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改麗
摘 要:文化館作為公共服務性單位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為地方群眾提供文化活動指導、培訓以及活動的場所,其文化服務效能的提升對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以及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有著重要意義。就目前而言,部分地區文化館存在著人才缺乏、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本文旨在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進一步提升文化服務效能。
關鍵詞:文化館;服務效能;提升思考
文化館是文化工作具體實行的重要載體,以服務人民、社會為重要原則,其主要的工作職能有:為人民群眾提供基礎公共文化服務、組織引導公共文化交流活動以及整理保護民間優秀文化遺產等。整體來看文化館除了是國家政策方針重要的宣傳站之一,還是豐富群眾文化知識的輔導中心。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對于文化館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因此要充分發揮文化館的服務效能。筆者將先對現今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再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
1 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效能存在的問題
1)資金投入不足。文化館的建設工作離不開資金的投入,資金投入不足也就導致文化館在工作中并不能全然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F行文化建設的主導單位是政府相關部門,以致于在文化館建設過程中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由于投入渠道的單一性,使得部分地區的文化館建設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從而影響到文化館的群眾文化服務效能。尤其表現在一些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隨著政府對基層文化館建設工作的重視,任務不斷拓展而投入增加,以致于部分鄉鎮政府降低了投資的動力,部分單位出現入不敷出的問題,從而影響到文化館的整體建設與發展。
2)文化隊伍質量不高。提高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效能的關鍵因素在于人才的選擇與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涌現了不少的文藝人才,只是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等因素的影響,不僅不能留住外來人才,本地人才也受到發達地區的吸引而流失。最終導致作為大眾文化傳播單位的文化館存在專業人才缺少的問題,由于任職人員素質相對不高而導致文化館引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這一職能并不能高效的發揮出來,從而影響到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效能。
3)服務內容與形式缺乏新意。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審美以及文化鑒賞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而部分文化館在展開公共文化活動時并沒有適應時代的發展,存在形式較為單一、內容相對單調等問題,實際展開的文化活動缺乏感召力以及吸引力,不能滿足當下人民群眾對文化服務的要求,進而對文化館的服務效能產生不利影響。
4)文化館疏于管理發展不平衡。隨著政府部門對基層文化館建設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區域間還是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部分發達地區的文化活動規模以及產生的社會效益要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這種不均衡的發展狀態不利于整體文化館服務效能的提高。再就是部分文化館管理不當,部分公共文化設施場地被出租挪用,導致文化設施的實用面積有所縮減,部分功能區沒法開展,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效能將會有所下降。
2 提升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效能的相關措施
1)建立聯動服務機制。文化館的聯動服務機制主要是指以文化服務為主導,探索新的工作模式打破區域限制建立全體機制。充分整合文化館內所有的硬件資源以及創作、人員等軟件資源,讓各項工作有機的融合起來但是又不缺乏自身特性,以此最大限度的發揮文化館的職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這里的聯動不光包括縱向省市縣還包含橫向其他各省省區。
(1)資源聯動。資源聯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首先要整合現有文化設施資源,以地域文化特點為立足點建立能與之適應的文化設施,再對相鄰各縣的文化資源進行考量,避免重復建設的問題出現。此外省市級的文化館應對小型活動區域提供一定的支持,做到區域間互補;其次就是整合人才資源,這就要求建立相關的人才資源庫,切實掌握當地文藝工作者的大致情況,方便管理者與創作者進行溝通,為基層文化館公共文化活動的展開提供人才支持,此外還要對文化館內的專業人才進行輪崗培訓,讓人才能夠了解到最新的工作模式與方法,順應時代的發展切實了解到人民群眾不斷變化的文化需求,開發出適應當地的公共文化活動;最后就是整合信息資源,對優秀的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并進行信息化處理記錄到資料信息庫中,提高優秀文化的傳播率,實現其深度開發與高效利用的進行,同時還應建立相關的溝通網絡,方便工作人員相互溝通。
(2)品牌活動聯動。文化部有明確提到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應為連續舉辦三年及以上的主題文化活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現存品牌活動的質量。一個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歡的品牌活動的建立,內容上不光要從人民生活中吸取營養,還要依靠省市縣的文藝人才通力合作結合各項優勢才能完成;此外在搭建文化活動平臺時,應聯動各方資源,保證人民群眾參與其中,必要時可以讓群眾登上舞臺成為主角,讓人民群眾更為直觀的感受到當地文化特性,同時文化館可以利用群眾業余文化活動時間對其進行輔導,提高人民群眾文化水平,增加登臺機會從而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最后利用流動舞臺機動性強的優勢,將優秀文化節目帶入鄉村、廣場等地,聯合各種才藝比賽調動群眾活動參與積極性。
2)增加文化館建設資金投入。適度增加文化館建設投入,為優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經濟保障。具體資金可以投入到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當中,其具體實施如下:首先需要培養出一批數字化人才,利用良好的薪資待遇對外招聘專業人才,為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提供基礎人才保證,同時對招募到的人才還應進行定期的培訓,以鞏固基礎知識提高技能水平;其次以互聯網、移動通信為依托建立統一性的數字化服務平臺,使資源管理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再者利用數字化文化館資源傳播度高的特性,建立省市縣間的公共文化資源庫,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好的共享服務;最后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把當地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等數字化,適當建立線下體驗館讓人民群眾切實體驗數字化服務項目,通過線上了解線下體驗的方式,提升文化館文化服務效能。
3)建立高素質人才體系。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效能與工作人員專業能力水平有著重要關系。館內工作人員作為具體文化活動的實際組織者、培訓者,其專業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文化活動開展所得成效,只有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文化服務效能。在人才的選擇上,首先要根據人口數量配比實際工作人員,確保文化館內各項人才的齊全性,制定適當的優待政策吸引優秀年輕人才加入到人才隊伍中,通過科學分配使各社區團隊都擁有自己的活動隊伍,保證文化活動的順利進行。此外還應建立相應的培訓制度,鼓勵相關工作人員參與各大高校的進修培訓,同時內部也要進行定期的培訓,主要包括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確保服務意識的建立、多元化業務能力的培養等方面。此外還應分批次的對工作人員進行策劃、協調、組織等方面的培養,最終實現高素質團隊的建立。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各方面對文化館建設的重視使其得到了不錯的發展,但其文化服務效能還是存在一定問題。想要提高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效能,除了要嚴格挑選人才為文化活動展開提供人才支持、適當增加資金投入外,相關部門還應加強監督,避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場所被占用等問題的出現,促使文化館的作用高效的發揮出來,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1]胡婧.廣東基層文化館(站)服務效能提升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7(07):28
[2]吳遠常.淺談如何提升文化館的群眾文化服務效能[J].赤子(上中旬),2016(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