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賓
九年級學生面臨著沉重的中考壓力,在此背景下,原本即處于課程邊緣的體育課便更不為師生所重視,而體育課堂亦不外乎為單純熱身之后的自由活動,甚者直接被文化課代替。所以,在此特殊階段,體育課亦應做出一定的整合性調整,真正以學生體育重要意識的培育為前提,以其身體素質的提升為目標,以在緊張備考之外快樂情緒的激發為宗旨,通過教師體育觀念的滲透、集體游戲活動的開展與身體鍛煉綱領的確立,建構九年級快樂體育課堂。
一、教師體育素養——詮釋體育參與重要性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學科態度、興趣與知識的由來大多依托于教師,且積極的學科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主體對此學科重要性的認知或興趣感的建立。關乎前者,空洞的說教不足以引領學生的學科觀念,而應真正發揮教師專業的體育專業知識與素養,進行證據充足、理論深入而又滿具幽默感和言辭魅力的說理。初三學生具有強大的理論吸收力,但其前提是理論本身的可靠性與吸引力。
例如:在跑步訓練前,我會向同學們介紹內容豐富的田徑知識或關于此的事例。諸如“美國著名艾奧瓦大學在健身與死亡關聯項目的研究中發現:與不跑步者相比,平均每周跑兩個小時,堅持40年,累計時間不超過6個月,即能將早逝風險降低四成,預期壽命延長三年。在此科學研究數據背景下,在當今物質社會的極大發展使得對身心健康、舒適與生活品質的追求理應提升至一定高度的時代趨勢中,跑步幾乎成為一項象征生命、生活與健康蓬勃向上發展的全民運動。夜跑、馬拉松,甚而是與文化傳遞、民族國家交流相結合的創新型《奔跑吧》大型欄目的舉辦播出,此皆為重重的表征。跑步和運動揮灑的汗水、對肌肉的強健帶給身心的快樂是靜態的文化課學習永遠無法替代的。生命給予了我們一個有時限的體驗世界的機會,而所有美好的靠近你的前提是你須得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活潑的心靈來感受美好帶給的快樂”。這樣與理論研究、現實生活和學生實際相結合的講解無疑是學生關于跑步、運動與健康的良好啟蒙。
二、集體游戲活動——群體效應催生快樂感
在引導學生明晰體育參與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之后,對其體育參與興趣的培育便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傳統單調嚴肅的秩序性課堂授課顯然無法契合學生此階段的心理需求,亦達不到良好的實施效果,而體育游戲卻憑借其靈活開放的形式與內容成為催生參與者體育參與興趣的有效助推。且集體化的體育游戲能夠為學生建構一個難得的室外互動平臺,讓其在彼此的接觸中和在具有帶動性的群體效應作用下產生由來于體育的快樂感。
例如: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同時讓其在體育課堂上獲得壓力的緩解與身體、心理和話語的釋放,我組織同學們進行了這樣一個“隊列”游戲:所有同學圍成圈。游戲開始,教師指定一人按照順勢針或逆時針方向開始游戲。第一位同學說“立正”,但同時要做出稍息的樣子,在此之后,第二位同學緊接著說“稍息”,但同時要做出立正的樣子。第三位同學接著說:“向左轉”,但同時發出的動作為向右轉,第四位同學接著說:“向右轉”,但是發出動作為向左轉。如此立正—稍息—向左轉—向右轉不斷循環,發生錯誤者可淘汰,亦可表演一個節目繼續參與游戲。要求為:講話與動作必須同時發生,且兩人之間的間隔時間不能過長,違者按失敗計。在此過程中發生的同向口令與動作、節目表演、淘汰連連、頑強“奮戰”等共同營造了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無疑亦給同學們帶來不可多得的集體室外活動和游戲的快樂。
三、身體鍛煉綱領——體能增強貫徹整個課堂
“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是體育課程永恒不變的宗旨追求,且面對正處特殊階段的九年級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組織恰當的體育鍛煉以放松精神、活動肌肉、避免久坐帶給的身體危害,亦為此宗旨之下的必然。但此仍需與快樂理念相結合,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和心理情緒下,實現體能水平的逐步提升。
例如:為鍛煉同學們的奔跑能力和反應能力,我組織同學們進行了“喊號追人”的游戲活動。具體規則為:所有學生圍成圈,其彼此間保持一定間隔。教師任意指定一人當排頭,從排頭開始1—4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依次報數,并要求每人記住自己的號。游戲開始,每人按規定方向沿圓圈勻速慢跑,在跑步過程中當聽到教師喊某號,如“2”時,所有“2”號的人立即離隊從隊外沿圓圈快速去追趕前面的同號人。在跑回原位之前用手觸及前面同號者得1分,若無法觸及,則跑至原位處,重新開始游戲。在行進到一定時間后,按號分組,統計每組得分,分多者勝。如此的活動設計不僅具有形式內容的趣味性,且其巧妙地將跑步活動融入其中,同學們的跑步熱情和主動性在快樂情感的帶動下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身體素質借此亦得到了有效的增強。
“體”是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其象征勇與力、象征蓬勃的生命激情與生活熱情。在此九年級學生特殊的成長階段,體育教師應以此理念為綱,通過體育參與重要性的詮釋、集體游戲活動的開展與身體鍛煉目標的確立,營造快樂氛圍支撐下的有效體育課堂。
參考文獻:
[1]李江強.略談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情緒的因素[N].發展導報,2018-12-18(20).
[2]李斌.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分析和優化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9(3).
[3]李彬.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度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