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順德區圖書館集群為例,通過介紹順德區圖書館集群的發展與現狀,分析了在集群建設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對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思考了區域圖書館集群化建設的發展路徑和優化策略,以期給類似區域發展中的圖書館集群的建設工作提供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圖書館集群;圖書館服務
1 引言
圖書館集群是指一定區域內眾多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圖書館集合,通過一定的組織方式緊密聯系在一起,具有群體集聚發展和優勢互補的規模效益。近年來政府大力提倡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廣全民閱讀,公共圖書館為了打破地域、交通與資源的限制,更大程度地整合資源,吸引讀者,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紛紛實行圖書館集群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總分館服務體系。本文探討的內容就以順德區域內,建設順德區圖書館集群的實踐工作為例進行展開。
2 順德區圖書館集群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順德區圖書館集群最開始稱順德區公共圖書館集群。2010年,為配合順德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順德館開始探索順德公共圖書館集群的建設,通過統一平臺、統一管理、統一書證、書刊通借通還、數字資源共享等方式,打破以往藏書空間、地域分布等因素制約,將公共圖書館服務覆蓋到全區,使圖書館成為群眾的終身學習陣地。
從2012年底開始,由區文化體育局、區教育局、區行政服務中心牽頭,順德圖書館、區電教中心聯合各鎮街文化、教育部門開展"公共圖書館服務進校園"工作,通過"三層覆蓋,三個整合,三級服務"等措施,將公共圖書館服務逐步覆蓋全區222所學校30多萬在校師生,使學生在校內能享受圖書館集群豐富的文獻資源和便利的服務,使學生逐步認識圖書館、學會利用圖書館。
隨著"公共圖書館服務進校園"工作的開展,順德公共圖書館集群擴展為涵蓋區、鎮(街)、村(居)公共圖書館以及區內各中小學圖書館的順德區圖書館集群。目前,集群已擁有103個公共成員館、222所學校成員館,基本建立以區、鎮(街)、村(居)、學校圖書館為主,農家書屋為輔的順德區圖書館集群。
3 順德區圖書館集群的服務與亮點
3.1 統一服務平臺,實現通借通還服務
2013年,順德區圖書館集群在順德區域內統一使用了interlib圖書館集群網絡管理平臺,在公共圖書館之間實現了一館辦證,多館借書;一館借書,多館還書的文獻通借通還服務模式。集群取消了押金,用公民的二代身份證作為載體,讀者只需持身份證到順德區域內的任何一家公共圖書館辦證,就能享受到文獻通借通還服務。而學校由于其不對校外公眾開放的原因,因此只能做到有限度的通借通還。學校的師生在自己學校借的書只能在自己的學校歸還,在公共圖書館就能享受到無差別的文獻通借通還服務。2018年底,順德區圖書館集群加盟佛山市聯合圖書館,佛山五區統一使用Uilas業務系統,在佛山市的所有成員館中實現了通借通還,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
3.2 共享海量數字化資源
順德圖書館整合各類資源內容,借助電子資源遠程訪系統,解決電子資源的互聯網訪問限制,建立全區資源共享的數字圖書館。目前,順德圖書館有引進數據庫17個,電子圖書多達380萬種,電子期刊3000種,還有豐富的音視頻資源,除了引進數據庫以外,順德圖書館還有6個具有地方特色的自建數據庫,內容涵蓋了順德的歷史、人文、旅游、美食和家電等等。無論是黨政機關、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在校師生還是任何一位市民,只要在集群的任何一家成員館辦理了借書證,就能免費獲取集群的海量數字資源。
3.3 共享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
為了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順德區圖書館集群除了保留其傳統的信息集散職能以外,也推出了許多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如順德圖書館的“悅讀夏令營”、容桂成員館的“讀書月系列活動”、北滘成員館的“聽老師講故事”、大良成員館的“親子繪本悅讀活動”等等。讀者只要登錄順德區圖書館集群的網站,就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報名參加任何一家集群圖書館的活動。集群還建立了“館校共建閱讀基地”,為全區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提供菜單式的服務,學校可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選擇活動。
4 順德區圖書館集群建設和運作中的困難與經驗
4.1 平等而獨立的行政與集群標準體制的建立
由于順德區圖書館集群是一個跨單位、跨系統、跨行業具有地方特色的順德區圖書館集群,因此雖然其實行了總分館制,但其管理模式又跟純粹的總分館有所區別。首先在行政上,每個單位各自為政。整個集群中的各個圖書館平等而獨立,在人員、財政、物品方面不存在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平等而獨立的行政,對于集群中的成員館來說,好的一面就是成員館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特點,進行靈活管理。對于整個集群的建設而言,卻是增加了管理的難度。行政上的隸屬不一、領導班子的管理理念不同、每個館的實際情況的差異,阻礙集群的一體化建設和成員館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從而導致影響整個集群的服務質量。因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集群標準體系對于圖書館集群的建設和管理來說非常重要。
為進一步加強佛山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水平,強化公共圖書館服務效益,2018年佛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佛山市質量和標準研究院,共同編制了《佛山市聯合圖書館標準體系》作為佛山市公共圖書館建設和服務的通用標準,適用于全市公共圖書館。而早在2014年,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就頒布了《順德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14~2020年)》,里面對順德區的鎮街、村居圖書館建設也提出了明確的標準。有了政策的依托,順德區圖書館集群結合對深圳、佛山、廣州等先進城市的學習和對本地集群內各級成員館的實地調研,以國家和行業標準為依據,制定了一系列基層圖書館標準規范,指導集群一體化的建設和管理。
4.2 成員館經費不足,資源匱乏
上述提到各成員館之間的行政、人員、財政和物品都是相對獨立的,所以由于各地方財政的差異就導致各二級成員館之間的經費的差異,而三級成員館由于行政和性質的不同,在經費的投入上差異性更大,很多都存在著館藏總量少,館藏結構單一,無力購買或建設屬于自己的數字資源等問題,文獻資源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作為集群的中心館,順德圖書館肩負起帶頭建設集群的重任,資源問題是首要問題。在電子資源方面,順德圖書館無條件共享自身海量數字資源。而在文獻圖書資源方面,順德圖書館為每一個成員館都準備了一批流動圖書用于補給各成員館的館藏,并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各個成員館的圖書進行一次輪換,以滿足讀者的需求。截止至2019年2月,順德圖書館已經為集群內的公共圖書館投入流動圖書22.4萬余冊,投入流動期刊1.3萬余冊,為學校成員館投入流動圖書7.9萬余冊。而在送書和換書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流經費和數據轉換工作由順德圖書館承擔。
4.3 部分成員館圖書管理員業務水平低
部分成員館圖書管理員業務水平較低主要存在著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單位領導對圖書館業務不夠重視,安排一些兼職管理員對圖書館業務進行管理。或者是因為對圖書館的工作存在認識誤區,安排一些沒有圖書館專業背景知識,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的工作人員擔任圖書館工作。二是由于工資待遇低,造成部分成員館的圖書管理員頻繁更替,管理員業務不熟悉,沒有專業知識,服務水平低,無法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面對這種情況,順德圖書館成立了專門的業務培訓小組,讓館內的業務骨干為新上任的圖書管理員進行培訓,講解圖書館的基本知識和業務系統的操作,同時開展線上的業務咨詢和輔導工作,調配專人在線上回答各成員館管理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且根據需要派出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技術支持等工作。從2010年至2018年底,集群建設工作開展的八年里,據不完全統計,順德圖書為集群開展的培訓100多場,培訓課時約500個課時,培訓人次超過2000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員的業務水平,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需要用人單位領導重視圖書館的工作,聘任較高素質的圖書管理員,制定合理的獎勵機制和薪酬待遇,激勵員工,留住人才。
5 借鑒與思考
5.1 對選擇成員館合作方的借鑒與思考
近年來,順德的讀者對閱讀的理解不僅僅在于簡單的圖書借還,而讀者對自助圖書服務的多元化要求也更高。比起單一的證件辦理和書籍借還自助服務,讀者們更傾向有一個環境優美的空間、良好的讀書氛圍。順德圖書館集群的成員館中很多的選址就選于環境優美的村居或公園里。值得我們借鑒的是,2013年3月深圳市的民間公益圖書館——青番茄圖書館正式啟動的“咖啡圖書館計劃”。青番茄圖書館通過與咖啡館合作的模式,為與其合作的咖啡館免費提供圖書并定期更新,實現所有咖啡圖書館圖書的通借通還。其建設模式如順德圖書館集群的三級成員館建設模式非常類似。筆者思考,集群也可以多和類似咖啡館、西餐館或親子活動中心這樣的機構合作共建成員館,這些地方人流量、人們等待時間長,而且環境優雅非常適合閱讀。這樣一方面能擴大集群的影響范圍,另一方面能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閱讀環境,推廣閱讀風氣。
5.2 對社會力量參與集群建設的思考
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在明確政府作為公共圖書館建設責任主體的同時,強調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從而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格局。圖書館集群的建設涉及面廣,而且參與其中的成員館來自不同的單位,缺少固定統一的財政來源、優秀的人才以及各種形式的閱讀和活動資源,單靠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和圖書館自身的資源難以讓集群向縱深化發展。因此,在建設集群的過程中,既要強調政府的主體責任,也要充分吸引社會力量的參與。在這方面,佛山市圖書館的做法非常值得學習借鑒。佛山市圖書館通過組建佛山閱讀聯盟,把50家閱讀機構聯系在一起,互相合作,共同成長,實現了資源的共建共享,為公眾提供了更多文化選擇,為社會營造出了濃烈的閱讀氛圍。筆者認為,集群的建設,除了要吸引這樣的民間閱讀組織參與以外,還應該盡努力爭取財力雄厚的企業資金與物資的捐贈、優秀的志愿者人才的參與,以及各行各業的大力支持。
5.3 對于集群品牌建設的思考
現代營銷學之父科特勒在《市場營銷學》中的定義:品牌是銷售者向購買者長期提供的一組特定的特點、利益和服務。在市場經濟中,品牌承載的更多是一部分人對其產品以及服務的認可。隨著品牌化的價值被公眾認可,越來越多的非營利機構開始積極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近年來,公共圖書館也意識到品牌所擁有的文化價值魅力,它能提升讀者對圖書館某項活動或系列活動的認知度、積累社譽度、形成品牌忠誠度的過程所具有的強大號召力與影響力,“上海圖書館講座”便是一個典范,其內容從最初的時事政治講座發展成具有六大板塊的18個系列,并形成了多種講座服務新模式,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在群眾當中廣受歡迎。因此,筆者思考,要想體現出服務的優勢、特色和影響力,建設一個具有文化識別度的圖書館集群,就必須在建設過程中樹立品牌意識,策劃具有特色的、個性鮮明的系列品牌活動,吸引讀者,培養讀者的忠誠度,以優秀的品牌活動作為集群的乃至區域地方特色文化的名片。
6 結語
公共圖書館集群化建設是新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發展方向,它能使各個成員館之間的資源能夠在全區范圍內實現流動共享,滿足廣大群眾的閱讀需求。它構建了讀者活動的統一平臺,讓更廣泛的讀者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它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推廣了社會閱讀風氣。公共圖書館集群在建設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既需要各個成員館自身的積極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希望各個地區的圖書館集群建設能順利推進,能有更多社會力量關注和參與到建設當中,能有更多的讀者享受到集群帶來的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小斌.城市圖書館集群下基層圖書館服務標準化實踐研究——以東莞圖書館總分館為例[J].圖書情報研究,2016(1):41-44
[2]衛蕓.提高微信公眾平臺消息推送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8(1):120-123.
[3]鄒爽.《公共圖書館法》視角下圖書館多元社會合作體系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8(10):18-21
[4]賈磊.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聯動發展實踐探索——以“佛山閱讀聯盟”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6):36-38
[5]公共圖書館服務聯盟的優勢及發展方向——以鄭州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聯盟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8(6):62-68
作者簡介
陳姍姍(1985-),女,漢,廣東省興寧市,館員,本科,研究方向:公共圖書館集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