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學君
摘 要:課堂教學是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教學是枯燥乏味還是充滿活力,對于能否上好一節政治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最重要的動力,它會喚起學生內心對知識的真正渴求,它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人,而不是配合老師“表演”的“觀眾”。那么如何上好一節道德與法治課,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首先應該將關注點轉移到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興趣的養成方面。
關鍵詞:興趣;先導;活力
一、學生缺乏學習道德與法治課興趣的原因
學生不喜歡上道德與法治課,興趣缺失,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一)認識偏差
由于教師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時效性的教育,使大部分同學認識不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大部分同學認為道德與法治課沒有實際用處,學習它完全為了應付考試,平時老師講課聽一聽,考試之前在臨陣抱佛腳背誦老師所講過的知識點,只要能順利通過考試就可以了。學生在這種學習心理的主導之下,又怎么產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
(二)教學方法單一
長期以來,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常采用的是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小黑板、一張嘴的教學模式,加之道德與法治課的有關學科,有許多抽象的理論、概念、原理,一些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把這些抽象的理論、概念不加講解的灌輸給學生,如果教師一味地照本宣科,學生難免覺得厭倦。新課改實施以來,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改進,多媒體進入課堂,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但其不被重視的現狀,以及教師和學生過了那個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新鮮勁,課堂教學又恢復到了老師畫畫,學生背背的現狀。
(三)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
備課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些教師不明白備課的真正內涵,將備課同寫教案等同起來,甚至有些教師在開學的前一段時間,就把所有課程的教案都寫好了。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會以教材為軸心設計教學內容,不會考慮在教學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一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注重形式,可能會隨便抄寫老教師的教案,以應付檢查,而沒有真正考慮過到底怎樣才能上好一節道德與法治課。只是備教材,沒有做到相關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只是比較淺層次地理解教材,當學生問到一些延伸的課本以外的知識時,教師不能及時給學生恰當合理的回答。
二、提升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興趣的方法
(一)加強對道德與法治課重要性的認識
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重要性的認識,是上好一節道德與法治課的前提。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通過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政治學、經濟學等相關理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這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與道德素質,進而引導他們的行為朝著真、善、勇、美的方向去努力。當今社會,是人才型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型思維的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因為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為學生提供指導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夠形成良好的品格,這也是創新型人才必須的。作為學生,面對當前的社會大環境,只有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才能更好地走入社會、融入社會,進而在這個社會中有所建樹。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認識,利用一些恰當的例子,告訴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對于他們的個人發展來說,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只有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他們才有可能積極投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中去,才會對這門課程感興趣。
(二)改進教學方法
改進教學方法,是上好一節道德與法治課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死摳教材,簡單地復述教材內容,搞空洞的說教,這種教學方法是不能和學生產生共鳴的,更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正所謂,教無常法,要改進和創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要上好一節道德與法治課,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它的功能不但是結果啟發,更重要的是過程啟發。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運用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向學生“灌知識”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要對教材的掌握比較透徹,在教學中通過精心設置疑問或者其他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遇到不能解答的問題時,教師能夠通過引導、啟示的方式,使學生對不清楚的問題有了正確的認識。教師的作用是教會學生一定的思維方法,使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地位。
(三)做好課前準備
首先,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做好精神準備,要有良好的時間觀念,提前五分鐘進入課堂,可以利用這個時間組織班級紀律,以更好地進行下面的教學工作。其次,要做好知識準備。教師要真正意識到備課的重要性,不要存在簡單的應付心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將備教材和備學生緊密結合起來,在備課過程中,要將關注點轉移到學生的發展方向上來,而不是只注重知識,要設計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案來。教師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礎上,要多涉獵一些相關的知識,這樣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能講好知識,更能跳出教材,超越教材,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增強。
要想改變道德與法治課課堂沉悶、枯燥的狀態,教師就要努力的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活力,這才能達到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才能真正上好道德與法治課。
參考文獻:
[1]孫春瑞.以興趣為先導,積極探索技工學校語文教學新思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4):184.
[2]李延江.以興趣激發為先導 促進有效合作學習[J].小學教學參考,201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