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的收集整理是信息時代的基礎性工作,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中國的檔案部門仍處于較為繁瑣落后的人工處理時代。反映著我國目前的檔案管理工作較為薄弱。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檔案的收集與整理都需要進行創新。
關鍵詞:收集;整理;創新研究
收集與整理是信息管理的基礎的工作環節,可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收集是工作的開始,整理則是信息傳達的樞紐。在檔案收集的過程中,能夠更多的獲取檔案中所體現的工作的質量。進而繼續利用已經搜集好的檔案,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對于檔案的細致整理,可以讓檔案井然有序的排列出來,方便隨時調出查閱。也有利于檔案的管理和安全。所以,想要真正有效率的利用檔案進行工作。就必須要做好檔案的收集與整理,這項工作的意義就在于,它是實現檔案現代化管理的關鍵環節。也可以為資料的查找承擔大量的任務。
1 檔案收集與整理的要素
1.1 檔案要具有真實性
檔案是對歷史發生的各種事件和社會上的活動的真實記錄。有著非常高的價值。檔案是在人類不停的探索與實踐中所產生的,它明確的記載了很多重要的歷史大事件。是國內外研究者非常重視的研究資料。對檔案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有非常高的要求。
1.2 檔案要具有時效性
檔案記錄著豐富多彩的歷史與社會活動。是以后決策非常重要的憑依。這要求檔案在保證真實性的同時還有時效性。可以緊跟時代的腳步,及時記錄著發生的活動。才能對現在與將來產生的效果更大。
2 中國檔案管理與收集面對的問題
2.1 缺少檔案整理收集意識
檔案的整理與收集作為一項基礎的、繁瑣的工作。與社會各個部門緊緊連接。尤其是行政單位對于檔案的需求非常大。但是仍然有很多單位沒有深刻的理解到檔案整理與搜集的重要性。從管理層面就沒有整理收集的意識,忽略了檔案的建設。導致在某些工作需要查閱檔案的時候。無法及時提供。如此一來,檔案的收集與整理就成為了浮于表面的面子工程。無法發揮出檔案對于工作應該有的輔助性。
2.2 檔案整理制度不規范
由于檔案的數量大、管理起來繁瑣復雜,非常麻煩。很多部門單位,缺少一套正規科學的檔案整理制度。就算是出臺了整理制度的部門單位。也不夠科學合理,不足以應對數量巨大的檔案與時代發展對檔案整理日益增高的需求。整理適度的缺陷主要體現在:首先,檔案的收集不夠系統和規范,存在檔案重復、有錯誤等現象。并且沒有對收集的檔案制定一個審核標準,導致檔案質量參差不齊。其次,部門對已經納入數據庫的檔案沒有進行認真的管理,未能跟進審核。造成檔案題目和實際內容不符,甚至出現缺失的情況。最后就是部門對檔案沒有進行科學規范的保管。檔案雖然已經錄入,但是查找起來非常麻煩。這些都是沒有保管制度不夠科學規范所造成的弊端[1]。
2.3 落后的檔案整理模式
大部分的部門單位,對于檔案的掌握只限于收集整理和保存。而能夠做到應用的部門單位則少之又少。想要對檔案進行科學化、高效率的應用。就需要緊跟科技的發展,采用全新的檔案整理模式。如果硬采用傳統的、依靠人力的整理模式。勢必無法滿足日益增大的數據庫和時代對檔案的要求。這會極大的阻礙檔案發揮它應有的效果。
2.4 過于封閉的檔案管理制度
我國對檔案的安全性非常重視,一直都有嚴格的檔案保密制度。一般人并不能接觸到這些檔案。就算是部門內部工作人員,想要查閱檔案。都需要像上級申請。而且品準過程非常漫長。這讓本就繁瑣的整理工作,變得難上加難。極大的影響到了檔案管理人員和檔案使用人員的積極性。
2.5 檔案整理硬件落后
部門單位對檔案整理的重視有限。并不能及時給相關部門及時更新硬件,辦公條件比較惡劣。很多檔案保管還是停留在書面實體化。沒有進一步的,向更深的層次挖掘。無法實現數字化檔案整理。也缺少網絡檢索的高級檔案整理技術。同時由于采取人工整理,檔案的更新和不全也成了一大難題。很多檔案庫的資料遠遠跟不上時代。
3 解決檔案收集與整理難的對策
3.1 想保證檔案收集與整理的質量
要充分體現檔案的工作應有的作用,是所有掌管檔案的部門單位面臨主要矛盾。想要把這項基礎工作做好。就要在檔案的收集上下功夫。要充分發揮在收集檔案時能做到的指揮作用。要做到有的放矢的收集整理各個類型的檔案。基礎要從一開始打牢。在收集的初期,就分門別類,便于接下來的收集工作。
在整理檔案上,要采用科學規范的措施,改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建立起嚴格的檔案管理制度。加強對檔案的保存,從收集到整理都要進行統一管理,防止檔案丟失。
3.2 加強檔案的流通性
檔案的保密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過于保密,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查閱。就失去了收集整理檔案的意義。因此各部門要適當的開放檔案的查閱。減少查閱檔案相關的手續。社會各部門單位保證檔案橫向的流通,加強檔案之間的交換。
3.3 提升檔案整理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技術
以前的檔案整理技術含量低,主要是靠人力整理。隨著科技的發展,檔案整理逐漸和計算機聯系在了一起。這就要求工作人員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懂得用科技來整理檔案,省時省力的同時。也節約了成本。
4 針對以上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4.1 提高檔案收集和整理工作的地位
收集與整理的工作,在長時間以來,都被認為是一項枯燥乏味,缺少技術含量的工作。人員流動性非常大。這需要相關部門盡可能的改善該工作在人們心中的固有印象。
4.2 注意檔案完整與更新
檔案的整理并不是全部納入,而是要進行一部分的篩選。這就需要整理人員細致的區分有用與無用信息。盡可能全面的做到將有用信息全部匯總,將重復和虛假餓信息全部剔除。完整的檔案錄入后并不就是代表著結束。還要定時查看檔案的更新。如果有更新還要及時的進行補充。
4.3 注重檔案工作條例的實施
檔案的收集工作一定要有相關的工作條例。通過標準化的條例管理,提升檔案的質量。要確保制度的落實,與獎懲制度相互配合。提高工作人員的使命感。做到整理收集工作有標準作為參考。讓死板的條例變成工作人員自覺地行動,保證檔案的質量。
4.4 牢抓檔案管理的服務質量
檔案從人力變為電子信息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計算機水平的高速發展,檔案管理的技術的水平也在發展。檔案整體的建設也隨著是時代和科技的發展不斷進步。在當下,檔案整理要實現公開化,盡可能的服務大眾。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站在時代前沿,融入科技的發展。
5 檔案收集與整理要不斷創新
檔案的收集和整理其實是一項非常有難度的工作。工作人員要面對大量魚目混珠的數據檔案。仔細的分辨挑選出合格的檔案加以保存。面對數量飛漲的檔案,我們也要在這項工作中加以創新,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5.1 在理論上使檔案的收集與整理上實現創新
創新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關鍵,也是促進人們渴望發展的動力。在大數據信息化的時代面前。檔案收集和整理工作就要與大數據時代齊頭并進,共同進步。用最新的理念來指引自己的工作。讓檔案的收集和整理可以迅速的適應大數據時代,服務于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要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拋棄守舊的思想。要向國外學習高超的數據管理技術,加快技術改革的腳步。建立起與社會活動相適應的檔案收集機制,在保證檔案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檔案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完全發揮出檔案在現代應有的作用。讓檔案信息的利用出現在社會的每個角落[2]。
5.2 實現的檔案收集與整理創新的舉措
多角度、全面化發展檔案的利用工作。根據社會和時代的需求。為不同的個人、部門和企業。提供定制化的檔案服務。
進行檔案的深入分析工作。根據對檔案的利用需求越來越大。檔案也要不斷加大開放程度。利用電子化檔案發揮新的服務方式。可以在保證信息完整的同時,更快速的把檔案傳到需要的部門手中[3]。
6 結論
檔案的收集與整理,正面臨著大數據時代的新一輪挑戰。檔案的洗牌與更新已經是必然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進步學習。保證檔案在新的時代徹底發揮出他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蔣志英.事業單位重大活動檔案管理工作相關問題分析[J].科技傳播,2011(02).
[2]蔣志英.事業單位重大活動檔案管理工作相關問題分析[J].科技傳播,2011(02).
[3]李興利.重大活動與專項工作檔案的整理[J].檔案管理,2010(01).
作者簡介
李詩婷(1983-),女,漢,廣西南寧人,本科,檔案系列中級職稱,研究方向:檔案的收集和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