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摘 ?要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作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10萬+”的閱讀量、點擊量和點贊量,與其極有特點的新聞標題息息相關。此文章對該微信公眾號2018年共計8 641條新聞標題進行分析,標點巧用、語法結構多樣、數字標題運用、短句口語化以及網絡流行語的融入,既實現了主流媒體獨有的威信,又滿足了讀者的心理需求。
關鍵詞 ?新聞標題;微信公眾號;標題特點;語法結構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9-0123-02
人民日報官方微信訂閱用戶早在2017年3月份突破1 000萬,推送的新聞閱讀量大多是“10萬+”,偶爾閱讀量和點贊數“雙十萬+”,其微信公眾號中的新聞標題具有其特點對閱讀量的龐大具有貢獻。
1 ?標點巧用,吸引讀者閱讀
從“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看,其新聞標題中頻繁使用省略號、問號、感嘆號等標點,巧妙地表達了新聞內容,設置了懸念,抒發了感情。
在標題中使用省略號,作用主要有:第一,用省略號代替標題關鍵新聞要素,設置懸念,如:“心酸!老人擺地攤等兒30年,終于找到了,可是……”,這個標題用省略號代替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第二,根據新聞標題需要,保留必要部分,省略不必要部分,如:“備戰考研吃一年外賣,滴滴司機爽約錯過最后考試……”,新聞標題表述部分新聞事件,用省略號代替不必要新聞事件。第三,用省略號表示新聞事件或行為的延續性或未說完的話語,如:“冷冷冷!太震撼了,不敢相信這是廣東…”“救命!國防部想把我笑死……!”從省略號來為讀者留白空間想象,調動讀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標題中使用問號的用途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反問,標題本身一方面反映了新聞媒體對新聞事件的態度和報道立場,另一方面也說出了讀者的心聲,如:“研究生考試又雙叒叕出‘事故,咋回事?”第二種是疑問,直接通過標題提出問題,吸引讀者帶著問題點擊進去閱讀,如“完成任務后,航母遼寧艦鳴笛一分鐘向他致敬,他是誰?”將文章中最關鍵、最吸引人的部分以問題形式提出。
在標題中使用感嘆號,一方面是強調內容,另一方面是表達感情。如“認住她!人販子‘梅姨還在逃!涉多起拐賣案”兩個感嘆號強調新聞標題中的關鍵內容;“專坑大學生!這伙騙子太缺德!”前面的感嘆號強調新聞事件,后面的感嘆號表達了媒體對該事件的憤怒,也是讀者的心聲。
2 ?標題語法結構多樣化
標題的句子組成成分大致可以分為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六種。將標題成分對照新聞六要素進行分析,主語部分是點明新聞關鍵人物或新聞發生地點,謂語部分主要是對“何事”“何時”“何因”“何果”“何地”要素的闡述。
在《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新聞標題中,主要可以分為簡單性結構標題和復雜性結構標題。簡單性結構標題主要是指由單個成分構成的標題,又可分為固定簡單性結構標題和臨時簡單性結構標題。
固定簡單性標題主要分為獨詞標題和專名標題。獨詞標題是最小的獨立音意結合體,從詞典中選取一個字或一個詞,受眾將其看作表意完備的“句子”,即單詞句。如“敬!”“暖!”“強”,這種標題是高概括性標題,選取新聞中最有特征的部分,概括新聞事件,簡單明了表達媒體立場或受眾感受。專名標題是指用特定人名、地方名、事物名稱充當標題,如“幸福長街40號”等,將新聞要素中最具典型意義或代表性、突出性特征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的名稱作標題,直點新聞主題的價值。而臨時簡單性標題是指由一般性短語臨時構成的標題,句子表現形式主要由常見結構組成,比如偏正關聯合關系、同位關系等詞性結構標題。如:“一個人開始高度自律的4個跡象”“創新中國一分鐘”“我們的40年”等,在《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新聞標題中,此類標題較少。
復雜性結構標題是相對于簡單性結構標題而言的,由多個語法成分構成,或是由多個完整句子構成,是《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新聞中的常見標題結構,一個標題,多個語法結構,多個句子成分。如“我們都是追夢人!習近平新年賀詞,這些人溫暖人心”“女子探望生病閨蜜,拿起對方手機玩,無語一幕發生了”等。在標題中,點明重要新聞要素,用幾個簡單句講新聞內容概述出來。
3 ?數字運用,凸顯新聞價值
數字化標題不僅在紙媒上經常使用,在微信公眾號新聞標題的使用中出現頻次較多。新聞標題通過數字的使用,一種是表示時間點,一種是表示時間段。如“2019年1月1日起,這些新規將影響你的生活”,通過的使用,強調時間點的重要性,凸顯新聞要素;“改革開放40年,這9條啟示你一定要知道!”,強調時間段,吸引了這個時間段的受眾注意力,把受眾帶入到這個時間段中體會新聞傳達的事情或感情。
用數字來做區別詞,代表的一個同屬性群體或者同一時代的人群。如“90后女博士僅私企工作兩年任副市長,官方回應來了”,用時間來劃分時代,從而吸引與這個時代相關的受眾聚集起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又如:“我,985博士,每天被00后作業虐哭……”,用“985”來定義一個高知識水平的群體。
用數字來直觀醒目地說明新聞的價值性,更加準確具體地表達新聞內容,更具說服力。如“8 000噸危險廢棄物埋地下!江蘇泰興復墾土地騙局曝光”“撐不住了?市值蒸發3 900億美元,iPhone迎史上最大優惠”,通過龐大地數字來說明新聞事件的影響力。
4 ?標題短句口語化,簡潔傳遞信息
為適應互聯網時代受眾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各大黨媒均在積極嘗試轉變文風,這個革新首先表現在標題上。微信公眾號作為受眾空余時間消遣時的閱讀內容,《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中的新聞標題大多使用口語化的闡述方式,避免過于官方嚴肅的新聞標題,用群眾口氣話新聞,讓新聞標題接地氣、貼近群眾。
口語化標題體現在用第一人稱說話,如“這一年,謝謝自己”“我們都是追夢人!習近平新年賀詞,這些人溫暖人心”,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將新聞感受傳達出來,既表示新聞媒體的立場,也直接抒發受眾的心理感受。
將受眾切身感受到的感受用在標題中,用口語化的形式貼近群眾。如“冷冷冷!太震撼了,不敢相信這是廣東…”。有的標題以受眾提問、媒體回答的形式,將主要新聞要素凸顯出來,“早上先刷牙還是先喝水?最糾結的30個問題有答案了”。口語化標題將感受放在第一,再講述新聞事件,如“驚險!一公交車乘客再搶方向盤!對面一輛大貨車正駛來……”“痛心!這8人均已遇難”。
用口語化的標題吸引讀者,用貼近讀者的標題表現人情味和親和力。通俗、口語、輕松不代表低俗,而是盡可能將媒體和讀者的情感和價值感體現在標題中,建立媒體與讀者之間的信任感。
5 ?趣用網絡流行語,緊跟時代潮流
隨著網絡文化的出現和發展,各大黨媒也開始運用網絡流行語,這些趣味語句融入微信公眾號的新聞標題中。如“本周外交部記者會華春瑩連“懟”五天,引起極度舒適”“美國政府又叒叕‘關門了”“又一“掃地僧”火了!保潔阿姨3D黑板報驚艷全網”等,大量的網絡詞匯融入標題,用活潑親民的方式獲得受眾的認可。
6 ?總結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作為全國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媒體,其微信公眾號新聞標題在網絡時代的成功轉型,對其他省市縣主流媒體的微信公眾號新聞標題的轉型具有借鑒學習意義。標點巧用、語法結構多樣、數字標題運用、短句口語化以及網絡流行語的融入,既實現了主流媒體獨有的威信,又滿足了讀者的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田連友.淺析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標題創作[J].中國報業,2018(20):52-53.
[3]張玲玲.微信公眾號標題制作策略研究——以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為例[J].新聞知識,2018(9):60-62.
[4]羅瑩.紙媒微信公眾號新聞標題中的數字修辭研究——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5):126-129.
[5]黃婷玉.微信公眾號新聞標題制作策略分析——以澎湃新聞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7,3(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