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喜園 高書杰 陳征 葉力冰
摘 要: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人文精神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增強醫學生人文精神能夠提升醫學生的職業責任感,促使其主動約束自身行為,養成良好的責任意識,不斷增強職業素養。本文主要對醫學生人文精神教育實效性方面進行了研究,分析在培育醫學人文精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醫學;人文精神;實效性
醫學自誕生之日起,就是自然科學中蘊含豐富人文精神的學科。醫學需要人文,杜治政教授曾說“人文是醫學的靈魂,是醫學的旗幟,是支撐醫學發展的原動力,是醫學發展的起點和歸宿?!币粋€合格的醫務工作者,不僅要為患者緩解生理上的疾苦,更重要的是為患者帶去心靈的慰藉,體現醫學精神,展現人文關懷,而這些正是當今醫學人文教育的永恒主題,也是醫學人文教育的使命所在。教育需要有效,沒有實效的教育將沒有任何意義。醫學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即培養醫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在醫學活動中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精神。
1 醫學人文精神實效性的概念
對于醫學人文精神概念的闡述,在醫學倫理學領域中的研究和應用是比較廣泛的,總結葉曉藜、葛喜平等多個學者的觀點,他們認為實效性就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目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契合程度或者張力關系。然而將實效性的概念應用于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見,姜蘭姝等學者對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實效性的概念首次從哲學和價值兩個角度進行了相關界定。首先從哲學角度分析,認為實效性就是理性在觀念的把握與創造人與世界關系時的目的性體現和達致程度,具體到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過程中,實效性是“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理念由教育者傳向受教育者,并在受教育者身上得以踐行的過程與結果。”其次從價值的角度分析,指出實效性是指其價值屬性的實現程度,進而從受教育者接受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角度將其分為三個價值層面,即價值認知、價值認同和價值踐履。價值認知有助于形成價值認同,價值認同是價值踐履的前提,價值踐履是實效性的最高層次。
2 增強醫學人文精神實效性的意義
2.1 有利于醫學生的全面發展
人文精神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優秀文化積淀凝集而成的精神,是人的一種內在的精神品格,其所指向的主體是人,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尊重人、關心人。是人文精神指引我們探尋人的精神世界,引導人們發展人性,完善品格,升華人生,這是人文精神賦予我們的重要意義。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曾提出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就是對人文精神的最好詮釋,它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理想,也是人發展的最高理想境界。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內涵就是人能夠全面自由、充分、和諧發展,既包含了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也包含了人的自由個性的全面發展,但應當保證人與人、人與社會等關系的協調。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對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最好詮釋,也是我們開展人文精神培育的最終極目標。我們對醫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就是要他們不斷完善自己的品格,升華自己的人生,讓他們在發展個性、能力的同時,更要學會和諧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人文精神培育的意義所在。于此同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育的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關心、尊重學生,重視學生感受,用真情實感去引導、感化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推己及人,在臨床實踐中關心關愛患者,注重患者的真實感受,重視對患者在情感上的引導,而不僅僅是關注化驗單上的生化數據。然而我們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美好愿望必須要付諸行動才能夠實現,因為教育的實效性是教育的意義所在。因此,提高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實效性將有利于醫學生清楚認識到人文精神的內涵與價值,有利于醫學生的全面、自由、和諧發展。
2.2 有利于醫學生的醫學人文執業能力提高
提高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實效性還有助于醫學生醫學人文執業能力的提高。培育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終極目的就是要醫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中能夠真真正正地尊重、關愛患者,以患者為中心,給患者帶來充滿人性化的醫療服務,也就是要求醫學生能夠將醫學人文精神在臨床實踐中落到實處,用充滿人文力量的醫療行為關懷患者,那么這種行為體現在臨床實踐中就是醫學生的醫學人文執業能力。
2.3 有利于建立和諧醫患關系。
近年來,隨著惡性傷醫事件的不斷增多,使得本就緊張的醫患關系雪上加霜,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們思索。很多媒體報道和社評,將這背后的原因歸結于不良的社會體制和醫療體制:患多院少、以藥養醫等等,無可否認這其中社會體制、醫療環境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但除此之外,醫務工作者是否對患者表現出關愛和尊重的人文精神也顯得尤為重要。網絡上一位醫生就殺醫案頻發的原因說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認為醫生本身的做事方式、良好的溝通技巧、對患者表現出關心與尊重是避免這樣悲劇發生的最好方法。例如浙江溫嶺殺醫案,面對這樣一些術后患有空鼻癥的患者群體,如果我們的醫生能夠對他們的痛苦感同身受,并對他們輔以一些心理疏導和安慰,我想最后的結果遠不會像今天這樣慘烈,因此醫生在行醫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醫學人文精神就像一把鑰匙,是開啟和諧醫患關系大門的關鍵所在。
3 醫學人文精神實效性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培育理念的偏頗制約著培育取得實效
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互通融才能使二者渾然一體,然而就目前我國的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現狀來看,受功利主義的嚴重影響,重視對學生醫學技術的教授,而忽視了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制約實效性取得在理念層面上的誤區,加之培育仍然是由人文教師承擔主要培育責任,醫學專業課教師置身之外,并且醫學人文教育一直缺乏連貫性,教師對培育理念缺乏正確的認識也是影響實效性的原因之一。然而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絕不僅僅是人文教師的一己之力就能夠完成,而應當是學校全體教師合力完成這項重要使命。
3.2 過多重視人文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人文精神的提煉
醫學生人文精神養成最初的理論來源是醫學人文知識,多年來各醫學院校也在醫學人文課程的內容和方法上不斷加強并嘗試新的做法,以提高醫學人文課程的教學效果。一項針對護理本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實效性的調查中,“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收獲”這一問題結果顯示:有 28.3%回答無收獲,20.7%回答提高了成績,18.9%回答提高了綜合素質,32.1%回答明確了人生價值。近 50%的學生收獲僅僅是提高學科成績或者無收獲的回答,對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成果是一個最真實的反饋,這也是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實效性不理想的直接表現。許多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尤其在專業課施教過程中,不注重知識與人文實踐的結合,培育的效果顯然事倍功半。人文精神培育過程中教師如果忽視對學生人文精神養成的引導,不注重人文情懷的宣揚,忽略了醫學事業本是人道主義的立場,那么即使人文教師的課程講的再漂亮,學生的成績再高,對于我們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結果也是沒有實效性可言的。
3.3 對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實效性的考核評價沒有形成健全體系
各醫學院校對于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評價考核制度依舊沿用醫學人文課程的標準——筆試考核為主,課堂口試等為輔。筆試是側重對于醫學人文知識的考察,口頭分析案例也并不能真正考察學生是否具有醫學人文精神。醫學人文知識是可以量化的智能,而醫學人文精神是無法通過筆和口簡單表達的,是醫學人文知識不斷升華的內在情操、品質和精神。黎東生指出對醫學人文精神考核要重點考核醫學人文精神的內化程度,并認為醫學人文精神是一種內在的東西,是內心深處的一種認可,用分數量化出來的只能是一些表面的東西,并不能考核學生的真實水平,而現在這種考核評價方式基本沒有涉及到對于人文精神的考核。我們培育醫學生人文精神的真正目的是要求學生在臨床中去關愛患者、敬畏生命,而目前片面的評價考核方式根本無法準確的評價學生們,醫學院校缺乏這樣的評價機制去考核醫學生,因此我們人文精神培育的實效性也沒有落到實處。
4 增強醫學人文精神實效性對策的探討
4.1 構建人文教育課程體系
應當構建合理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建議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框架,其主要由公共基礎性人文課程、醫學基礎人文課程和醫學專業人文課程三大體系構成,并面向不同年級的學生開設,從一般到特殊,從宏觀到微觀,主輔相成,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果。將醫學倫理學、醫學哲學、醫學史、醫患溝通學、醫學法學、醫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七門課程列為核心課程,增設多門醫學人文相關課程,保證必修的課時量,并將人文素質教學貫穿于本科生整個醫學教育過程。此外,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課程以外,醫學院校還要充分挖掘師資資源,鼓勵廣大教師結合研究專長,開設大量的心理、法律、美學、社會學、公共關系等人文素質選修課程。
4.2 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
教師在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教育的成功取決于教師。教師人文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教師是否具有“嚴謹治學、認真執教、樂于奉獻、盡職盡責的精神和品格”,影響教師能否真正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要想提高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實效性,要使教育者具有崇高的理想,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培育理念和方法,并盡可能多的將彰顯人文精神的內涵意蘊傳遞給學生,以較高的人文素質身體力行,發揮教育者榜樣的力量。提倡教師從專業出發多進行閱讀,作為導向,促使思考,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可邀請專家對教師進行人文知識的講座或座談,不斷豐富教師的人文理論水平。“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不但要求大學教師具有比較豐富的人文知識,而且要求他們在人文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提升,使之成為構成人生觀、世界觀的知識原料和思想資料”。
4.3 拓展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內容
在醫學人文實效性相關調查中顯示,有53.5%的學生認為“人文教育內容陳舊,手段單一”,以及在“你認為影響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實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的調查結果顯示,51.5%回答是方法,21.25%回答是內容。因此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應當加以改進。提倡更多借鑒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的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情境和場所的建立。例如讓學生進行案例角色扮演,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并正確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等。此外,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創新,把醫學實際作為理論聯系實際的切入口,有助于消除對醫學人文精神過于抽象的心理感受,增強教學的生命力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陳遠.健康中國視角下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路徑[N].中國人口報,2018-07-20(003).
[2] 代苑林,龍藝,簡紅江.健康中國視角下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31(06):762-766.
[3] 丁建飛.醫學人文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6(02):5-8.
[4] 朱慧,劉群英.醫學生生命倫理教育融入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路徑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6(02):1-4.
[5] 任寧,陳社勝.醫學院校英語教育與人文精神培育創新融合[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31(05):672-675.
[6] 石晨曦.新時期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精神培養[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31(05):66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