接觸到快速跳繩時會出現很多種錯誤動作,總結如下:手上的搖繩動作問題、身體的重心問題、腳上的動作問題以及上下肢的協調配合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快速跳繩成績。在具體的教學中,分門別類將這幾類跳繩中出現的問題設計成不同的教學單元,分主題進行單元教學,教學目的性強,針對性強,效果好,能提高學生跳繩的技能。特別是手腕的外翻內旋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興趣高。
(2)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接受了1分鐘快遞跳繩的訓練后,跳繩成績都有所提高,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1分鐘快速跳繩成績都有很大程度提高,對照班的進步幅度沒有實驗班的大。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跳繩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由此得知:糾正跳繩錯誤的教學是兩個班級學生成績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
(3)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接受了1分鐘快遞跳繩的糾正訓練后,10秒、40秒快速跳繩成績,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跳繩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在1分鐘跳繩的卡繩次數上也有明顯減少的趨勢。10秒快速跳繩成績反映的是跳繩的速度,40秒快速跳繩成績反映的速度耐力,1分鐘跳繩卡繩的次數反映的是跳繩的穩定性。由此得知:糾正跳繩錯誤的教學可以顯著提高學生跳繩的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能力,從而提高學生1分鐘的跳繩成績。
2.研究建議
(1)影響跳繩成績的主要因素包括速度、速度耐力和穩定性。提高跳繩的成績需要從這三個方面加強訓練。重視學生在跳繩學習中各項技術基礎動作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短時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能力。1分鐘快速跳繩學習的初期要特別強調基礎技術動作的學習,這個技術動作的學習糾正需要花4周甚至更長的時間。
(2)手腕的外翻內旋動作是跳繩技術中的關鍵環節,學生不容易掌握,動作很容易變形,這個動作的學習要貫穿整個跳繩訓練中。手腕動作的糾正,開始學習時動作需要做完整,可以采取搖斷繩和刻意把動作做大的輔助練習。當動作熟練以后,這個動作要變小,逐漸形成“點”狀的原地畫圈的動作。
(3)學生的腳步動作練習,會形成全腳掌著地,或半個腳掌著地,甚至出現腳后跟著地的情況,這些情況都不利于跳繩成績的發揮。實驗中發現每周進行數次專業的腳下動作糾正專業訓練可以迅速改正學生的動作。
(4)糾正學生的動作之后,需要鞏固學生的技術技能,提高學生的速度和速度耐力能力,可以采用不同時間的短時間大強度的訓練來提高成績,比如:10秒快速跳繩訓練,目標不低于45次;20秒快速跳繩訓練,目標不低于85次;40秒快速跳繩訓練,目標不低于150次;一分鐘快速跳繩訓練,目標不低于220次。
參考文獻:
[1]廖平.一年級新生跳繩易犯錯誤動作及糾正對策[J].新課程,2015.
[2]譚金德.如何提高中學生一分鐘跳繩速度[J].都市家教月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