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
摘 要:在美術課堂教學和評價中,教師應運用生本理念來提高美術課堂的魅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生本理念;創作;課堂評價
最早提出“生本教育”理念的,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郭思樂教授,他強調“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要高度重視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新理念。如何在美術課堂中運用“生本教育”理念,發揮課堂魅力,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筆者試著從課堂教學與課堂評價方式來闡述個人的一些教學實踐與反思。
一、課堂教學貼近生活,形式多樣,能使學生感受到與眾不同的快樂
在美術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我們應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同伴合作、師生互動交流過程中呈現出的各種行為表現、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
1.環節的巧妙安排,調動了學生主動與個性的交流
生本理念的課堂,需要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想要上得出彩,特別需要教師在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中的環節安排以及課后的教學反思等方面需花時間來思考、推敲。
在欣賞課《尋訪古民居》中,筆者一改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設計了以下四大環節:我感受—我交流—我展示—我收獲。“我感受”,學生領略其古民居的風采,說自己的感受。“我交流”,小組討論古民居,并把走訪時的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展示”,從建筑模式、建筑構件、造型藝術、裝飾色彩等方面展示介紹古民居。“我收獲”,請學生談談對保護古民居有什么好的建議和措施。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養成主動而有個性的學習習慣,這難道不是生本教育帶給我們的驚喜嗎?
2.教師的適時示范,燃起了學生技能與情感的火焰
課堂示范的內容與時機,教師要做恰當的安排。在同一內容,同樣的形式之下,如果示范的時機不把握好,就不利于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的培養,甚至有礙于學生的發展。
在上《手繪學習筆記》一課時,我是這樣上的。先出示兩張圖片,讓學生用3分鐘時間把它畫下來。學生的練習五花八門,大部分同學的畫面沒有整體感。接下來我就和學生一起分析原因,緊接著做了示范。此時,教師的有效示范,就是點燃學生激情的導火索,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3.開放的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繪畫與創作的激情
在組織教學上,教師如何做到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需要教師自身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在美術教學中,我采用較為開放的內容,引導學生投身于豐富多彩的生活。校園中的一草一木,操場、教學樓也都可以作為美術學習的大課堂。
如《手繪校園風景》,以前我常常自己拍幾張校園的照片,課堂上讓學生畫照片。這樣不僅使畫面的構圖、取景有了局限性,更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生本理念的引領下,我嘗試著讓孩子們到校園的各個角落,尋找校園美景,并把它畫下來。作品的形式、內容豐富了,學生很認真地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里畫畫。我逐漸明白,只有讓孩子親身感受與體會校園的美景,學生的創作效果才會達到最佳。
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不管我們采取了什么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只要能“以生為本”,走下講臺,走進學生,就能使教師的“教”真正為學生的“學”而服務,使美術課堂教學向著師生“互動交流,共同發展”的方向靠攏。
二、課堂評價自主創新,豐富多樣,使學生體驗到奮發向上的情境
在生本理念的引領下,我認為應該有學生展現學習成果的瞬間,讓學生在課堂評價中體驗到奮發向上的情境。
1.展評——愉悅的情感體驗
作為美術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的重要環節——作業展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動態的交互評價,起到了以“展”代“教”的作用。學生在觀“展”的過程中,得到的不僅僅是愉悅的情感體驗,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啟迪和升華。
在《中國畫》這一單元,上完4節課后,筆者布置了一個單元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筆墨的濃淡、明暗虛實的呼應、線條的交錯、形體氣勢的開合,都成了學生的討論話題,同時也讓孩子們領略了山水畫的畫面意境和人文內涵。
2.互評——輕松的角色轉換
主動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是生本教育的重要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引導下,每位學生對自己面前所描繪的事物都能作出很好的自我評價,從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在《線條的魅力》作業評價時,選擇了在技法運用、形象表達與創意特色等方面各有千秋的作業,讓學生試著將個人的審美與認知表達出來。教師在此過程中的因勢利導,補充與完善了學生間的評價,以討論的形式,鞏固了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3.情境——視覺的美感培養
在教學中,良好的學習環境,會推動著人們去實現自我力量和藝術力量,使他們形成一股合力,推動著一個人整體素養的提升。
在《迎接新的一年》里,我是這樣做的:學生分組自主選擇窗花、掛飾、拉花、面具等。根據制作的作品,小組討論該布置在教室的什么位置、如何擺放、如何張貼,怎樣才能在布置中達到最佳效果。筆者還利用學生制作的面具,開了一個簡單的派對。這些情境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策劃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眾所周知,當學生自己用心完成的美術作品被教師和同學稱贊,特別是作為優秀作業展現在大家面前時,他們會有一種被肯定的愉悅感,而這又將成為一種巨大的推力,推動著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次的美術學習活動中,這樣學生的學習就進入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作為創造性生本教育課堂主陣地的美術課堂,教師一定要利用其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開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初中美術教育作為義務教育中的一個必修課程,有必要通過生本教育來完善美術課堂的教學,讓每位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資料: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徐有富.治學方法與論文寫作[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李力加.名師如何煉就名課[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