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品文 (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550025)
電影講述了一開始男主(托馬斯)在記憶丟失之后被送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隨著時間推移他發現這里面都是和他一樣遭遇的人。當他醒悟過來準備要逃跑時,卻被四周的高墻所禁錮,沒有逃出去的可能性。這時候,封閉空間里的群體帶頭人向他解釋了這里的一些基本情況,并勸他放棄出去的念頭,安穩生活。原來這是一個封閉空間,唯一的出口就是墻外面的迷宮里。他們在這里進行耕作和生活,鐵籠子每個月會送一次物資和新人。這時候有一面墻體自動打開了,走出來的幾個人被帶頭人介紹說是行者,他們的任務就是對迷宮進行勘察,找到試圖走出現有空間的道路。但令人失望的是,迷宮是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的狀態,因此行者們努力了三年仍沒找到出路。大家在晚上不敢進入迷宮,因為在夜幕降臨后,迷宮會關閉并且發生變化和出現“鬼火獸”,被攻擊的人會中毒發病。從來沒有人可以在迷宮里面活過一晚。
第二天男主開始參加種地、畜牧、造房子。偶然間男主去小樹林挖肥料遇見了一個行者,行者突然襲擊了男主,男主一路狂奔到人多的地方,眾人制服行者,發現他被怪獸螫傷了。而且還攻擊了同伴,于是大家決定把他放逐到迷宮中。在這個行者被怪物刺傷發瘋了后,男主便不管阻撓擅自闖入迷宮救了領頭人,后來被當作了英雄。第二天回到營地,在群體里有人對男主殺死怪獸的行為產生了不滿,認為這會破壞他們和怪獸建立起來的和平現狀。此時鐵籠子提前送了上來,帶來了這里的第一個女孩,同時她手里有一張紙條,表明再也不會有新人被送來。那個女孩好像是認識男主的,并且還帶了2支疫苗,他們猜測疫苗也許能對抗鬼火獸的毒素,所以給領頭人打了一針。
男主說服了幾個同伴共同進入迷宮。第二天他們在殺死的怪獸身上發現了一個儀器。他們回到營地后,蘇醒過來的領頭人好像恢復了記憶,說男主不該屬于這里。隨后男主說出把他們關在這里的人就是制造怪獸的人,他們應該回迷宮去看看這條線索指向哪里。有人表示不贊成男主違反規則的這種行為,因為正是規則才把大家團結到了一起。于是領頭人只能將男主暫時關了禁閉,但是接著又正式宣布男主成為行者,可以進入迷宮。
有一晚迷宮居然沒關門,怪獸大批入侵,領頭人也在此次事故中犧牲了,那個保守派的人準備把兩個主角獻祭來試著平息怪獸的怒火。被逼無奈下,男主開始迷宮冒險,隨后男主和自己的伙伴們一起進入迷宮,經過多次探險和化險為夷后,他們終于沖出去,以為找到了希望的時候,沒想到卻陷入了另一個游戲。
在系統論的基礎上,帕森斯提出了功能分析模型。帕森斯在自己的相關著作中,就從行動系統的內部和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方面進行了論述。帕森斯對社會系統的整合功能有著較深的研究。他認為整合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是是側重于不斷互動的各部分系統能夠維持穩定狀態;另一種則是側重于各部分的互動能夠抵擋外力的沖擊。例如人格系統對社會系統的整合,帕森斯指出主要有兩個途徑,就是社會化和社會控制1。
功能離不開系統這個載體。帕森斯把行動系統分為四個子系統:社會系統、人格系統、文化系統和行為有機系統。而這些子系統又能再進行細化。以社會系統為例,社會系統還可以細分為經濟、社區等四個小系統。而每個系統內部以及各個系統之間的影響和互動則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四個子系統也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功能:行為有機體具有適應(Adaptation)功能、人格系統具有目標獲取(Goal Attainment)功能、社會系統具有整合(Integration)功能、文化系統具有模式維持(Latency)功能,簡稱AGIL2。
帕森斯的“四分法”,可以在對多領域進行解釋,從社會整體到制度條例,都離不開功能的關系。而這幾個功能范式的基礎則是建立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個體以及由個體所創造的文明中。因此他更是從控制論的角度,從各子系統內部以及各子系統之間的互動進行了解釋3。
帕森斯還指出,社會整體發展到最后一定會逐漸趨于平穩,達到一種動態平衡狀態,矛盾沖突也只是這種狀態中的其中之一。因而,從團體內部發展起來的共同價值觀念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擴散至所有集體,最終成為社會成員共同遵守并維護的價值規范,即擁有相同的價值判斷。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法律法規、風俗習慣等就會引導社會成員向著既定的方向前進,豐富社會系統,維護社會穩定。
在行動系統的四個子系統中,行動者之間的關系結構形成了社會系統的基本結構。社會角色以及由價值觀和規范形成的社會制度,是社會的一些結構單位。他們分別對應著四種功能條件,接下來將會運用AGIL功能模型對影片進行分析。
在封閉的社會空間中,迷宮里的人需要滿足日常生存需要,因此,每隔一段時間,研究者會向空間中輸送相應的物資,保證研究對象的基本生存需要。研究者需要確保研究對象能夠在環境中獲取生存以及發展所需的資源,并在現有系統中加以分配。
在這個構建的原始空間中,一切將從頭來過,地球上人類的生存發展卻離不開刀耕火種以及捕獵行為,由于封閉空間中并未存在其他動物以及火災等因素,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會有食物的輸送。陸陸續續的從最初的肉類,到后來輸送生產工具以及人類等,通過不斷出現的新的條件,以打破原有已建立起的穩定結構,重新觀察新人的進入能否重新完成教育和教化,達成新的平衡。封閉空間里的人是一個一個分批進行輸送的,這些人在進入這里之前已經被研究人員利用藥物進行了記憶處理,相當于失去了原有的生存能力,以原始人最初的習性進行生活,唯一剩下的就只有語言功能,而這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剛進入的人類只有逐漸開始勘察以及探索現有的環境,在每一次的勘查中逐漸了解并適應現有的生存環境,這就是人類(行為有機體)具備的適應功能。每一次新的變動都會引起人們的好奇以及恐懼,在逐漸了解之后就會呈現出一種新的平衡,即適應新事物。新的物資、新的人員都會打破這種平衡,然后建立新的平衡系統,大家再逐漸適應該生存狀態。而這種平衡的建立,對于原始的人類來說,是靠著語言能力達到的。語言是動物不可缺少的一大能力,對于高級動物的人類來說,語言能力是進行溝通交流并達成共識的一大突出能力,也正是具有這個能力,才能在每一次新人進入后繼續保持相應的平衡狀態。而擁有適應能力的另一大關鍵要素,就是人類區別于動物,且獨有的高級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對于從第二個進入封閉空間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什么會存在著先入為主的觀點,就是因為每一位進入的人都需要向前邊已經適應該環境的人進行學習,以達到讓自身適應的目的,而先進入的人則擁有著至高的地位。結構功能主義對于社會行動的結構解釋為:單元行動要素需具備行動者、目的、情景以及規范限定。具體的來說就是,人的社會行動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而對于這些封閉空間中的人來說,最初階段的目的性就是滿足基本的生存。
人類社會一直以來都是以聚居為主,對于封閉空間來說也不例外,而群居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大家共同朝著某一個方向前進,以期達到更好地生活質量。隨著人員的不斷增多,群體內部的任務安排以及分工更加明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目標獲取以及目標達成功能。
通過個人的適應以及學習之后,達成相應的群體認同,共同為了某一個目標而在努力著,前期的這個目標就是為了維持基本生存。但是隨著封閉空間的不斷變化以及人員的不斷增多,這個群體內部的目標設立逐漸增多。領頭人會根據每人的習性以及能力來進行規劃分工,接在在封閉空間中就出現了守衛、行者等身份,他們分別肩負著不同的工作,這就是具體的分工。這時候的群體中開始修建防御工事、種植糧食、喂養家禽以及最為危險和重要的探索迷宮。而每個人應該做什么工作,這是由領導者以及全員商量討論的結果,作為一個整體,每個人都在為著群體的發展不斷發揮著自己作用。因此大家會為了達到更好地生活條件而去不斷的在現有的條件下制定在系統中需要完成的目標,以及對各目標的主次進行劃分,并且在這個階段需要調動相應的資源和社會成員去努力實現這個目標。而這個時候的全體目標不僅僅只是最為基礎的生存問題,而已經開始提升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層面的問題。從迷宮開始不斷開啟和變動的時候,就已經激起了人們去探索的好奇心,以達到擴大現有知識面的目的。而這個目的就需要相應的任務安排以及目標的實現行動。但是從大門開啟的時候開始,就開始出現了“鬼火獸”,這些“鬼火獸”會襲擊人,所以大家才會修建防御工事,而這時候的主要任務就從唯一的解決溫飽問題,增加到了現在的生命安全問題。因此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各類不同的事件,而這些事件也在不斷影響著群體目標的數量以及主次關系。
社會系統能將社會中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對體如何行動;社會如何行動的問題進行解釋。生存在封閉空間中的每一個個體,在社會系統的整合下,開始有著共同的取向,即生存發展和探索;接著有著不同類型的行動,即洗衣、探索迷宮、耕種等;然后擁有不同取向的行動者之間進行互動,以達到某種制度化的東西,而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地位、行為規范等方面。
取向模式分為動機和價值觀,這兩種有著不同的認知。動機是情感的、評價的;而價值觀是鑒賞的、道德的。正式基于取向模式的不同選擇,才會導致了在群體內部逐漸出現不同的聲音,從而分為了兩個陣營,一個是勇于冒險,積極探索的陣營;另一個則是安于現狀,原地待命的陣營。正是因為有了不同的行動取向,因此群體內部才會開始出現矛盾和沖突,在行者去探索迷宮,并殺死“鬼火獸”后以及行者受傷并開始變瘋狂的事情出現后,這兩個群體的沖突也更加尖銳。
行動類型有三種,一種是工具性的,即行動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電影中的各項任務都是基于這樣的行動類型;第二種是表親性的,即行動為了實現情感上的滿足,電影中男主去和封閉空間中的人交談,以及大家和女主交談都得以體現;第三種是道德性的,即行動的依據是是非標準,在電影中男主第一次接近和表達想去探索的時候,就被大家關押了起來,因為對于大家來說,他已經違反了規范。
在他們逐漸交流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特定的制度規范。確立了相應的社會地位,即有著帶頭人,他會對各項任務進行規劃設計,再安排人員去執行任務,接著制定相應的制度和行為規范。而這些東西其實本質上來說,就是組成文化的重要部分,這也就是在這個群體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文化系統。而文化系統的重要功能就是,維持社會認同的共有價值觀,并使其在系統內部保持制度化。
正是有著文化的存在,群體內部才產生并維持著制度,人們也要去遵守它,違反后會受到懲罰。但是由于不同行動者之間的互動都是隨時存在的,因此制度化的東西也會隨著發生變動。男主的執著以及其余行動者的態度轉變,使得進行迷宮探索更加開放化。但是這一轉變還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響,那就是實驗人員開始停止輸送物資,以及迷宮大門一直常開。這將封閉的空間打開了,大量的“鬼火獸”沖進人群,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為了滿足自身的生存需求,人們只得開始新的探險,待到下一次安定之后建立新的社會結構,達成新的社會平衡。而文化在這里邊會一直起著群體認同、維持制度、規范行為的作用。
注釋:
1.[美]馬爾科姆·沃特斯著.《現代社會學理論》[M].楊善華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2.侯鈞生主編.《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
3.楊善華主編.《西方社會學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