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亞娟
摘 要:研究項目化教學案例的具體實施過程和細節,體會如何綜合利用信息化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評析項目化教學實施特點,思考如何讓學生在項目化教學中更真實地獲得知識并學會學習。
關鍵詞:項目化;案例;信息技術;教學
現代中國教育正處在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教育界一直嘗試著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去適應社會發展。如何創造一種輕松、愉悅,讓學生在沒有被各種考試等束縛的環境,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是現今中國應試教育下教育改革一直努力的方向[1]。
一、項目化教學設計綜合化
項目是一個面向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遠程協作學習項目,來自上海城郊結合部和市區的兩所學校,并攜同上海市閔行區弘梅小學(民辦務工子女學校),共同研究從不同社區出發抵達世博園區的最佳路線。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親自動手實踐和操作的過程中,運用所學的數學、英語、信息技術等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項目化教學強調學習是一個持續性綜合研究項目,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學到知識、技能和道德規范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信息化資源建構自己的新知,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上海參觀世博園區的最佳路線設計方案”這個項目設計中,可以看到現代信息化教育的思想已經注入其中,如何更好地將教育信息化,需一步步地在實踐中不斷改進。
二、項目化教學設計真實化
案例以“研究從不同社區出發抵達世博園區的最佳路線”學習項目,創設真實情境進行真實問題的探究。學生每個人都參與進來,設計實際可行的方案。教師提供教學環境,學生提出感興趣、有探究意義的問題,如“從本社區到世博園區哪條路線花費的時間最少(包括公交間隔時間、一天內不同時間段、雙休日、節假日)”。信息技術對項目學習的支持作用顯現出來,網絡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學生通過搜索引擎查詢資料的同時,可以和本校、外校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成立學習共同體,不斷拓展思維和視野。
推廣到其他學科,如中學語文、歷史、政治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全球老齡化、名牌效應、熱點時事評析、課外必讀中的人物及主題討論等:英語老師則可以將英語國家的文化、風土人情等知識融入語言教學中,討論比較西方與中國的傳統節日,組織學生通過調研來認識西方文化在中國的接受現狀,引發學生對文化沖突與文化融合的深層次思考[2]。
三、項目化教學設計過程清晰化
教學設計利用概念圖呈現過程,讓學生做到思維清晰問題解決流暢,同時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采用設計口號、組名、展示隊旗、分組、分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和探究的方式開展學習,賦予他們對自己學習和成人的責任,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精神,體現了學生既是問題解決者,又是意義建構者。
教師作為引導者,指導學生善于利用環境資源自主查找資料、進行深度學習,最優化地利用信息化資源。教師協助學生利用網絡協作平臺將論壇話題匯總,借助網絡信息傳遞的即時性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對交流的限制,進一步加強學習伙伴間的交流與協作,信息化技術為合作學習提供即時的支持作用。學生利用網絡問卷調研進行實際調查研究,網絡技術為學生順利開展真正的調研工作提供支持。信息化教學過程的清晰呈現,讓我們看到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協作、交流和調研工具的同時,也是學習者學習活動的手段,在匯報各組完成情況及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麻煩時,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呈現并進行闡述。
四、項目化學習工具與環境的多樣化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概念圖工具(MindManager)、作品制作工具(office、PLT)、網絡調查工具(問卷星)進行項目學習的結果匯報與呈現,期間盡可能提供所需資源和技術支持,為學生提供利用資源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導,協助學生利用豐富的信息化資源更好地自主探究學習。為了能夠支持所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為學生設計有效的學習序列和學習指導,開展有效的學生同伴協作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根據事件記錄的數據進行對比和計算選擇最佳方案,做出最有力的判斷,教師對學生的批判性選擇進行引導,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思維能力。學生走進社區宣傳,向學校宣傳實踐成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網絡技術的運用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五、項目化教學評價多元化
項目進程中,評價設計是不可或缺的。教學中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等多元評價方式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多元化的評價讓整個項目的學習在不斷反思中進行,不斷優化信息化手段,以更好地推進項目學習的進展。
教師是至關重要的,他們要善于從問題中發現問題,更好地引導學生向著科學探究的方向發展,學會尋求新知的同時學會學習。因此,信息化教學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強調在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創造與創新能力、協作能力、信息素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我深刻地意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要學會主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和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綜合分析,教育改革的有效實施需要我們不懈努力,在注重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視野,才能恰到好處地利用信息化資源實現最優化教學。
參考文獻:
[1]關松林.交流與融合:杜威與日本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趙珂.“知識論壇”及其在香港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和推廣[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11):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