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公共圖書館讀者失信情況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實施信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對策,以期提高公共圖書館的信用管理能力。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讀者信用;信用管理制度
1 引言
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公共圖書館讀者數量呈持續上升趨勢,尤其在推進總分館建設和區域流通建設后,各地圖書館的讀者資源和館藏資源進一步融合,這給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逾期不還、圖書破損、圖書遺失等情況屢見不鮮,除此之外,各地圖書館還紛紛取消逾期費,弱化了對讀者失信行為的制約力,因此,制定相應的讀者信用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
2 讀者信用
信用一詞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并隨著時代的進步其含義也變得日益豐滿。《辭海》(1941)對信用的解釋是:信用即以誠信任用人也,意為對于他人信任其能守約束之謂,如今信用經濟日漸發達,凡百事業,均以此為基礎。讀者信用主要是指讀者遵守承諾,從而獲得圖書館的信任。從狹義上看,讀者信用作為圖書館工作中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是通過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借閱、續借、還書、預約等行為,反應了圖書的所有者,在契約關系的約束下,把圖書暫時交給對方使用的債權債務關系。從廣義上看,讀者信用是一種主觀上的履約意愿和客觀上的履約能力的統一,是指圖書館和讀者雙方之間,以謀求共同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建立在誠實守信基礎上的意愿和能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行為規范。
本文對讀者信用問題的研究,是立足于從公共圖書館的特征出發所提出的狹義的信用。
3 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
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是指圖書館為增加讀者數量,提高讀者借閱量而進行的以借、還書為主要手段的管理活動。具體來說,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是指圖書館的信用管理部門通過對讀者進行調查、授予相應的信用額度,并保障圖書的正常回收,使圖書館的圖書資產不會流失。讀者信用管理的基本目標是公共圖書館以降低信用風險為前提,使借閱量和風險達到一個最佳平衡點。具體措施包括:1)建立信用管理部門,制定信用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圖書館管理素質。2)強化讀者管理,主要是對讀者信息進行搜集及分類,防范信用風險。3)確定信用政策,通過對讀者信息的分析,進行授信決策。4)加強圖書管理,減少圖書逾期、破損、遺失等現象。5)建立績效考核制度,這對讀者信用管理工作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4 公共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1)讀者準入門檻較低,僅需要繳納押金即可借書,部分圖書館甚至不需要押金。2)圖書借閱周期一般為28天,續借可以再延長28天,導致還書周期較長。3)推進總分館建設和區域流通建設后,其它圖書館的讀者也可以來借書,增加了信用管理的難度。4)大部分圖書館規模較小,人手不足,未專門設立讀者信用管理部門。5)未重視政府政策的變化,如取消滯納金后,信用政策也未隨之調整。6)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公共圖書館信用信息共享程度不夠,信用信息公開嚴重滯后。7)信用的信息收集、標準制定、評級結果應用缺乏統一。由于各地制定的不良行為評判標準各不相同,評價方法也不同,導致信用資源無法共享。8)讀者信用體系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法律法規作保障,目前各個部門對有失信記錄的個人通常采取曝光公示、限制其高消費等辦法,對其進行失信懲罰,但懲罰力度依然十分有限。
所以,許多公共圖書館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讀者信用管理體系。
5 公共圖書館實行讀者信用管理的實施
讀者信用管理應該是全過程管理。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讀者信用管理一般包括讀者信用情況調查、授信決策、圖書催還這三個階段。整個流程主要就是通過調查讀者的信用情況,經過分析后確定讀者的信用額度,最后進行外借圖書的催還工作。
5.1 讀者信用情況調查
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自建讀者信用數據庫和與第三方征信平臺合作。1)自建讀者信用數據庫。讀者管理是圖書館成功實施信用管理的基礎。雖然在為讀者注冊辦理借閱證時就初步建立了讀者信息數據庫,但尚未對讀者信息進行統一的分類整理,導致讀者信息數據庫的信息顯得十分凌亂。館員需要通過采集讀者的學歷、職稱、職業、工作單位等基本信息來對讀者進行初步的評估,后期根據讀者的借閱記錄、失信情況和其它信息進行調整。2)和第三方征信平臺合作。目前各地政府大多都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但在具體對接上存在很多問題,使信息調查工作難以展開。而第三方征信機構已日趨成熟,目前已有較多的圖書館與第三方征信平臺合作,如芝麻信用在600分以上便可以免押金辦理電子證,免費借書。
5.2 讀者授信決策
在掌握讀者信用情況的條件下,對讀者行為進行評價分析。我國大多采用國際上通行的“四等十級制”信用評價等級表,公共圖書館可在“四等十級制”的基礎上略作簡化,并結合當前公共圖書館的現狀,確定出讀者的信用評價等級符號及其含義。此后應定期進行調整,若該讀者借閱量大,且按時歸還,可提高其評價等級,調整其借閱冊數、借閱期限以及圖書館活動的優先報名權等,反之則應降低,以示懲戒。
5.3 圖書催還
讀者信用管理的目標是擴大借閱量的同時降低信用風險并盡快回收圖書。人們普遍認為圖書催還管理就是催還逾期圖書,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其實外借的圖書應分為未到期的圖書和逾期的圖書,加強對未到期圖書的管理可以降低風險和將來的催還難度。比如在圖書到期前五天便可通過短信服務平臺提醒讀者還書日期。發生圖書逾期后,則應分析原因,如果是因為讀者近期有事無法抽空還書,可再給予讀者一些時間。如果是因為惡意拖欠不還,可暫停該讀者繼續借書的權利。此外也應通過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海報等形式加強信用宣傳,營造輿論氛圍,提高讀者守信意識。
6 建立讀者信用管理績效考核制度
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能推動讀者信用管理部門的每一個館員自覺地為預定的績效目標而奮斗。在制定績效考核制度的過程中,信用部門負責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要負責設計績效考核制度的整個框架流程,還要考慮到管理過程中的一些細節,這對負責人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建立正確的讀者信用管理績效考核制度,其關鍵因素在于選擇正確的評價指標,這會大大促進信用管理工作。
7 結論
信用管理在諸多西方國家已普遍應用,但由于傳統觀念以及國內信用環境的影響,信用管理在我國還比較陌生,這也影響了讀者信用管理制度在公共圖書館領域的實施。這不僅需要整個社會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體系,同時也需要各行各業內部建立科學的信用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張燕青.公共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模式及案例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7(3):123—127.
[2]張弛.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建設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4:192.
[3]劉菲.高校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3):3-5.
[4]任家樂,雷若寒.讀者信用制度的目的深化與思考[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4(6):52-53.
作者簡介
丁年,無錫市梁溪區圖書館,副館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