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 秦玎哲 孫虹
摘 要:軍院校服務性閱讀促進活動的研究,應自覺地應用于“文化強軍”的研究,高校應開展“戰爭與訓練統一”的閱讀促進活動。科學設計“雙學”活動的創新載體,探索構建以濃厚軍事文化為主導的服務性閱讀推廣活動的服務機制,與軍事院校密切相關。改革與發展思想在軍隊建設的文化實踐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體現了軍事院校服務性閱讀推廣活動在軍隊文化建設中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文化強軍;軍校;閱讀推廣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發展先進軍事文化,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及視察南京軍區機關、駐昆明部隊、陸軍機關等不同場合,就此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與時俱進地提出“打造強軍文化”戰略思想,既體現了人民軍隊自建軍以來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一貫邏輯,又貫穿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背景下強軍興軍的時代強音;既熔鑄了歷史長河中的優秀文化基因,又彰顯著新時代革命軍人的精神追求,飽含濃郁的兵味軍味戰味,為塑造中國心、民族魂、強軍志提供了不竭源泉。
1 新時代強軍文化的意義
1.1 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呼喚
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黨的十九大上,“文化自信”第一次被正式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十九大報告也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這一目標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各路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一刻未停,只有不斷提升文化自信,樹立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才能堅定立場和方向,勇于進取、勇于創新。作為黨所倡導的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人民軍隊的文化建設歷來走在全社會前列。誕生于這片沃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富有時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寶貴財富,在實現先進軍事文化再生再造的同時,也滋養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充實更新,為堅定文化自信并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脊梁和強大動力。因此,打造新時代強軍文化,既是強軍的應有之義,也是強國的時代所需。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以更高的標準、更廣的視野引領新風尚、傳播正能量,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1.2 實現黨在新時代強軍目標的價值引領
黨的十九大架構了強軍新布局,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明確提出實施“三步走”,實現“四個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目標。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一流軍隊不僅離不開一流的武器裝備,也離不開一流的軍事文化,而且,有時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就像秦基偉將軍對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的評述:“上甘嶺戰役,是一場特殊的戰役。它既是敵我雙方軍力的較量,又是兩種世界觀、兩種價值觀、兩種思想體系的較量。”世界觀、價值觀和思想體系的較量,實則就是軍事文化的較量。在人民軍隊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程中,這種裝備不如人而軍事文化勝出的戰例比比皆是。然而,文化發展不會因為戰爭結束而停止,文化命運也不會因為戰爭勝利而停留在讓人陶醉的地方。就如歷史學家斯賓格勒所說:“戰爭的精華,卻不是在勝利,而是在于文化命運的展現。”當前,人民軍隊建設發展所處的時代條件和歷史方位發生了深刻變化,軍事文化領域也需要隨之不斷更新,努力打造能夠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目標提供充足精神動力的新時代強軍文化,自覺把思想、意志凝聚到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上來,保證強軍興軍偉業的方向不偏、信念不失、精神不散。
1.3 鍛造能打勝仗、本領過硬的精神支撐
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軍隊要牢固樹立戰斗隊思想,隨時準備打仗。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既然軍隊的根本職能在于打仗,軍隊各項建設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在于戰斗力標準,那么,軍隊的一切實踐活動,都應聚焦能打仗、打勝仗,都應圍繞戰斗力的生成、保持和提高而展開。這就邏輯地決定了人民軍隊所打造的新時代強軍文化必然蘊含強烈的戰斗氣息,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戰斗文化。這種文化形態順應世界新軍事革命大潮,脫胎于改革強軍戰略,是人們對軍事技術和戰爭形態變化的主觀把握和文化創造。
2 文化強軍視野下軍校服務性閱讀推廣活動的設計思路
2.1 頂層設計注重“站位高遠”和“與時俱進”
某大學將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背景放在“文化強軍”大視野下,要求活動設計者有極強的政治敏銳性和前瞻性,不僅站在圖書館的角度,更要站在教學的角度、管理的角度、大學文化發展脈絡的角度,旨在通過開展學用一體、訓戰一致的讀書活動,將校園閱讀推廣活動打造成弘揚強軍文化的宣傳窗口、投身強軍實踐的隱性課堂、引領強軍目標的教育平臺,發出強軍時代召喚的聲音,力求通過大學“鐵血雄鷹”鑄魂工程,開展系列閱讀推廣活動,為實現強軍目標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
2.2 全程設計主題主線突出“戰訓一致”和“戰略軍種”特色
將閱讀推廣活動上升到軍隊戰略的高度,活動主題設計注重某兵種文化的歷史傳承性和與時俱進性,創新性和整體性,活動主題主線突出“軍學平衡”“崇文尚武”。2011-2015年,大學五屆讀書節主題設計注重實戰化教學訓練的要求,做到向部隊靠攏,向實戰聚焦,以先進軍事閱讀文化促進軍隊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
2.3 服務過程側重“群體關聯性和個性需求傾向性”分析,注重實現深層交流和多方共贏
某大學多校區涵蓋教官、學員、工程學員、各系(所)教研人員、機關干部、大學生士兵等不同類型的讀者受眾群體,在活動上側重研究讀者和讀者、讀者和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活動中關系和聯系,既要找準服務院校與服務部隊的差異,又要把握院校和部隊讀者需求之間交互融合等要素。所以在我們基于服務性的閱讀推廣研究中,更注重研究讀者與讀者的關系,以及與他們所屬的組織類型和閱讀推廣活動的關系,研究他們怎樣相互影響,注重讀者參與活動的深度和延續性,通過閱讀推廣活動,重點解決讀者關注問題、實現教別人和受別人教、服務與被服務、寓教于樂和教學相長的活動目標。
3 結束語
展望未來,在建設書香社會的全民閱讀活動中,軍隊院校還將繼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文化強軍號角的感召下,軍校圖書館通過開展學思互補的文化強軍系列閱讀推廣活動,引導讀者重視讀書、善于讀書,以學習力增強戰斗力培育,以讀書學習謀打贏,是文化自覺的一種表現,更是作為院校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一種文化擔當。
參考文獻
[1]肖鵬.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2B2C原則[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7(06):54-56.
[2]李艷輝.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17(1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