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人們對圖書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編作為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內容,傳統的采編思維方式、工作模式和職能不再適用,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讀者需求。應用大數據思維和大數據技術轉變采編模式和職能,可以創新采編工作,及時掌握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圖書館綜合服務水平,有助于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闡述了新時期大數據與圖書館工作深入融合的重要意義,分析了基于大數據下的圖書館采編模式與職能轉變,并且探討了采編工作應用大數據的具體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圖書館;大數據;采編模式;職能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個領域發展都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如何更好的應用大數據思維與技術,實現領域創新改革成為關鍵所在。圖書館工作也不例外,大數據下的圖書館采編模式和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用戶需求朝著多元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加強對大數據的研究應用,能夠更好的分析、處理各種數據,提升采編效率和質量,滿足圖書館建設發展需求。由此可見,分析基于大數據下的圖書館采編模式與職能轉變對于現代化圖書館建設發展來說十分必要。
1 新時期大數據與圖書館工作深入融合的重要意義
1.1 大數據的廣泛應用與快速發展
大數據是社會與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成果,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方法,能夠搜集海量信息,并且快速整合篩選出有價值的數據信息,被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實際工作中,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大數據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受到各界人士關注與推廣實踐,比如人們可以通過相關軟件分析飛機票的價格趨勢,從而選擇最為適宜的出行時段,不僅節省了出行成本,也提高了出行效率。又比如,人們利用智能手環這一先進的穿戴裝備,結合其所呈現出來的睡眠質量、心跳速率、熱量消耗等數據分析,及時掌握自身身體狀況,有助于身體素質的提升,這些都是大數據與當代人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未來,大數據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基于此,圖書館必須要認清形勢,緊跟大數據的發展腳步,不斷創新改進,才能夠增強圖書館功能與價值,提供更加優質的圖書館服務[1]。
1.2 大數據下的現代化圖書館
將大數據與圖書館工作結合到一起,能夠樹立起全新的思維方式,挖掘出海量數據之間的密切聯系,深度分析并且動態管理各種相關數據,了解數據之間的隱藏規律和關聯性,進而準確預測出圖書館建設和發展方向,保障圖書館得以穩定運行與良好發展。基于大數據下的圖書館采編工作能夠提高效率、質量,構建現代化的用戶與圖書館數據共享平臺,搜集并剖析用戶數據,科學合理的歸類并且進行數據細化,為用戶提供精準的服務,形成在大數據支持下的個性化服務體系,這對于圖書館的長足發展以及圖書館資源使用價值來說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2 大數據下圖書館采編工作模式與職能的主要變化
雖然大數據的應用改變了圖書館采編工作模式和職能,但是無論怎樣變化,圖書館采編工作都要時刻堅持以人為本原則,高舉為用戶服務的宗旨目標,從提升用戶滿意度角度出發,正視采編模式與職能的變化。
2.1 采編方式的革新
傳統的圖書館采購模式主要有現場購買和與預定書單這兩種,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中需要購買的數據庫資源多為直接有廠家供應,采購方式的單一陳舊影響了圖書館資源的積累和有效使用。在采購環節利用大數據技術和思維能夠科學管理分析各種數據,挖掘采集工作中大數據的價值,實現了信息采集方式的多元化發展,提升了采集量和采集效率,通過各種大數據采集軟件的使用,達到了更好的數據采集效果,革新了采編方式。
2.2 趨于非結構數據化的采編過程
當代圖書館用戶在借閱過程中,不僅局限于想要獲取更多資源信息的需求,也想要通過這些信息解決更多問題,所以用戶的借閱范圍逐漸擴展,由以往的文獻借閱為主過渡到包括熱點新聞、實時動態等多方面內容的咨詢借閱,此外,用戶度數據之間的觀臨行也越來越重視,這也是改變采編工作的一個主要因素。圖書館采編工作不能再以文獻資料的印刷為全部工作重心,而是要在保證結構性強信息印刷充足的同時,結合用戶需求加大網絡數據、電子文獻、各種熱點事件等非結構數據化信息的采編和提供,將采編工作視為用戶與資源之間的一個橋梁和中介,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多便利條件。
2.3 不斷擴大的采集規模
近年來,大數據時代下的圖書館采編范圍和數量逐漸擴大,并且呈現不斷上升的發展態勢,為了給用戶帶來高質量的各種資源,勢必要花費大量的采編時間細致全面評價和分析各種數據信息[2]。快速增長的數據量給采編工作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和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充分發揮出這些數據的功能和價值,已然成為圖書館采編工作的迫切問題。
2.4 服務職能的延伸
現如今,人們對于手機、筆記本等智能移動終端設備的應用越來越頻繁,更加便捷的搜尋所需求的各種信息,圖書館面臨服務職能延伸的改革機遇。采編過程中結合用戶數據分析,主動給用戶提供推薦服務,通過二維碼、APP等先進技術實現與用戶之間的交流互動,拉近圖書館采編工作與用戶之間的距離,讓服務可以在大數據與互聯網的支持下,隨時隨地進行,讓用戶可以體驗掌上圖書館、個性化服務訂閱等更多的優質服務,切實延伸圖書館服務職能。
3 圖書館采編工作中大數據的有效應用
3.1 重視讀者需求,樹立大數據理念
圖書館采編工作人員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讀者多元化需求和個性化需求的掌握,樹立起大數據理念,豐富資源內容和質量,創新信息組織方式,將人文屬性添加到信息采編以及信息加工中,滿足讀者動態變化的真實需求。細致統計用戶數據,了解用戶關注熱點和閱讀傾向,針對不同的用戶特征,制定出與之相對應的閱讀單推薦服務,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3.2 建立健全的采編數據管理制度,提升采編價值
無規矩不成方圓,圖書館的采編工作也是如此。圖書館要從實際出發,結合目前采編工作應用大數據的具體情況和服務水平,建立起健全的采編數據管理制度,將分析與存取數據納入到采編工作要點中,盡可能將數據加工周期縮短,促使采編工作朝著“管理工作”方向過渡轉變,而不再是單一的“業務工作”,嚴格落實制度的執行和貫徹,充分挖掘出采編工作的新功能與新優勢,提升采編工作價值。
3.3 學習先進大數據技術,與時俱進改革發展
時代在不斷變化,大數據技術也在不斷更新發展,圖書館采編工作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積極學習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將其實踐應用到具體工作中,與時俱進的改革發展,借助大數據特點優勢,提高采編效率,豐富采編工作職能。圖書館采編工作人員要具備“終身學習”精神,通過參加各種相關技能培訓活動,提升自身應用大數據技術的水平,掌握更多大數據理論方面的知識,不斷將自己學習到的先進成果和優秀經驗融入到本館采編工作過程中,促進采編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大數據下的圖書館采編模式與職能與以往大不相同,只有樹立起大數據思維,加強大數據應用力度,才能夠充分借助大數據優勢優化采編工作,促進圖書館服務個性化發展,延伸拓展服務職能,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玉.大數據時代圖書館采編工作發展對策探討[J].卷宗,2019,9(8):59.
[2]黃曉白.基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采編服務創新性研究[J].科技風,2018(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